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片吸虫对奶牛生理生化水平的影响及分析
2021-11-16马红芳
马红芳
(济南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济南 250021)
肝片吸虫成虫寄生在牛、羊及其他草食动物和人的肝脏胆管内,成虫排出的虫卵随胆汁排在肠道内,再和寄主的粪便一起排出体外,落入水中。试验选用山东济南3家奶牛场,发病率为零散发病,经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肝片吸虫感染的奶牛5头为试验对象,对患肝片吸虫的奶牛的临床生理指标、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进行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1.1 动 物 成年奶牛10头,来源于山东某奶牛场。其中5头临床观察具有发热、消瘦等症状,经实验室诊断确诊为肝片吸虫感染,作为感染组;其余5头牛为临床观察和实验室诊断均未发现肝片吸虫,作为健康对照组。
1.1.2 仪 器 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德国普兰德),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DL-5000B离心机(上海安亭),BCD-212HDA普通冰箱(海尔)。
1.2 方 法
1.2.1 临床症状观察 确诊感染后的第5,10,15天上午7:00对所有的试验用牛测量1次体温、心率,肺部听诊监测呼吸的变化情况。
1.2.2 血液生理指标测定 分别于试验第5,10,15天早晨饲喂前奶牛无菌耳静脉采血,1%EDTA-Na2作为抗凝剂,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液红细胞总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总数。
1.2.3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分别于试验第5,10,15天早晨饲喂前奶牛无菌耳静脉采血,离心取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奶牛血清生化指标。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所有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温(T)、心率(P)、呼吸(R)测定结果
试验15 d内,体温、心率、呼吸数测定结果分别见表1。由表1可知,患有肝片吸虫的奶牛的T、R、P与对照组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表1 各组实验动物的体温变化(n=5)
2.2 血液生理指标测定结果
试验15 d内,各组试验动物血液生理指标测定结果分别见表2。由表2可知,感染肝片吸虫的奶牛白细胞在第10天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第15天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红细胞含量在第5天时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第10天和第15天时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血红蛋白含量在第5天和第10天时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第15天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表2 各组动物血液生理指标总数变化(n=5)
2.3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各组试验动物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分别见表3。由表3可知,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奶牛的血清中血糖的含量、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的含量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表3 各组试验动物血液生化指标含量变化(n=5)
3 讨论与小结
感染了肝片吸虫的奶牛体温、呼吸次数和心率与对照组相比有了显著的升高,说明肝片吸虫对奶牛的生理指标有一个显著的影响;由此可见,在肝片吸虫的致病因素下,奶牛的机体代谢过程不断提高,从而导致奶牛的呼吸、心率有了显著的变化。此外,本试验还发现随着疾病时间的延长,奶牛的体温逐渐升高,但是差异不显著。
通过对自然感染环肝片吸虫奶牛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可见肝片吸虫对奶牛机体呈现明显的致病作用,可引起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显著降低,白细胞总数升高。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降低,提示奶牛出现贫血,此外,红细胞对奶牛机体的免疫功能存在影响,一定量的红细胞出现破坏,提示感染肝片吸虫的奶牛免疫系统遭受一定量的破坏;白细胞是奶牛机体的免疫防线,通过试验发现,感染肝片吸虫的奶牛可导致奶牛血液白细胞升高,奶牛提示发生炎性反应。
谷丙转氨酶是肝脏的特征性指标,当动物体内肝脏细胞1%受损时,谷丙转氨酶就会有所提高;肝脏遭受破坏时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常常反映较严重的肝细胞损害。胆红素通过奶牛机体的肝脏排出,当奶牛肝脏遭受损害时,肝胆淤积导致胆红素不能从肝脏中排出,导致血清中胆红素不断升高;患病奶牛的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增高这表明动物除发生溶血性贫血外,提示奶牛的肝脏受到一定量的破坏。在本试验中发现,肝片吸虫的感染程度同患病奶牛血糖下降成正比。肝片吸虫感染奶牛时,由于吸虫需要消耗大量的糖原,从而造成奶牛血糖含量下降;此外,当糖原大量消耗时,肝脏的升糖作用增强,此时奶牛有可能产生大量的酮体,因此感染肝片吸虫的奶牛也要及时预防奶牛酮血症发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