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思政课课堂,当好学生成长引路人
2021-11-15黄锦开
黄锦开
摘 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政教师应当好学生的引路人,打造真正的思政课高效课堂,文章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以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灵活运用课堂中生成的有价值的“意外”资源;巧用积极语言,提升教育教学的效能。
关键词:引路人;高效课堂;思政课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情嘱托广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所以思政课的教师要担负起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使命,打造真正的思政课高效课堂。笔者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个人的想法和做法。
一、思政课教师要树立人文关怀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有学者从正确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取向出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不仅是思想政治过程运行的有效控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效用提升的得力助推。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维度和终极目标,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文关怀的缺失,是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且苍白无力的重要原因,因此,对生命个体的人文关怀,便跃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话题。当前,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象仍屡见不鲜,如在课堂上违反课堂纪律,缺乏同情心、不能与人为善、不能平等待人甚至出现歧视同学的现象……因此,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承担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责任更是意义重大。
在教育功利化背景下,作为具有人文性的政治学科发挥自身优势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具体方法有: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报刊,开展社会小调查,熟悉国内外大事、社会热点,并开展时事知识竞赛、新闻背景分析等活动。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树立谦让、分享、助人、合作、同情、安慰等意识,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自觉性。同时使学生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增强规则意识,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从而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人文素养。
二、教師的讲解要以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
为适应新世纪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提出,思想政治课教师观念转变要明确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和注重课程创新与开发过程的教学观,在新课改的大前提下,如何转变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方式成了广大思政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
随着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先教后学”的、被动的学法,到“先学后教”的自主的学法;有分组自主学习讨论探究,但这种小组合作探究看似气氛活跃,但只有少数学生能跟得上教师的思路,学习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以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如采用探究式教学,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布置教学任务,学生小组完成讨论,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开拓思维,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和认知能力。但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时切忌模式化、表演化、无效化,小组合作的前提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能让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与实践,要注意小组讨论问题设计的难度,预留思考时间让学生能集思广益,通过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观点,既能表现自我,也能达到与他人交换意见的目的,如此,打开学生的思路,实现教学突破;二是能激发学生合作的需要或欲望,即教师应设计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讨论问题,使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完成教学目标,培养责任意识,收获成长;三是选择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即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又不能脱离教学材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点,如时政热点、流行事物等设置问题,要求问题能够突出课程的主题,可以根据课程主题设置相关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在教学时要清晰每个教学环节要解决什么特殊问题、发挥什么独特作用,清楚完成教学目标的策略和方法以及想要达到的育人价值。
三、启动学生的动力系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新课程改革虽然强调进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但在这种应试教育下,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统一的考试为评价标准,于是教师只能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很多学生“吃”不了,导致课业负担、心理负担重,有的学生即便记住了教学内容,也往往是今天记、明天忘。如果学生经常产生“没听懂”的感觉,长此以往,就会让学生有挫败感,不利于知识的吸收和运用。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精编自学提纲、讨论题、探究题和练习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练习和讲解穿插进行,注重诱发、增强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动机,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选择多样化和拥有艺术性的教学模式。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真正的高效课堂主要是指整体的课堂设计必须与学生的心灵相契合,使得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高度投入其中,增强学生与思想政治知识之间的共鸣,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知识的生成、魅力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四、重视和灵活运用思政课堂中生成的许多有价值的“意外”资源
思政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保证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实施。在常规教学中,学生很少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课堂的“意外”资源,例如:在学习《我国的兵役制度》时,讲到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有位学生提出让某同学的军人爸爸现场给同学们讲解,笔者灵机一动,立即拨通那位军人家长的电话,打开扬声器让全班同学现场“听课”,学生热情高涨,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轻松地了解和掌握知识,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笔者正是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意外”资源,突破学生的定势思维,迁移影响,旁征博引,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敏性、独创性、敏捷性和深刻性。
五、巧用积极语言,提升教育教学的效能
华南师范大学陈俊博士在《积极语言,成就教育》中强调:“语言是活着的思想,教育效能的达到与否与语言的理解密切相关。”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积极语言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带来愉快体验和愉快情绪,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发现和发挥学生的优势和潜能,收获快乐,享受教育的幸福。可见,积极性的语言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效能。运用积极语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具有积极的学生观、教育观,并具有教育智慧,能因時、因人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这对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但有些教师吝啬表扬,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优点、长处和成绩不给予表扬或者肯定,不能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心灰意冷,怀疑自己。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捕捉学生行为中的闪光点加以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励他们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在与学生沟通时可以采用询问式:征求别人意见,尊重中赢得支持,如:“我想听听你是怎么想的?”或采用体谅式:体谅别人的处境与想法,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想学生所想,多给学生人文关怀。又或是采用代入式:回归真实本性,在情感与人性代入中引起共鸣,诸如:“我同意你的想法”“我欣赏你的观点”等积极语言表达了对学生的尊重,肯定了学生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潜能和动机,同时也帮助学生坚定了努力做事、把事做好的信念。教师认真倾听,不打断学生发言等积极行为,会使学生产生愉悦情绪,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友善、自尊和自信,有利于形成、增强教师所期待的行为。
作为一名思政教师,肩负着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启迪学生的心灵,锤炼学生的品格,努力打造真正高效的思政课课堂,做好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践行者。
■参考文献
[1]胡飞航.《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J].教育教学论坛,2013(26).
[2]康礼芳.主体性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J].社科纵横,2011(02).
[3]牟兴.大学生主体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11.
[4]吴小红.浅谈情境教学在中学思政课课堂中的运用[J].中国少年,2019(36).
[5]张晓博.创新教育视野下中学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及对策探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