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止泻汤辅治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2021-11-16薛黎霞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白芍屏障结肠

薛黎霞

(河南省桐柏第三医院,河南 桐柏 47475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属于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在我国发病率约为11.6/10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病程漫长,治疗难度大,且有癌变风险,严重影响国民健康[1]。本研究用健脾止泻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UC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5例,均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UC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研究组男26例,女22例;病程1~9年,平均(4.70±1.81)年;年龄20~50岁,平均(34.87±7.40)岁;病变部位为左半结肠29例,右半结肠7例,广泛结肠12例。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病程1~8年,平均(4.42±1.68)年;年龄20~49岁,平均(33.86±6.85)岁;病变部位为左半结肠28例,右半结肠6例,广泛结肠13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符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2]中UC诊断标准,中医符合《消化系统常见病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3]中UC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内镜与病理等检查确诊;②既往无肠道手术史;③临床资料完整;④无认知异常与智力低下,可配合临床研究进行;⑤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伴有幽门梗阻、穿孔;②合并胰腺炎、胃息肉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③合并消化道肿瘤或发生肠上皮化生;④伴有其他严重溃疡或并发症;⑤合并出血性疾病;⑥合并全身炎症性疾病;⑦免疫功能障碍或内分泌功能不全;⑧过敏体质;⑨严重心肾等器官器质性病变;⑩入组前1周接受过相关药物治疗。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充分休息,规律生活,禁浓茶、烟酒等,减少精神与体力负担,流质饮食,病情好转后予以少渣营养饮食等非药物治疗。

两组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美沙拉嗪肠溶片(国药准字H19980148,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口服,1次0.5g,日3次;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烟台东诚北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319)100mg溶于50mL NaCl溶液中,混合均匀,保留灌肠(>1h),每日1次。

研究组加用健脾止泻汤治疗。药用党参15g,白术12g,白芍12g,黄芪20g,茯苓15g,山药15g,薏苡仁18g,蒲公英25g,枳实6g,香附10g,柴胡12g,防风10g,甘草10g。腹痛甚者加白芍20g,延胡索15g;不思饮食者加鸡内金15g,焦三仙各12g;便血甚者加地榆炭20g,槐花炭15g;久泻不止者加罂粟壳6g,诃子6g;湿盛甚者加炒苍术12g,白蔻仁12g,藿香12g;肝郁不达者加柴胡9g,郁金15g,枳壳12g,香附12g。每日水煎煮1剂,收汁300mL,分早晚2次服用。

2周为一疗程,间隔3天再进行第2个疗程,均治疗4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选择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腹痛灼热、下痢赤白为主症,选择肛门灼热、溲赤、食少纳差、倦怠乏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次症,分别以0、2、4、6分与0、1、2、3分评估症状无、轻、中、重,统计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

治疗前后病情程度比较,由结肠镜下病变活动性评分评估,黏膜损害程度:无(0分)、轻度(2分)、明显(4分);血管分布:正常(0分)、紊乱模糊(2分)、完全消失(4分);颗粒感:无(0分)、有(2分);黏膜变脆易损:无(0分)、轻度增加(2分)、明显增加(4分)。

治疗前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比较,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mL,常规离心(3000r/min,离心10min)取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水平。

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采集空腹静脉血5mL,常规离心取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2(IL-2)水平。

4 疗效标准

依据中医证候积分评估。临床治愈:治疗后积分减少大于等于95%。显效:治疗后积分减少70%~94%。有效:治疗后积分减少30%~69%。无效:治疗后积分减少小于30%。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病情程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病情程度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病情程度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炎性因子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炎性因子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炎性因子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

6 讨 论

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UC发病率逐年增高,但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是由于环境、肠道微生态等因素破坏肠道屏障,诱发肠道炎症反应,导致病情加重[4]。因此,治疗以美沙拉嗪肠溶片、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等抗炎药物清除自由基及炎性因子,以改善结肠黏膜溃疡。

中医认为UC发病以脾虚为本,湿热为标,湿聚瘀阻是关键环节。先天禀赋不足,外感六淫、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痰瘀内阻、血气受损,脾胃升降失常,发生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健脾止泻汤方中党参、黄芪归脾经、肺经,补中益气、健脾固表、建中养血、排毒生肌;白术归脾经、胃经,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白芍归脾经,平肝止痛、养血调经;茯苓归心经、脾经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香附可行气解郁、调经止痛,枳实可破气消积,化痰散痞;柴胡可和解表里,香附、枳实、柴胡合用疏肝理气、和胃消积;薏苡仁可健脾利湿、除痹止泻;白芍、甘草同用可缓急止痛等,腹痛甚加白芍、延胡索以养血止痛;不思饮食者加鸡内金、焦三仙以健胃消食;久泻不止加罂粟壳、诃子以止泻。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益气除湿、和胃止痛之效[5]。结果发现,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结肠镜下病变活动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中西药合用可发挥不同作用机制,减轻临床症状与病情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党参、黄芪、白芍、茯苓、薏苡仁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炎、增强应激能力,党参、白术、香附、柴胡等调节胃肠功能、抗溃疡等作用。

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可保护正常肠道内环境,而UC患者肠道黏膜受损,其中如DAO、D-LA等位于肠黏膜的酵解产物、高活性细胞内酶等入血参与体循环,在UC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状态,另外诸如TNF-α、IL-2等促炎因子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存在恶性循环关系,可彼此影响,加重病情[6-7]。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血清DAO、D-LA与TNF-α、IL-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健脾止泻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可发挥抗溃疡作用,促进肠黏膜修复,从而降低血清DAO、D-LA与TNF-α、IL-2水平。

综上所述,健脾止泻汤辅治UC可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猜你喜欢

白芍屏障结肠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咬紧百日攻坚 筑牢安全屏障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
白芍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屏障修护TOP10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白芍总苷调控Sirt1/Foxo1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一道屏障
维护网络安全 筑牢网络强省屏障
白芍粳米粥 缓解颈椎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