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巴喷丁联合尼莫地平对偏头痛患者NRS评分、脑动脉血流的影响 ①
2021-11-16黄争艳
黄争艳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洛阳 471003)
目前临床认为偏头痛是复杂神经体液因素引发颅内外血管、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神经递质改变,患者脑组织缺氧,进而颅外血管扩张,导致偏头痛发作,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1]。近年偏头痛发病率较高,患者头痛发作时可伴有呕吐、视力减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尼莫地平属于第2代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是偏头痛治疗的常规药物,但单用效果有待提高,探寻有效治疗方案对偏头痛患者治疗意义重大[2]。加巴喷丁是新颖抗癫痫药,但有研究发现,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有较佳治疗效果[3,4]。目前将加巴喷丁、尼莫地平联合应用在偏头痛患者中的方案,临床少有报道。本研究选取我院125例偏头痛患者,探讨加巴喷丁联合尼莫地平在偏头痛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08~2020-09)我院125例偏头痛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联合组63例,男21例,女42例;年龄20~58岁,平均(37.72±8.78)岁;病程1~14年,平均(7.48±3.22)年;偏头痛家族史者19例,无家族史者44例。对照组62例,男22例,女40例;年龄21~59岁,平均(39.67±9.15)岁;病程2~15年,平均(8.05±3.01)年;偏头痛家族史者17例,无家族史者45例。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选取标准
(1)纳入:进行头颅CT、脑电图等检查,未显示有器质性疾病、颅内病变,无面部神经痛,查体未发现其他导致头痛的病因,患者发病时间≥6个月,发作频率>2次/月,一般持续4~72h,综合诊断为偏头痛;临床资料完整;患者意识清楚,知情同意本研究。(2)排除:本研究用药过敏或不耐受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异常、全身性疾病者;既往有脑卒中、心梗病史者;合并恶性肿瘤者;认知功能障碍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两组在用药前均禁止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药、麦角胺制剂、镇静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
1.3.1 对照组: 给予尼莫地平(Bayer Vital GmbH,规格:30mg/片,国药准字H20130606)治疗,口服尼莫地平,1片/次,3次/d。
1.3.2 联合组: 给予加巴喷丁(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1g/粒,国药准字H20040527)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加巴喷丁2粒/次,2次/d;尼莫地平用药方法同对照组,两组均治疗6周。
1.4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以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估治疗前后两组疼痛程度,分为无痛(0分)、轻度(1~3分)、中度(4~6分)、重度(7~10分)疼痛,评分越高,疼痛越重[4]。(2)疗效,控制:治疗后NRS评分减少至0分,患者头痛等症状消失,停药3d内未见复发;显效:治疗后NRS评分减少50%~70%,头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NRS评分减少<50%,头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有所改善;无效:均未达到上述标准。控制、显效、有效计为总有效。(3)统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头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4)脑动脉血流指标,使用超声仪(美国GE公司,Vi Vid E9型)检测大脑主要动脉的血流速度,包括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大脑中动脉(MCA),每一动脉连续测量≥5个同样波形。(5)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
联合组控制18例,显效22例,有效17例,无效6例;对照组控制7例,显效16例,有效22例,无效17例。联合组总有效率90.48%(57/63)高于对照组72.58%(45/62),差异显著(χ2=6.665,P=0.010)。
2.2 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频率
治疗前两组头痛NRS评分、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头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头痛发作频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对比
2.3 脑动脉血流指标
治疗前两组ACA、PCA、MCA血流速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ACA、PCA、MCA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ACA、PCA、MCA水平比较
2.4 不良反应
联合组出现嗜睡3例,口干1例,恶心1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6/63);对照组出现嗜睡1例,口干2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4/6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χ2=0.401,P=0.527)。
3 讨论
尼莫地平属于临床治疗偏头痛的基础药物,其属于钙离子拮抗剂,可通过血脑屏障与脑血管平滑肌相互作用,扩张血管,抑制脑血管痉挛,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以缓解症状。尼莫地平虽广泛用于治疗偏头痛,但单独使用效果有限。近年研究发现加巴喷丁可用于神经源性疼痛治疗,主要发挥以下抗痛觉机制:(1)海马区密集分布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NMDA受体在疼痛刺激引起中枢神经反应过程中有关键作用,加巴喷丁能抑制NMDA受体,起到镇痛作用;(2)还可抑制钙离子通道,干扰γ-氨基丁酸代谢,从而阻止疼痛信号传递,以减轻神经源性疼痛,发挥抵抗痛觉的作用[5]。朱军等[6]研究显示,单独使用加巴喷丁治疗紧张性头痛患者的疗效可达73.91%。本研究将加巴喷丁与尼莫地平联合应用于偏头痛患者中,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头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头痛发作频率少于对照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加巴喷丁联合尼莫地平应用于偏头痛患者,可发挥联合起效作用,减轻头痛,缩短头痛持续时间,降低发作频率。有研究显示,偏头痛患者存在一定脑血流动力学异常[7]。本研究引入ACA、PCA、MCA指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ACA、PCA、MCA血流速度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加巴喷丁联合尼莫地平还能改善偏头痛患者脑动脉血流,联合作用于偏头痛患者,发挥药物不同机制,进一步改善脑动脉血流。此外,本研究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加用加巴喷丁治疗偏头痛,也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综上,加巴喷丁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患者,疗效确切,不仅能减轻头痛程度,缩短头痛持续时间,降低发作频率,还可改善脑动脉血流,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