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三方合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2021-11-16周琳琳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异位症芍药体征

周琳琳

(河南省南阳市张仲景医院妇产科,河南 南阳 47300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出现子宫内膜组织,临床表现为持续加重性的盆腔粘连、不孕等症状,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研究用桃红四物汤、当归芍药散、少腹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0例,均为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年龄21~42岁,平均(35.23±8.64)岁;病程1~3年,平均(2.45±0.52)年;腰部疼痛32例,痛经22例,不孕20例,盆腔疼痛25例,盆腔粘连12例,痛性结节18例;合并子宫肌腺瘤8例,卵巢巧克力囊肿20例(双侧5例,单侧15例);囊肿直径2~8cm,平均(4.62±1.32)cm。对照组年龄23~45岁,平均(37.38±8.69)岁;病程2~5年,平均(3.23±0.55)年;腰部疼痛35例,痛经24例,不孕18例,盆腔疼痛20例,盆腔粘连14例,痛性结节16例;合并子宫肌腺瘤1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23例(双侧8例,单侧15例);囊肿直径1~8cm,平均(4.23±1.33)cm。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标准:①主要标准,舌质紫暗有瘀斑,腹部压痛,经血紫暗有血块或是闭经;②次要标准,固定性疼痛,痛经,附件囊肿,脉涩。符合其中1条主要标准或2条次要标准即可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西医诊断标准:①经行腹痛,并呈进行性加剧;②表现为周期性及进行性直肠刺激症状;③妇科检查时阴道后穹隆或子宫峡部等部位有触痛性结节;④附件粘连性包块,经B超证实为肿块包膜较厚;⑤腹腔镜检查发现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⑥对可疑病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第①、②、③条中任意1条及第④条,或第⑤、⑥条中任意1条即可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排除标准:患有子宫腺肌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达那唑胶囊(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2461),分次服用,日400mg,痛愈舒颗粒(由水蛭2g,山药、延胡索各15g,山茱萸、川牛膝、当归各15g,五灵脂、白芍各10g,细辛5g,官桂、小茴香各8g,炙甘草7g等制成,我院中医药制剂室提供)随症状加量,不得超过日800mg。加入200mL温水冲,分2次于早、晚饭后30min服用。治疗3个月。

实验组予以桃红四物汤合当归芍药散合少腹逐瘀汤。白芍10g,当归10g,熟地8g,桃仁15g,红花6g,茯苓12g,白术12g,泽泻15g,川芎10g,小茴香9g,延胡索9g,赤芍9g,五灵脂6g,干姜6g,蒲黄9g,没药6g,官桂9g。日1剂,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2次温服。治疗3个月。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体征及中医症状评分。据妇科双合诊、三合诊,结合B超检查出的痛性结节、内膜囊肿及盆腔粘连等体征按无轻中重度打分,每项由无到重记0~3分[3]。体征总评分=2项体征评分之和。于治疗前后记录各项中医症状,并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对中医症状进行评分,主症由无到重记0~3分,次症由无到有记0~1分。中医症状总评分=主症积分+次症积分。体征及中医症状评分均是分值越高表示病情越重。

治疗前后血清子宫内膜抗体(EMA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癌胚抗原125(CA125)水平。于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4mL,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EMAb水平,以酶连免疫吸附法测定VEGF及CA125水平。

妊娠及复发情况。于结束治疗后对其随访2年,期间详细记录患者妊娠或复发情况。

用SPSS23.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2]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盆腔包块基本消失,中医症状评分为0。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缓解,盆腔包块体积缩小大于等于50%以上,中医症状评分降低2个等级。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缓解,盆腔包块体积缩小小于50%,中医症状评分降低1个等级。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未改善或加重,盆腔包块体积未缩小甚至增大,中医症状评分无变化或升高。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体征及中医症状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体征及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体征及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体征总评分 中医症状总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45 17.36±3.21 5.85±0.23*18.41±2.86 5.32±0.23*对照组 45 17.59±3.22 6.31±0.25*18.35±2.84 7.35±0.25*t 0.339 9.084 0.100 40.087 P 0.735 <0.01 0.921 <0.01

治疗前后EMAb、VEGF及CA125水平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EMAb、VEGF及CA125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EMAb、VEGF及CA125水平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EMAb(pg/L) VEGF(ng/L) CA125(U/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45 621.12±80.32 210.46±73.14* 215.53±50.36 100.35±20.16* 53.25±3.28 26.48±1.34*对照组 45 625.36±80.36 245.35±73.18* 220.34±50.37 110.56±20.17* 54.13±3.25 33.24±1.36*t 0.250 2.262 0.453 2.402 1.278 23.752 P 0.803 0.026 0.652 0.018 0.204 0.000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随访妊娠及复发情况比较见表4。

表4 随访妊娠及复发情况比较 例(%)

6 讨 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常发于育龄期女性的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多发于卵巢部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认为可能与机体自身免疫力及遗传有关[5]。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中医“痛经”“癥瘕”等范畴。发生多与女性房劳、手术创伤、多产有关,胞宫损伤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日久血瘀而蓄积下焦,从而致病。因此,治以活血化瘀,疏肝理气为主。

桃红四物汤主治血虚兼血瘀证,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之效。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熟地、当归滋阴养肝、调经补血,芍药养血和营,川芎活血行气、调和气血。当归芍药散主治妊娠腹痛症,有补血调肝,健脾利湿之效。方中芍药敛肝止痛,白术、茯苓健脾气,泽泻利水渗湿,当归、川芎调肝补血。少腹逐瘀汤主治少腹瘀血积块,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的作用。方中赤芍、川芎、当归活血化瘀、调经补血,蒲黄、五灵脂加强活血化瘀之功,没药、延胡索利气散结,小茴香、干姜、官桂温经散寒,通达下焦。三方合用可增强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改善临床症状。现代药理研究证实[6],桃红四物汤可扩张外周血管,提高血流量,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降低血小板活性,抑制血小板积聚,增加纤维蛋白解酶活性,从而改善血液浓度。当归芍药散可以降低血液黏度,影响VEGF的活性,降低CA125水平,促进淤血吸收,松解粘连,增强免疫功能,缓解疼痛。少腹逐瘀汤可以调控T细胞亚群,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结合促进免疫功能平衡,改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体征及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实验组体征及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血清EMAb、VEGF及CA125水平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提示桃红四物汤合当归芍药散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明显减轻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研究结果还显示随访1年及2年实验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提示桃红四物汤合当归芍药散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提高妊娠率,同时降低复发率。临床研究报道[7],促血管生成素1、促血管生成素2及促血管生成素受体是新生血管必不可少的因子,共同参与新血管的生成及调控,可能促使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而少腹逐瘀汤中有效成分可以抑制上述因子的分泌,从而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或复发。

综上所述,桃红四物汤合当归芍药散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改善症状,降低血清EMAb、VEGF及CA125水平,提高妊娠率,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疗效较好。

猜你喜欢

异位症芍药体征
体外高频热疗仪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芍药鲜切花 美景变“钱”景
腰椎椎管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陆抑非《芍药》
miRNA-145负向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OCT4的表达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腹腔镜联合GnRH-a治疗Ⅰ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临床研究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