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家咖啡馆与左联的诞生

2021-11-15朱亚夫

华声文萃 2021年11期
关键词:左联左翼咖啡店

朱亚夫

咖啡馆,在不少欧美文人的笔下,是谈情说爱的浪漫之所。但是现代文学史上,当年驰名沪上的“公啡咖啡馆”,却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诞生的摇篮。

据说,咖啡是1853年传入上海的,曾被称为“咳嗽药水”。1920年以后,上海街头形成了以北四川路、霞飞路和南京路为“金三角“的咖啡店圈。与之相伴,闲谈咖啡文化的文章也常见于申城报刊,如鲁迅《革命咖啡店》、林徽因的《花厅夫人》、田汉《咖啡店的一夜》、曹聚仁《文艺复兴馆》,董乐山《旧上海的西餐馆和咖啡馆》等。

在互联网上,我们还能看到当年“公啡咖啡馆”的照片。那是一幢假三层的小洋楼,楼下售卖糖果、糕点,楼上有两间房供客人品尝咖啡。由于地处老上海公共租界边缘,巡捕房一般不会特别注意此处,因此“公啡咖啡馆”逐渐成为左翼文人、进步青年聚会的场所。

当年,左联的多次筹备会议就是在这里秘密进行的。夏衍在《懒寻旧梦录》中回忆:筹備会一般是每周开一次,有时隔两三天也开过,地点几乎固定在咖啡馆二楼。

就是在这里,潘汉年召集党员作家和进步文学工作者座谈,传达中共中央的新精神;就是在这里,鲁迅穿着长袍、嘴上含着烟斗,不时品尝几口绿茶……

1930年2月16日,天气晴朗。《鲁迅日记》云:“午后同柔石、雪峰出街头饮加菲(咖啡)。”其实,他是到“公啡咖啡馆”参加左联的最后一次筹备会。除鲁迅之外,与会者还有沈端先、郑伯奇、冯乃超、彭康、沈起予、华汉、蒋光等人。

会上检讨了过去文学运动中的缺点,确定了今后文学运动的任务,一致决定在3月初正式召开左联成立大会。

其实,不单是左联在这里酝酿成立的,剧联(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的筹备会议也在这里召开。

也许是这些缘故,让原先并不喜欢去咖啡店的鲁迅成了“公啡咖啡馆”的常客。由于离山阴路寓所不远,鲁迅还常常借这里约见友人、指导文学青年。

萧军、萧红回忆:1934年,他们带着《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两部小说稿,从东北辗转来到上海,生活拮据,创作更是艰难,不得不向鲁迅求援。

11月30日午后,按照信中约定,他们乘坐有轨电车先到北四川路底的内山书店跟鲁迅见面,然后鲁迅把他们带往“公啡咖啡馆”长谈。萧红写道:

“鲁迅先生很熟悉地推门进去,上了2楼。我们也随后跟进。店里一个外国人很熟识地跟鲁迅打招呼,鲁迅回礼以后便在靠近楼梯的一个厢位中坐了下来,我们也坐进去。这处厢位很僻静,进门的地方有个小套间部分地掩住了它。座位的靠背很高,邻座的厢位互相看不见,坐在厢位里就如进了一个小房间。”

文学青年葛琴在出版自己的处女作《总退却》时,也向鲁迅求教过。鲁迅在“公啡咖啡馆”接待了她。葛琴后来回忆:

他完全不像一个老人,没有一丝名人的架子。那天,我们在咖啡馆里谈了两个钟头,我完全不感觉有什么拘束的必要。他说着文学上的各种问题,不断地给予我们热烈的鼓励。他的说话就和他的文章一样有力,是那样充满着比青年更勇敢的情绪。当我们从咖啡馆里出来的时候,除了满意以外,更惊愕中国如今还有一个青年的老人。

(摘自《解放日报》)

猜你喜欢

左联左翼咖啡店
奇妙的咖啡店
丁玲与《北斗》
软性电影
《文艺复兴》与现代长篇小说的传播与接受
中国共产党以怎样一种领导方式推动了左联的成立
郭松棻哲学追问与文学创作中的左翼坚守
“左联”在中共意识形态建构中的作用
忘忧草不是黄花菜
姚辛:穷尽一生为“左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