APP下载

益肾化痰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观察及对RBP-4、SREBP-1C的影响

2021-11-17赵书刚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脂肪性酒精性脂肪肝

赵书刚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 宜宾 64400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除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以外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特征的临床病理改变。随着经济发展,NAFLD的患病率迅速升高,如不进行有效干预容易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者诱发肝癌[1]。积极防治NAFLD,对于防止失代偿期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原发性肝癌等有重大意义。目前NAFLD的西医治疗方案主要为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但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2]。NAFLD治疗多从疏肝健脾入手,很少从中医补助肾阳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笔者采用益肾化痰法辨治NAFLD,为NAFLD的防治开拓新的思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年3月—2019年5月在本院门诊检查后明确诊断为 NAFLD 的患者135 例,运用随机数字表将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67 例)与对照组(68 例);治疗组男性45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为(40.3±9.6)岁;病程(10.3±1.5)年;BMI(23.2±3.3)kg/m2。对照组男性43例、25例;平均年龄(41.9±10.1)岁;病程(11.1±1.8)年;BMI(23.2±2.3) kg/m2。治疗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3]的诊断标准,CT影像诊断均为中度;中医辨证属肾虚痰阻;2)年龄30~65 岁;3)患者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1)酒精性脂肪肝、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等促使脂肪肝发生的特定疾病;2)合并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甲减、库欣综合征等)以及研究者认为不能入组的其他原因的患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服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片(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93157,20 mg/片*28片),每日3 次,每次2 片,连服2 个月。治疗组服用益肾化痰方(山茱萸20 g、补骨脂20 g、炒白术15 g、怀山药30 g、红曲20 g、 陈皮9 g、生黄芪18 g),中药均在本院中药房购买,均为免煎颗粒剂型(四川新绿源有限公司生产)。每日3 次,连服2 个月。治疗组无服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片。

2.2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明显改善,CT检查肝脏密度恢复正常,高于脾脏;有效:症状改善,CT检查肝脏密度有增高,但低于脾脏1~5 Hu;无效:症状无改善,CT检查肝脏密度增高,但低于脾脏5 Hu以上[4]。

2.3 观察指标 1)速率法检测血清ALT、AST。2)双缩脲法测定血清TC、TG。3)ELISA法检测血清RBP-4,试剂盒购自美国Cusabio公司。4)ELISA法检测血清SREBP-1C,试剂盒购自上海联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肝、脾CT比值(1.00以上为正常,0.80~1.00判为轻度脂肪肝,0.50~0.79判为中度脂肪肝,≤0.50为重度脂肪肝)。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变化比较 见表2~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BP-4、SREBP-1C变化比较 见表4~表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RBP-4水平比较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REBP-1C水平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脾CT值的比较 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脾CT值比较

4 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是一种由于非过量饮酒引起的肝脏脂质代谢障碍,从而导致肝实质细胞脂肪蓄积及脂肪变性为特征的疾病。近年NAFLD的患病率迅速升高,其患病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5]。目前NAFLD的治疗措施主要是通过改变患者生活方式,或用保肝抗炎药治疗等,但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2,5]。中医认为NAFLD发生多因饮食不节,伤及脾胃,肾气亏虚,劳逸失衡,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上述病因导致湿热痰瘀胶结于肝而发病,常以单味中药、辨证分型论治或自拟经验方,效果不一致[6]。笔者采用益肾化痰法辨治NAFLD,为NAFLD的防治开拓新的思路。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ALT、AST、TC和TG下降(P<0.05),治疗组的AST下降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但两组间在治疗后的TC、TG水平无差异(P>0.05),可能与治疗时间较短有关,今后的研究可延长观察时间以观察血脂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

RBP-4是一种新发现的脂肪因子,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IR)的发生有关[7]。有研究显示RBP-4含量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明显高于对照组,RBP-4与IR呈显著正相关,说明RBP-4含量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8-9]。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RBP-4水平下降,而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RBP-4下降更为明显(P<0.05),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10]。

目前认为SREBP-1C与脂质过氧化反应、氧化应激和胰岛素抵抗等有密切相关性。由于REBP-1C参与了脂质过氧化反应可能引起血脂紊乱,REBP-1C与IR、TNF-α同为NAFLD发病的危险因素[11-13]。SREBP-1C通过控制脂肪代谢相关酶的基因表达调节体内的脂肪合成,其主要存在于脂肪细胞及肝脏中,但SREBP-1C在肝脏中过度表达也可能引起脂质代谢紊乱,从而引起肝脏的脂质积聚[14]。范建高等[15]在动物实验中发现NAFLD大鼠肝脏SREBP-lC mRNA表达量与肝脂肪变性程度呈正相关,提示SREBP-1C可能促使了NAFLD的发生。SREBP-1C通过诱导分泌脂肪酸,脂肪酸能抑制肝脏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的转录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的磷酸化,从而导致IR[16]。本研究结果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SREBP-1C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治疗后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

两组肝CT值、脾CT值在治疗后分别升高、下降(P<0.05),但两组间治疗后肝CT值和脾CT值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治疗NAFLD予益肾化痰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功能,调整血脂水平,降低RBP-4、SREBP-1C的水平,优于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法的疗效,从而起到防治NAFLD的作用。

猜你喜欢

脂肪性酒精性脂肪肝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成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新药的研发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