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医思维方式促进中医教学改革
2021-11-15于佳妮
于佳妮
摘要:医学领域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中医学具有鲜明的国内特色,目前中医学教育工作也已经受到了各个领域的重视。但是目前国内的中医教学工作中还具有比较多的问题,譬如常见的缺乏中医氛围等等,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之下,是很难达到理想的中医学教学效果的。因此,中医学教育工作需要重视教学改革,将培养中医思维方式融入到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促使专业学生具备相应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培养出需要的中医学专业人才,在后续的中医学教育工作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这一点。故此,在本文中就将针对培养中医思维方式促进中医教学改革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中医学专业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中医思维;中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有效措施;研究分析
前言:中医学是富含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和人文气息的,也是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具有丰富的文化背景、思想和诊疗特点。在国内的教育工作当中,中医学虽然是西医院校、大学教学的重点科目,但是其受到重视程度有限,部分院校中的中医学专业教育存在着学习目标不明确等等问题,这对于国内整体的中医学领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急需要进行创新的教学改革。所以,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就将针对培养中医思维方式促进中医教学改革进行详尽的阐述,除此之外还会在文章中提出一定的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促使中医学的教学改革能够顺利、稳定进行,对于国内整体的医疗领域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中医思维概述
所谓的中医思维,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中医必须要具备的一个思考过程。根据证而用药,而不是根据病而用药,中医治疗的是证候而不是病。用相反的事物去调节现有的状态,使人体趋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这是一个中医必须具备和拥有的思想。
(一)中医思维中的阴阳理念
在中医思维中,阴阳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理念,从宏观概念上来说,阴阳其实是是对事物属性的划分,是宇宙间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其中光明,积极,向上,温热,清扬等等都是属于阳;而黑暗,消积,趋下,寒凉,沉浊等都属于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对立鲜明又互相交融的思想引入到了中医的辨证当中,于是中医诊治过程中便具有了阳证和阴证之间的区别,诊治经验比较丰富的中医能够依据阴阳之上的变化,对不同的中药材进行使用,这也就是中医学领域中最基本的用药思想“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思想”,根据调查也能够发现,中医思维的阴阳理念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的运用是相对常见的。
(二)中医思维中的五行理念
所谓的五行,其实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及其变化,“五行”就是五种不同物质属性的运动变化。《尚书正义》说:“言五者,各有材干也。谓之行者,若在天,则为五气流注;在地,世所行用也。”中医中的五行具有着五行相生、五行相克和五行制化,并且将五行与人体的五脏对应了起来:
五行:火、木、土、金、水。
五脏:心、肝、脾、肺、肾。
中医治病讲究的是调理,调理身体内的五行,通过平衡体内五行达到病愈的目的。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阴阳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等共同构成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框架,在中医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注重这一理念的教学。
(三)中医思维中的精气神理念
所谓精气,从宏观角度上来说就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本源,精、气、神,其实就是构成人体之基本物质、功能活动以及精神活动的高度概括。其中的“精”就是指人土输入的物质,包含摄入营养是否全面、摄入量是否充足等等。其中的“气”就是指动力,气为阳是动力,血为阴是基础。这是气与血的关系,那么对于脏腑之气,亦理解为脏腑之“动力”。其中的“神”指的是功能,人体每个脏器都具有自身的功能,中医思维中的“神”就是对人体脏器功能的高度概括。
二、现阶段国内中医学专业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中医学氛围
就目前来看,中医学虽然是世界范围内的四大传统医学之一,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传承至今,但是国内多数西医院校的教学时间安排当中,西医课程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学生所寄出到的健康体验、防疫保健和诊疗手段等等都是以现代西医学为主的,很多院校中的中医学专业教育氛围也是西医学形式,在这种氛围之下,学生即便学习中医学领域内的相关内容,其感受到的也是西医学方面的内容,由此,学生是没有办法正确理解中医学知识理论和技能的,没有掌握中医学领域内的精髓,自然后续也就不用提及中医学专业实践了[1]。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也明确提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然而很多中医学专业教育机构并未做到这一点。
(二)教學目标难以实现
与西医学相同,中医学专业教育过程中,其教学计划中的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然而,在当代中医学专业教学过程中,设定好的一系列教学目标是非常难以实现的。而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学内容比较多而课时安排是比较少的,简单来说,现代中医学专业教育只能在少量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教学工作和任务,其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方面自然很难达到相关的标准。而且,高校侧重于西医学教育这一点也会影响到中医学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在高校教学理念的影响之下,会侧重于西医学的专业学习,而非中医学专业,自然设定好的一系列教学目标就是比较难以实现的了[2]。
(三)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实践出真知,这一点在中医学专业教育过程中也是一样的,而且中医学本身也是医学领域中的一种,其原本对于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就是比较高的。但是目前国内不同的高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都比较重视中医学的理论知识教育,对于实践技能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非常有限,其重要的表现就是相关的实验基础设施比较匮乏,中医学专业领域内的很多教学工作都难以落实,很多内容都只能在课堂内进行,相关的教育工作的局限性非常明显,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3]。
例如,部分高校将有限的实践教学内容放在了西医学实践方面,中医学中的针灸铜人教具比较少,穴位的标注方面也不是非常清晰,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办法细细观摩,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形成感性和具体的认知,实践能力开始长期停滞在同一水平。
三、中医学专业教育工作中培养中医思维方式的有效措施
(一)依据中医学专业特点进行准确的目标定位
传统的中医学专业教育之所以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进行精准的定位,导致相关的、设定好的教学目标得不到实现。因此,在现代中医学专业教育工作当中,想要使得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有效的培养,就需要依据中医学专业特点,对教学工作发展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譬如,中医学强调使用整体、联系和发展的理念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且讲究以人为本,因人施药。因此,在教学目标定位方面,需要传授中医学思维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将中医学专业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授人以鱼的同时完成授人以渔”,这样才能对学生的中医思维进行正确培养,也有利于学生中医学知识理论的实施[4]。
(二)寻找合适的中医学专业教学模式
目前众多院校在中医学专业教育工作当中,采取的都是西医学的教学模式,二者在本质方面是具有很大的区别的。为了使得现阶段国内中医学专业学生的中医思维得到有效的培养,急需要寻找到一个合适的中医学专业教学模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要情况下,还可以向喜爱中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调研,以这些数据和信息为基础,实针对性比较强的中医学专业教学模式。譬如,部分学生喜爱的是中医学专业的中华民族文化因素,教师由此就可以开展因材施教,专业学生也能够逐渐喜欢上中医学专业教学,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这对于中医学专业教育工作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结论:综上所述,就是目前为止针对培养中医思维方式促进中医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和分析了,中医学教育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诊疗是密切相关的,而目前国内多数院校的中药学专业教学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基于相应的重视程度,在中医学专业教育工作中着重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方式,这一点对于中医学专业学生后续的中医岗位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獻:
[1]崔明超,徐茂华,王蕾,董珂,陈少军.基于中医药思维培养之中药学课程体系的构建[J].安徽医药,2018,22(06):1215-1218.
[2]刘鹏妹.基于中医思维培养方式的中医教学改革研究[J].人人健康,2015(23):243.
[3]刘庆军.培养中医思维方式促进中医教学改革[J].时代教育,2013(15):210.
[4]陈蓓,李艳.培养中医思维方式促进中医教学改革[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04):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