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全面系统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PCI术后情绪波动的影响分析
2021-11-15张婕武彩虹沈晓霞田艳珍母文利
张婕 武彩虹 沈晓霞 田艳珍 母文利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如果发生冠状动脉供血减少情况或者中断情况时,心肌会发生严重持久性急性缺血和坏死,其中约50%的患者会并发左心衰竭[1,2]。相关调查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发病12 h内,特别是3~6 h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可再通、再灌注已经闭塞的冠状动脉、心肌,对濒临坏死的心肌进行有效挽救,使梗死范围减少,降低心肌重构发生,最大限度改善患者预后,该术式已经成为临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治疗的首选方案[3]。但是PCI术后患者需要服用药物辅助干预及进行心脏康复锻炼[4,5]。研究显示,国内多数医院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PCI术后开展的心脏康复锻炼不够规范,而且大多数患者进行心脏康复锻炼的依从性较差,同时心理上还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致使情绪起伏波动较大,对疾病康复造成严重影响[6]。目前,临床上将心理康复、心脏康复运动模式单独应用与PCI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衰竭的研究较多[7,8]。本研究重点分析身心全面系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衰竭患者情绪波动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12月在我院行PCI术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5~79岁,中位年龄(65.60±1.40)岁;Killip分级:2级25例,3级25例;梗死位置:前壁14例,下壁13例,侧壁11例,其他12例。研究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55~80岁,中位年龄(65.50±1.50)岁;Killip分级:2级26例,3级24例;梗死位置:前壁15例,下壁15例,侧壁10例,其他10例。2组性别比、年龄、Killip分级和梗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患者诊断结果符合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或者非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符合PCI治疗相关要求,入院接受PCI治疗[9];②Killip分级在3级以下;③PCI治疗后,病情基本平稳,静息状态下心率<100次/min,心绞痛、心律失常等情况并不明显;④肢体活动功能正常,依从性较好;⑤专人讲解研究内容后自愿加入。
1.2.2 排除标准:①年龄<80岁,有心源性休克;②寿命预计<12个月,合并其他外科严重疾病;③依从性差,无法配合随访、回访工作。
1.3 方法
1.3.1 2组均接受PCI术治疗与常规护理。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护士为其进行疾病、PCI术健康宣教,告知其疾病诱发因素、预防治疗措施,重点讲解按时复查的重要性;患者PCI术后,护士要对其生命体征情况密切关注,对其创口定时进行查看。
1.3.2 研究组另加入身心全面系统护理内容。
1.3.2.1 建立身心全面系统护理小组,成员包括康复医师、病区医师、心理医师、营养医师、检验科医师、病区护士长、责任护士、护士,组长由病区护士长担任。康复医师负责患者疾病专题知识讲座,制定适宜的住院阶段、出院后康复方案。病区医师负责监测患者康复方案执行过程的安全,护士则负责方案的执行,观察患者病情并做好相应记录,给予患者活动指导,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每周1次电话访问,督促患者按照方案进行锻炼。心理医师负责患者心理疏导工作。营养医师负责为患者讲解疾病同营养饮食的关系,并给以饮食指导。检验科医师负责测定患者心功能状态。
1.3.2.2 身心综合护理方案的实施。①心理方面:加强同患者沟通态度真诚热情,语言亲切,对患者所提问题详细正面解答,对于问题要积极处理;介绍疾病发生原因、PCI术具体方法、相关需要注意的事项;介绍用语要通俗易懂,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争取患者信任。正向激励干预。介绍治疗成功案例,多使用激励用语,帮助患者提高自信,使其能够主动配合后续心脏康复干预工作。②心脏康复:评估危险因素,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心理状况等为其制定心脏康复方案。在护士长监督指导下,由护士具体执行,患者康复锻炼期间要对其病情变化情况严密监测,若有异常,减少活动量或终止活动锻炼,待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再重复上一次活动量。PCI术当天协助患者进食、床上两便,患者非手术侧肢体、关节要主动活动,指导其掌握正确的深呼吸方法;穿刺侧肢体压迫器要2 h放1次气;8 h后方可取下;稳定病情后,介绍住院环境及对应的监护方案,缓解患者顾虑,根据其实际情况在术后协助患者饮水1 000 ml。PCI术后第1天,患者在床上进食,指导协助下完成日常生活,并进行心脏康复锻炼,每次锻炼15 min,而后休息;PCI术后第2天,床上坐2 h;下床进行站立锻炼,慢步行走到洗漱间,病房中走动20 min;患者可以会客。PCI术后第3天,在座椅自行用餐,并坐在椅子上1~3 h,帮助患者或者协助其自行擦身与穿衣;病区走廊中行走7 min锻炼;指导患者掌握脉搏自测方法。上述运动均在患者可耐受情况下进行。PCI术后第4天,可在椅子上坐2~4 h,日常生活尽量自理;走廊中慢走300 m,或者骑车进行负荷锻炼;各种锻炼时间控制在20 min。PCI术后第5天、重复上述对案例,强度要逐步提高;温水沐浴或者擦浴,步行450 m进行锻炼,2次/d,每次时间15 min。③出院后:团队定期随访指导患者居家康复锻炼,告知患者若有异常立即返院复诊。
1.4 观察指标
1.4.1 患者情绪波动情况:医护人员在手术后第1天、术后第5天借助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情绪波动情况评价。SAS量表中包括20个项目,单项评分1分~4分,50分为分界值,≤50分代表情绪正常,≥51分代表有焦虑情绪,焦虑情绪波动越大评分则越高;SDS量表中包括20个项目,53分为分界值,≤53分代表情绪正常,≥54分代表有抑郁情绪,抑郁情绪波动越大则评分越高。
1.4.2 患者心功能状况:护理前、护理5 d后对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以及术后 6 min内步行距离(6 minuteswalking distance,6MWD)水平展开评价。
1.4.3 对比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率:主要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
2 结果
2.1 2组患者情绪波动情况 术后第1天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情绪波动情况 n=50,分,
2.2 2组患者心功能状况 护理前患者LVEF、LVEDV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5 d后研究组LVEF、LVED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6WMD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心功能状况
2.3 2组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研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为2.0%低于对照组的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n=50,例(%)
3 讨论
当前,国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衰竭患者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而首选术式是PCI术,该术式可有效解除患者的生命威胁,稳定其生命体征的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状态[10]。为提高手术疗效,需要高度重视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工作,PCI术常规照护主要是对症护理服务,护理工作欠缺人性化,患者出院后监护工作不到位,所以在改善患者心功能、远期预后质量等方面效果一般,而实施系统全面的心理护理、心脏康复干预,则更加注重患者身心状态、出院后康复情况[11,12]。
相关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衰竭患者PCI术后存在程度不同的情绪波动情况,但是常规照护工作对于患者情绪波动方面的干预力度不够,往往会忽略[13]。护理以体位限制干预位置,患者不能尽早进行身心康复锻炼,不仅会对患者心理状态造成影响,长期卧床也会引起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必须找寻更为系统全面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14]。本研究显示,手术后第1天患者SAS、SD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手术后第5天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患者LVEF、LVEDV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5 d后研究组LVEF、LVED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WMD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P<0.05)。推测原因认为,身心全面系统护理可有效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使患者在PCI术后可以较早接受科学安全的身心康复指导,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改善心理状态,提高依从性与重视度,从而使机体功能得到尽早有效改善,提高PCI术疗效。该模式中,患者住院阶段能够有专业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展开一系列风险评估,分析患者病情、身心状态,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同时进行康复指导,发现问题可立即对症处理。而出院后,通过随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及时调整干预方案,保证护理工作持续性[15]。
综上所述,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后,多数患者情绪容易波动,给予身心全面系统护理,可平复情绪波动,改善心理状态,促进心功能状态恢复正常,增强机体耐力,减少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该模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