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紫砂壶《井泉提梁》的创造性

2021-11-15华振泽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陶刻竹编紫砂壶

华振泽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早在明清时期,就有紫砂仿生的设计,文人墨客在紫砂作品上亦书亦画,将紫砂艺术的领域拓展开,向世人充分展示了其可塑性、文化性和艺术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紫砂壶艺也一直在创新,其中和其他优秀的艺术形式结合就成为了壶艺创作的主流,紫砂壶与自然结合,往往清逸脱俗;和传统文化结合,则流露出古朴的雅韵;和诗词书画结合,更是提升了格调与意境。

于是,为了保持紫砂艺术的可持续性发展,紫砂艺人一直在发掘其更多的创造性,紫砂壶与竹编结合,就是其进步与创新的产物。编藤,是一种发源于云南山区的实用工艺,利用山藤编制成各种器皿和家具。竹编则是在藤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为老百姓在实践中发现,竹子具有超强的韧性和弹性,既利于编制,也不容易损坏,于是竹子就成为了藤编的主要原材料,久而久之,就自成为一门独立的手工艺术。同样是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和竹编结合,迸射出了新颖的艺术火花,使得人们在壶艺创作中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其实,很早之前陶器就已经和竹编有着密切的关系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冶炼制陶了,并尝试着在陶器上进行粗简的刻画。后来人们发现竹藤的纹理有着难以言说的韵律美,就将其作为参考物,尝试着将竹编纹饰印在陶器表面,来提升陶器的观赏性。所以现代紫砂和竹编结合,就显得更加的顺理成章和水到渠成。

将竹编融入到紫砂壶艺的创作难度不小,视觉冲击很大,《井泉提梁》的作者就尝试并很好地诠释了这个可能,这使得作品产生了不一样的艺术效果。这把紫砂壶就是竹编造型的完美展现,艺人将自然元素清新飘逸地展现在紫砂壶中,无论是优美的紫砂造型,还是沉郁的古拙色泽,加之精湛的工艺,浑然天成,自成气象。乍然间看到这一个小茶壶,素雅的泥色,简洁的造型,盈握在手,一股亲切感刹那间通便全身。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不忘初心,抟泥塑情。对艺人来说,自然界中的君子,被幻化成紫砂中的精髓,可谓是一件特别令人愉悦的事情。整器如一谦谦君子,在紫砂温润如玉的质地中呈现了一种清逸超脱,才情横溢的君子风度。

此款井泉提梁壶壶身圆润饱满,和传统器型“井栏壶”的造型比较相似,细看又像鼓的造型,总而言之,壶身上下齐平,壶身微凸,平肩嵌盖做工精致,线条平稳,壶钮顺延圆珠钮,提梁气度不凡,彰显了力量,好似将一壶春色隐于檐下。二弯流自然胥出,雅致灵动。壶身采用陶刻装饰,清隽优雅,韵味绵长。紫砂泥温润和雅,手感细腻,紫色的泥质,显得作品格外的丰腴清丽,好似一谦谦君子,所谓知乐,知足常乐,此壶集美观和实用为一体,充满了艺术美感,令人喜爱。

提梁把的造型是整壶的点睛之笔,艺人仔细地用竹篾对提梁把进行缠边,所谓缠边,就是把竹子一分为二剖开,将口沿缠上三圈,实质是对提梁把与壶身衔接处进行细化加固处理。艺人学着竹编手艺人的手艺,将竹篾细细地绕着提梁把缠边,直到从把的一头缠到另一头,再缠上三圈作收尾。这样提梁把拿捏在手里有着和紫砂泥完全不一样的手感,并且舒适方便,又牢固耐用,它一方面可保护紫砂器皿,另一方面也有着装饰的作用。确实,看遍了千篇一律的紫砂壶,骤然看到这一款作品,仿佛眼前一亮,竹编,为整壶提升了颜值,使得整器充满了悦然之气。

而竹这一物,不仅有着人人称颂的使用价值,其文化寓意更是常被人们津津乐道。它坚挺、长青、中空、分节等自然属性被国人赋予了最高人格的“理想君子”,完美折射了中国文人式精神。“竹文化”无不渗透到文学、绘画、雕刻等领域,使得不同门类之间能够相互借鉴与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艺人将竹编融入紫砂壶,一举两得,充分运用了竹的实用性和文化性,从而让紫砂壶焕发出了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品的另一大优势就是壶身的陶刻装饰。陶刻,是紫砂壶装饰中的重要技艺,对提升作品的观赏性和文化性都有着很大的帮助,恰当的陶刻甚至能提升意境和文化品位。在《井泉提梁》上,艺人进行了简单的字体刻绘,就将作品的高雅气度完全展现了出来,使得人们在欣赏《井泉提梁》时,沉醉于壶艺世界中,久久不能自拔。

品读紫砂作品《井泉提梁》,可以看出它的创作者是一位集陶艺、书画、金石、雕刻等多才多艺,颇有造诣的紫砂大家,是一位很有创作潜力的壶艺才俊。他的作品有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一种壶式,多种装饰”,壶式相同,但壶的装饰不同,形成了每把壶都有“这一把壶”的创作印象;另一个特点是“一件作品,千百面貌”。艺人在壶艺造型上下了功夫,使得同一个壶型有着千般面貌。说不同,却又似曾相似,说相同,细节处又截然不同。也就是说,每做一把壶他都对原壶做了一定的调整,可谓“和而不同”。

其实,这样的壶艺风格是艺人在无自主意识的创新下形成的。艺术的生命在于传承和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井泉提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创新赋予了它全新的解读,它的成功也证实了创新的重要性。人的审美是会疲劳的,千篇一律的造型制作到最后就是没有了市场,只有不断创新推出新的作品,才能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也才能保证艺术可以永葆青春。

猜你喜欢

陶刻竹编紫砂壶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竹编在室内隔断中的应用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竹编艺人
1500m2竹编人文艺术,隐于自然的轻灵简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