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香叶茶饮的研究进展△

2021-11-16许利嘉刘海波马培滕李利杨云魏建和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香叶叶中黄酮类

许利嘉,刘海波,马培,滕李利,杨云,3,魏建和,3*,肖培根*

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 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濒危药材繁育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193;2.海南省院士团队创新中心(肖培根院士),海南 海口 570311;3.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 海南分所 海南省南药资源保护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沉香可持续利用重点研究室,海南 海口 570311

沉香作为传统香料和名贵中药举世闻名,已有千年应用历史,主要来源于瑞香科(Thymelaeaceae)沉香属(Aquilaria)植物。沉香属植物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大多数树种先后被列为各国珍稀濒危保护[1],但几个主要物种在中国及东南亚等国家的种植已超过5000 万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版记载中药沉香的基原植物为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2]。近年来,沉香的非药用部位叶逐渐开始被研究,沉香叶经一系列工艺处理后制作成沉香茶,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尤其在广东、海南等几个省很受欢迎,但缺乏对沉香叶茶饮研究现状的总结,本文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沉香茶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1 沉香茶的标准及市场应用

沉香叶的产品开发应用相对较少,主要见于沉香茶的制作。目前,国产沉香茶主要来源于人工种植的白木香叶片,有普通白木香和奇楠种质2 种来源的叶片。沉香茶叶经杀青、揉捻、发酵、烘干而成,冲泡饮用。2018 年,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通告,将白木香A.sinensis(Lour.)Sprengel 叶列入《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建议每日冲泡用量不超过3 g[3]。广西壮族自治区也于2020 年展开白木香叶地方标准立项调研。2020 年,中山市沉香协会也发布了相应的团体标准(T/ZSCX01—2020《沉香茶叶》)[4]。沉香叶茶标准的建立见表1。

表1 沉香叶茶标准的建立

有报道,白木香叶被制作成具有助睡眠、养颜美容、消胀气、排宿便、去油脂作用的沉香茶,出口日本[5]。白木香叶被列入《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除了将沉香叶制作成单方的茶以外,近年来,还开发出多款与其他药食同源物质组合的复方茶饮,如以沉香叶和肾茶为主料,添加一定量的甘草而制成的沉香肾茶[6];以白木香叶、甜菊叶制成的复合沉香茶[7];采用沉香茶与天然柑果为原料制作的沉香柑茶[8];沉香茶还与茯苓、连翘、甘草、枸杞子、党参等中药制成具有保健作用的茶[9-10]。目前,沉香茶不仅有常见的冲泡茶包,也开发出了沉香茶粉和沉香茶饮料[11-12]。

2 沉香茶文献及专利分析

在PubMed 检索平台中(https://pubmed.ncbi.nlm.nih.gov/),将检索条件设置为“All Fields”,检索词选定“Thymelaeaceaea AND leaves”or“AquilariaAND leaves”,搜索结果显示,目前沉香属植物中叶片研究有3 个主要来源,A.sinensis、A.malacensis和A.crassna。分别将检索词选为“(Aquilaria sinensisleaves )AND(English[Language])”“(Aquilaria malacensisleaves )AND(English [Language])”和“(Aquilaria crassnaleaves)AND(English[Language])”,得到各沉香属植物叶片英文文献年发文量不到30 篇,其中,A.sinensisleaves 16 篇,A.malacensisleaves 5 篇,A.crassna.leaves 8 篇;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检索到白木香叶相关文献39篇。

在润桐专利数据库(https://www.rainpat.com/)中,对中国沉香叶用于茶饮方面的专利进行检索,检索式为CTT=(沉香叶)AND TI,AB=(茶),共检索得到53件专利申请。其中,实用新型专利3件,主要涉及茶叶制备设备相关发明;发明专利50 件,涉及各类茶饮配方及新用途。2007 年首次有沉香叶用于茶饮方面的相关专利申请,之后申请数量呈稳步升高趋势。近年来,平均年申请数量为6~8 件,数量仍较少(图1)。

图1 中国沉香叶茶专利历年申请状况

从技术领域分布来看,共47 件专利属于A23F3大组,占专利数的88.7%,该大组对应茶、茶代用品、其配制品。其中,29 件(55%)专利分布在A23F3/34 小组内,该小组对应茶代用品相关专利,符合沉香叶的茶饮定位。从申请专利的法律状态来看,真正获得授权的专利数量比较少,仅有7 件(13%),近年来,A23F3 大组领域的专利申请比较活跃,在审专利数量为20件(图2)。

图2 中国沉香叶茶饮专利A23F3大组分布情况

3 沉香叶的化学研究进展

从已有的文献报道来看,到目前为止,共从沉香3种来源的叶中发现了将近200个成分,沉香叶中主要含黄酮和二苯基酮苷类成分,而沉香树脂中主要含色酮类,如2-(2-苯乙基)色酮、倍半萜类和烷烃类成分,沉香木材部分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木脂素和黄酮类。

3.1 黄酮类成分

从白木香叶中分离鉴定的黄酮类成分主要有芫花素、羟基芫花素、芫花苷、多羟基二甲氧基黄酮类、牡荆素及苷类等[13-27],A.crassna叶中化学成分芫花素、芫花素-5-O-β-甲基异茜草素等已有报道,这些黄酮类成分大多具苯基色原酮结构。见表2、图3。

图3 沉香叶中黄酮类代表化合物

表2 沉香叶中黄酮类成分

3.2 二苯甲酮苷类成分

据报道,白木香叶有鸢尾酚酮、紫草苷、鸢尾酚酮-3,5-C-β-D-二葡萄糖苷、鸢尾酚酮-3-C-β-葡萄糖苷、3,5-二-C-葡萄糖苷-2,4,6,4′-四羟基二苯甲酮、3-C-葡萄糖苷-2,4,6,4′-四羟基二苯甲酮和2-O-α-L-鼠李糖-4,6,4′-三羟基二苯甲酮等苯甲酮类化合物,见表3[14,17-19,25,27]、图4。

图4 沉香叶中二苯甲酮类代表化合物

表3 沉香叶中二苯甲酮苷类成分

3.3 挥发油成分

已发现白木香叶有100 多个挥发性成分,如左旋香芹酮、焦木酸、金合欢基丙酮、柠檬烯、甲(乙)位紫罗兰酮、二氢猕猴桃内酯、三甲基吡嗪[28]、肉豆蔻醚、棕榈酸、石竹素、α-姜黄烯、植酮、亚麻酰氯、法尼基丙酮[29-30]及烷类和烯类等[20-22]。从A.malaccensis叶中鉴定了苄基丙酮、jinkoheremol、α-愈创木烯、石竹烯氧化物和桉树醇等挥发油类成分[31]。见表4、图5。

图5 沉香叶中挥发油类代表化合物

表4 沉香叶中挥发油成分

3.4 萜类成分

白木香叶中分离得到的四环三萜类成分主要为葫芦烷型,如葫芦素L、aquilacallane A 和aquilacallane B[23];五环三萜类成分主要为齐墩果烷型和熊果烷型,如2α-羟基熊果烷、2α-羟基熊果酸、木栓烷,2,3-α-环氧木栓烷、木栓酮和2,3-α-环氧木栓烷[23-24]等。A.malaccensis叶中主要含有aquilanols A、aquilanols B、daphnauranol B、daphnauranol C、chamaejasmone D 和auranticanol A等倍半萜成分[32]。A.crassna叶中主要含有倍半萜类呋喃酮,如4-羟基二氢沉香呋喃和3,4 二羟基二氢沉香萜呋喃等[33]。见表5、图6。

图6 沉香叶中萜类代表化合物

表5 沉香叶中萜类成分

3.5 其他成分

从白木香叶中还发现了次黄嘌呤、尿嘧啶、9-β-D-呋喃核糖基腺嘌呤及甾烷和衍生物等[13-14,16-22]。见表6、图7。

图7 沉香叶中其他类代表化合物

表6 沉香叶中其他成分

4 沉香叶的药理研究进展

据报道,沉香叶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血糖及调血脂等药理活性。有研究表明,沉香叶在镇痛抗炎和降血糖作用方面与沉香效果相当,沉香叶醇提物的平喘作用与沉香的作用相当甚至略优,低剂量时促进小肠推进作用优于沉香[34-53]。

4.1 抗氧化

白木香叶醇提物中黄酮类成分具有明显的自由基清除活性[34]。研究发现,白木香叶总鞣质不仅能延长果蝇寿命,还能清除超氧阴离子,起到抗氧化作用[35]。A.malaccensis叶的醇提取物可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过程或通过增强抗氧相关酶活性发挥抗氧化能力[36]。沉香茶具有保护DNA 氧化损伤的活性,这种活性主要通过清除体系中的自由基、络合体系中的过渡金属离子这2 种途径实现的,木犀草素是最主要的抗氧化有效成分[37]。A.crassna叶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抑制亚硝酸盐诱导的人血红蛋白氧化,可能与降低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浓度有关[38-39]。

4.2 降血糖、调血脂

研究表明,白木香叶95%醇提物可以明显降低db/db 2 型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糖耐量。机制研究表明,白木香叶醇提物的降血糖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激活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减轻甚至逆转、改善胰岛素抵抗,且未表现出体增加质量的不良反应[40-41]。A.crassna叶的水及醇提物均能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淀粉酶发挥降血糖效果,A.crassna叶提取物可作为糖尿患者的饮食计划中的膳食补充剂,具有潜在的抗糖尿病应用前景[42]。白木香叶水提物可以降低小鼠胆固醇、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以降低小鼠血脂浓度,有效物质可能为芒果苷[43]。

4.3 抗炎

白木香叶醇提取物对小鼠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明显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44],抗炎有效成分主要为正丁醇部位[45]。白木香叶提取物可以显著降低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释放的白细胞介素-6(IL-6)等系列炎症因子,机制可能是其提取物可抑制免疫信号通路中的相关环氧化酶-2(COX-2)蛋白和诱导型一氧化碳合成酶(iNOS)的表达[46]。

4.4 其他

据报道,白木香叶的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活性[47],并且对小鼠H22 肝癌的肿瘤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4]。白木香叶各组提取物均对支气管哮喘模型豚鼠具有哮喘抑制作用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48]。A.crassna叶提取物及主要成分芒果苷是一种血管舒张剂,对血管平滑肌无急性细胞毒性。因此,其具有潜在减轻人的血管功能障碍作用[49]。A.crassna叶的水、甲醇提取物及干叶粉对弗氏志贺氏菌、短杆菌、酵母、皮肤真菌和蠕虫有抑制作用[50],抗菌作用可能与破坏细菌细胞壁有关[51]。此外,A.crassna叶还具有抗抑郁、抗皮肤老化、改善睡眠和解热镇痛等作用[52-53]。

4.5 毒性研究

台盼蓝染色排除法实验证明,在所有测试浓度下白木香叶提取物在大鼠脂肪细胞上的细胞活力均大于90%[54],沉香叶醇提物小鼠口服急毒半数致死量(LD50)为29.25 g·kg-1,相当于临床常用量(0.241 g·kg-1)的121.37 倍,其95% 可信限为27.13~31.37 g·kg-1,临床应用相对比较安全。A.crassna叶的醇提取物在小鼠饲喂中没有发现明显的病理损伤和死亡[51,53]。

5 结语与展望

近年来,沉香独有的禅悟文化特质及其健康养生的功效在大健康时代背景下受到关注。沉香与中国传统茶饮文化结合,使两者各自特点相得益彰,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仍表现出一定发展潜力。

作为非传统药用部位,沉香叶的科学研究起步较晚。近10 年才开始有相关研究文章发表。从专利信息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沉香叶用于茶饮方面的新技术和新应用总体数量不多,参与研发的机构和人员数量也较少。其中,白木香叶作为国产沉香茶的主要原料,研究较多。沉香的叶、木材和香材3 部分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沉香叶与沉香的传统功效也具有一定差异,但沉香叶在我国部分地区已被纳入特色食品原料。相比于传统药材沉香而言,沉香叶更适合用于口服制剂和保健品的开发。整体来看,目前对于沉香叶的生物活性和保健功效的研究还停留在初级探索阶段。未来对于沉香茶饮的物质基础研究及新产品研发,在深度和广度上均有较大空间。

作为国内沉香基原植物的白木香,树木生长期比较长。在树木生长过程中,沉香叶的利用和开发可以提升沉香产业附加值,给投资者带来部分收益,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充分挖掘沉香叶在茶饮方面的科学内涵,研发各类新型茶饮产品,满足需求,有助于推动沉香产业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香叶叶中黄酮类
MS-DAIL联合MS-FINDER鉴定中药黄酮类化合物
香叶、罗勒要分清
HPLC法同时测定白梅花中6种黄酮类成分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油橄榄叶中橄榄苦苷
认亲(短篇小说)
香叶
木菠萝叶中水溶性黄酮苷的分离、鉴定和测定
正交法优选杜仲叶中绿原酸提取工艺
当归叶中维生素C的提取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