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古代书院园林历史发展及造园特色*

2021-11-15王舸泓

南方农机 2021年21期
关键词:书院江西园林

王舸泓

(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书院肇始于唐代,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东方园林之母”,享誉世界,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根据园林的隶属关系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这三大主流园林类型,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并非主流的园林类型,如衙署园林、书院园林、祠堂园林、公共园林等。此类园林虽尚未发展成熟,但数量并不亚于主流园林类型,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其中书院园林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既有私家园林的私人创办性,又具有公共园林的公共参与性。书院园林景观分布巧妙,客观直接地反映了当时历史文化信息,意义非凡[1]。

1 江西古代书院发展历程

在1 000多年的古代书院发展历史里,江西一直作为中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中心[2],声名远播。根据近年来对江西古代书院数量的调查,发现其数量约占全国书院总量的四分之一。江西古代书院数量之多、影响之大,在整个中国书院的发展中有着不可小觑的地位。但是随着时代的更替,书院也经历各种磨难,许多书院在历史长河中变成了一堆废墟,直至荡然无存。江西古代书院的园林建筑,环境氛围给人以恬静雅逸的意境感受,造型风格给人以亲切理智的形象感知,象征含义给人以文韵生动的联想认识,独具特色的江西书院是“古代中国书院史的最好教材也是管窥江西文化及其精神的重要窗口”,因此在中国书院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3-4]。按照历史演变的过程将发展历程分为3个阶段,如表1所示。

表1 江西书院历史演变历程

1.1 初始期

根据《宜春地方志》记载,唐初年间就已产生了书院,最初只是作为士人治学读书的场所,唐中后期,随着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展,加之宦官乱权,藩镇割据而导致官学衰败,继而书院开始作为教学场所崭露头角。书院发展到五代时,天下四分五裂,江西相对安定,北方世家大族南下,为江西书院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这一时期,江西已经创建书院约16所。北宋时期,朝廷重文轻武,重用儒生,读书风气兴盛,但官学不能满足读书人的需求,书院得到官方支持,从而得到进一步发展[5]。

1.2 兴盛期

北宋灭亡,经济和文化重心南移,南宋成为中国历史上文化、经济、科技发展最突出的一个朝代,朝廷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继承了北宋崇尚儒学与道教思想,加之当时官学腐败、科举考试的弊病,官学无法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6]。元朝时为巩固统治,朝廷对书院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到明朝嘉靖年间,由于湛若水、王守仁等人的学术活动和努力,重视书院,江西书院发展进入全盛时期[7-8]。

1.3 衰败期

明万历年间张居正力推废毁书院之举,导致明中期书院备受打击,但仍在继续发展。直到明末,江西书院才因明朝败落而走下坡路。清初,书院受到了朝廷的压制,到清康熙时,朝廷为笼络士子,维护专制统治,开始关心书院,新建书院颇多。乾隆、嘉庆时期,江西书院虽略有发展,但总体上已开始走下坡路。清末,随着封建制度的崩溃,书院制度也因此走向末路。

2 江西古代书院园林造园特色

2.1 相地选址

古代书院的主要是作为传授文化、学子求学的地方,因此在相地选址方面讲究颇多。常言道“择胜而处”可达到静心、修身、养性之境。因此,古代建造者通常喜爱选择自然风景优美、远离城市喧哗的僻静之处。纵观整个江西传统书院的地址的选择标准来看,主流还是倾向于选择距离城市较远、自然环境优美、周围安静的地方。其次还考虑人文环境的传承。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理应追寻先贤的步伐,很多江西传统书院的前身都是一些名人的祠堂或者文庙,在其建筑的旧址上成立新派书院,秉承其文化传承思想。例如两宋时期,大理学家周敦颐曾途经江西赣州,在赣州府城讲学,后世的人为纪念周敦颐在赣州讲学而集资创办了濂溪书院,并在萍乡、抚州等多地方修建同系列的濂溪书院,传承理学思想,祭祀周敦颐古人[9-10]。

2.2 建筑构建

江西古代书院园林的发展深受儒道思想、赣曲文化及山水文化的影响,这在江西书院园林建筑艺术上体现较为明显,其建筑装饰构件、选址布置均包含了独特的地方审美特色及复杂多变的地域文化信息。赣派建筑,是江右时期兴起的传统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江西一带,江西周边区域也有少量分布。布局简洁,朴实素雅,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墙角、天井、围栏、照壁、花窗等用青石砖、红砂石或花岗岩制作成石条或石凳。从外往内看,多为长方形平面,用半砖墙围合,使用清一色的青砖灰瓦,造型多样,翘首长空,半掩半露的双披屋顶隐在重重叠叠的马头墙后面。江西书院园林建筑艺术最为突出的特色是深受儒家文化思想影响,常以“礼仪”“孝道”作为建筑装饰主题。此外,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文人审美常追求意味深远、清丽脱俗的庭院美感。因此,江西传统书院园林建筑多是青砖白瓦、色彩简单,并且比较讲究配饰、勾勒精美的绘画艺术[11-14]。

2.3 筑山理水

江西书院园林与周围山形水系不可分割。书院四周山势或高耸直立,或曲折蜿蜒、仪态万千,或绿意盎然、有茂林之盛,形态各不相同,极具魅力。有些书院与周围山形地貌相互融合,自成一景。明清时期上饶信江书院建于黄金山上,山顶的钟灵台为全院的最高峰,站在魁星阁中俯瞰信江,周围树木葱郁尽收眼底,可谓登高望远,场景分外雄伟。吉安遂川县的五峰书院正对古龙泉八景之一的五华峰,五华峰的美丽景色作为五峰书院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15],不可或缺。书院内人工开凿的小水塘多是半月形的水池,形状规整对称,例如上饶鹅湖书院的水景,就是采用泮桥将其水池隔成两半,池面种满荷花,既美化环境又是对知识分子的写照。书院景色除了山水之外,石材也具有其本身的意蕴,可以让人体会不一样的空间感受,自清朝以来江南造园中的石景材料大都为太湖石和黄石[16],这种石材更贴近自然,容易与书院中山水之景融为一体。如信江书院里的夕秀亭前小石星点,以及半山亭前参差不齐的石块,都很好地诠释了假山作为书院造景的意义所在。

2.4 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在书院景观营造中也占据重要位置。传统书院建设时常常会选择在周边种植茂密树丛,从而使得整个书院建筑像是隐藏在深山树林当中。而在其内部选配以常绿本地树种为主,例如常见的有香樟树、松柏、桂花、罗汉松、广玉兰、山茶、荷花、竹子等等,着力展现植物的旺盛生命力,从而达到四季皆有景可赏、三季皆有花可观的园林景象。常见配置方式有列植、对植、孤植、丛植。院内常根据建筑的性质选择树种,例如在祭祀先贤的祠堂旁,以列植、对植的方式种植松、柏等常绿树烘托其庄严的环境。九江白鹿洞礼圣殿前的广玉兰、桂花和入口处的水杉与香樟分别采用了对植和列植的方式。在讲堂及空旷地带,常以孤植、丛植、混植的方式种植兰、竹、桂等高雅清幽的树种,象征士子美好的品格,例如上饶信江书院内魁星阁前孤植银杏,吉安白鹭洲书院门厅前种植一片竹林,隐含高风亮节品格[17-19]。

3 结语

古往今来,江西古代书院园林都是云集荟萃,它将人文艺术有机地与建筑艺术、植物搭配、山水构造融合在一起,使得书院整体充满丰富的文化色彩[20],总的来讲,江西古代书院园林承载了赣鄱大地浓浓的地域风情,是不同于其他地区园林的特色存在。作为江西文化事业的重要一员,书院不能被大家遗忘,它对于文脉传承有着极大的作用,书院的保护和传承,不仅仅是传扬历史文化和培育英才,同时是对中国人精神层面的提升,对民族精神的一种追求。

猜你喜欢

书院江西园林
江西银行
朵云书院黄岩店
江南书院
清代园林初探
江西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7个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我爱江西奶奶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