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新民歌《好久没到这方来》作品技法分析
2021-11-15喻敏
摘要:我国民歌历史悠久,浩如烟海,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格多样,我国少数民族众多,不同民族也对民歌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表达。随着社会历史变迁,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生活愿望转化,传统歌舞为满足大众审美变化,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变化发展。新民歌就是在传统民歌基础上融合现代创作技法,推陈出新赋予新生命力的民歌,《好久没到这方来》是一首由茅地作曲、王积福作词的一首原创新民歌,作品通过质朴的语言、清新音调体现了鲜明的川南地方音乐风格,本文从歌曲的风格特点论述《好久没到这方来》的现代创作技法、演唱处理及地域特色等。
关键词:川南新民歌;现代创作技法;演唱处理
一、川南新民歌《好久没到这方来》背景
《好久没到这方来》是一首特具四川山歌风格的多段体歌曲,王积福作词,茅地作曲,内容以“好久没到这方来”为主线,歌唱了“这方”山、水、人和社会发展速度以及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歌曲以多种表达方式,从“这方”眼前的水、树到远处的青山绿水,由近到远的叙述方式和“这方”景色面貌变化、马路变化和新式生产工具的变化,以小见大,体现了四川农村在党的领导下的飞速发展,迅速进步的现状演唱形式和淳朴的四川山歌味,给我们塑造了四川农村的一幅美景,情景交融,美不胜收。
二、分析作品
歌曲由引子及延伸+A+B+C+A´+B´六个部分,分七段歌词构成,欢快活泼的2/4拍节奏,g羽五声民族调式,极具中国民歌特色。
引子部分(1~7)小节,歌词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在主题上加入四川方言。歌曲以长长的一句叹息式的情感抒发好久没到这方来的遗憾和叹息,旋律呈波澜起伏最后落在主音上的下行走向,像远方高山飘来的一股山风,把歌声送过来一样,清澈、淳朴,把我们带进了四川美丽的山乡。
引子的延伸部分多采用♩、♫、♬以及三连音,大切分和附点节奏。主旋律婉转流畅,朗朗上口,还加入了下滑音和自由延长符号,歌曲表达自然淳朴,有少部分大跳音程。歌词对这里近境凉水的描写,吹开青苔喝凉水的愉悦心情,使人情不自禁的唱起歌来,四句歌词一气呵成。此外歌词中加入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方言,歌词中出现的‘那个’使得旋律更朗朗上口,‘哩’、‘哎’在演唱中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吆吆’在歌词中,完美配合歌词中的长句的语境,接地气,符合对当地环境的描述。伴奏在主和弦上展开,采用分解和弦肢体,通过和旋各音排列顺序走向进行音区节奏变化,贴合歌曲风格,流动性强,使得歌曲旋律悠扬更具抒情性。
24—25的连接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整个连接部分只有两个小节,简短精炼,运用不同音型引出第二部分内容。
第二部分A乐段(26—41)小节,4+8非方整型结构和连接部分,两段歌词组成。A乐段的歌词与引子延伸部分第一段的歌词一样,但与延伸部分形成对比,描述的是远景山水,从“好久没到这方来”展开,A乐段前一乐句歌曲旋律的节奏是延伸部分第一乐句的节奏收缩,节奏加快,旋律活泼。与延伸部分既联系又有差异,第二乐句是新展开的旋律,面对蜿蜒的山脉,旋律也宛转悠扬。伴奏第一乐句右手采用分解和弦跳音,左手前一小节休止,后一小節和旋律性声部旋律线相同,采用了对比手法,伴奏与旋律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第二乐句旋律第一个音使用了顿音,伴奏部分紧紧贴合旋律处的情绪,左手两个和旋稳稳的衬托旋律的两个高音。
此处的连接部分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A第三段歌词的前奏,二是连接B乐段。
第三部分B乐段(42-54)小节,4+5非方整型结构和连接部分(2+2)。此乐段旋律较A乐段速度更欢快,节奏型依然多采用♫和♬的音型。歌词开始仍然是“好久没到这方来”展开描述,这个部分与A乐段又形成对比,A乐段是对环境是描写,此处环境转到对近景人物的描写,以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描述,旋律整体偏高,且旋律非常平缓。伴奏部分,前乐句的伴奏均采用柱式和弦,在主和弦上展开。前一乐句两个乐汇采用同样的伴奏音型,乐汇开始都采用弱起柱式和弦落在弱拍弱位上;第二乐句伴奏采用的叙事性较强的♬音符,且此处的伴奏较为单薄,只有一条单旋律,突出了人声部分。
连接部分是后乐句伴奏的变奏,♬和♫节奏,间奏的前两小节是两个相似的部分组成;后两小节和前两小节有所不同,左手加入了一个不完整的和弦长音,原本左手的任务交给右手。
第四部分C乐段(55-64)小节,6+4非方整型结构乐段整体重复,两段歌词。旋律整体呈下行走向,节奏综合♩、♫、♬等节奏型,还加入了装饰音倚音,乐段演唱第一遍的速度也稍稍放慢,情绪放缓,第二遍时的速度比第一段更慢,是整个乐曲中情感最丰富的部分。歌词仍然是从“好久没到这方来”展开描述,和B乐段描述对象一样,是对人的描写,本乐段从女性形象入手,描述了“这方”的女性的形象,姑娘成才,大姐勤劳,幺妹勤快的淳朴形象。伴奏相比较B、C相对更单薄,其伴奏旋律多引用主旋律的旋律,且和主旋律走向基本一致,为突出人声在此处演唱时的情感处理,最后的四个小节的伴奏非常灵活。
第五部分是重复部分,重复部分有两个乐段,A´+B´。
A´乐段(4+6)65-76小节,乐段不重复。
B´和B并不是完全重复,相同是两个部分的旋和伴奏是原样重复,不同的是该乐段只唱一遍,不再次重复;歌词在“好久没到这方来”展开叙述,此处主要讲述农村发展迅速,交通便捷各方面的变化带动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的繁荣景象。
第六部分C´乐段(4+8)77-88小节,乐段重复第二乐句
该乐段作为是重复乐段也是结尾乐段,重复了乐段的第二乐句作为结尾,二房子的旋律开始变化,运用切分,最后落在主音上,长音结束。伴奏在二房子也变得雄壮有力,和弦加震音,结束得干净利落。本乐段最精彩的部分是歌词,歌词从主题展开这方的生产工具的变化,以小见大,表达“这方”在共产主义领导下所创造的丰功伟绩,直接歌颂共产党,表达出对社会主义的期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作品表达的民族内涵和艺术魅力
整首歌七段歌词,每一个部分的歌词都是从“好久没到这方来”展开,每一个部分描述的都是不一样的对象,歌词描述的内容由远到近,由浅入深,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通过对“这方”山水人情,民风民俗等事物的描写,表达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美好新生活的憧憬。王积福和茅地都出生在天府之国的四川家乡哺育和教养了两位著名词曲作家,两人都熟悉并热爱自己家乡的山水草木,风土人情和民间音乐,有着歌唱家乡的强烈愿望,因此才配合默契创造出如此经典的作品。
川南新民歌《好久没到这方来》这首作品通过音乐艺术语言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段,形成其特有的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在欣赏其内容和形式的同时,体会作品的艺术意蕴。五十年代初,家乡农村经过土地改革,生产力获得解放,无论从农村经济还是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变化,作品运用具有家乡民歌韵味和时代栖息地音调来歌唱作者所热爱的家乡,这样使人动情的作品流露的是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操。由于艺术意蕴的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需要欣赏着反复体会,细心感悟,需要欣赏者全心全意探究和领悟,这是我国悠久民歌历史文化魅力不朽的根本原因。
作者简介:
喻敏,19970701,女,汉族,宜宾,研究生在读,四川轻化工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