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网纹甜瓜蔓枯病鉴定与防治方法研究*
2021-11-15刘雪莹齐长红北京市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000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0009
刘雪莹,祝 宁,齐长红,李 婷(.北京市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 000;.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 0009)
网纹甜瓜作为高级礼品甜瓜的产业发展在日本已经成熟,日本网纹甜瓜果肉品质上乘、营养丰富、网纹巧夺天工、外观美丽独特,按栽培方式可分为温室栽培、大棚栽培和露地栽培品种;按果肉颜色可分为黄绿色肉和红肉;按果实表面的网纹可分为粗网纹和细网纹[1]。但是由于其栽培技术难,抗性差,极易感病,极大地限制了网纹甜瓜的发展,使网纹甜瓜的生产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网纹甜瓜要大力发展,必须解决病害这一瓶颈因素[2]。其中蔓枯病(Mycosphaerella melonis)是设施栽培的重要病害,又称“黑斑病、黑腐病”,主要危害网纹甜瓜的茎、叶、瓜及卷须等,不危害根部,茎部多在茎基部和节部感病。北京市网纹甜瓜日光温室设施栽培中蔓枯病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如果不及时防治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笔者为此进行了防治试验,以期对网纹甜瓜的病害防治有所帮助[3-6]。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
品种为日本网纹甜瓜品种‘维蜜’。
试验时间地点
试验地点在北京金六环农业园进行,2019 年12月27日播种,2020 年2月11日移栽,前茬作物为西芹,北京日光温室土壤肥力普遍较旺,种植网纹甜瓜不需要过多补肥[2],土壤成分含量如表1。施腐殖酸型抗重茬菌剂333.5 kg/667 m2,有效成分:有机质含量≥60%;腐植酸含量≥40%。
表1 土壤分析报告
防治方法
蔓枯病发病程度症状见表2[5]。调查发病后期的发病情况,并计算发病后期的发病率。全棚测定蔓枯病发病率,发病率=(病株数量总和/全棚株数)×100%。药剂有效成分、用量及施药方式见表3。
表2 网纹甜瓜蔓枯病不同发病时期的发病症状
表3 防治药剂成分与用量
试验结果
鉴定结果
在北京早春定植的网纹甜瓜‘维蜜’品种种植中,经检测,病原属盘菌目盘菌科的瓜类球腔菌(Mycosphaerella citrullina)真菌,病部初生油浸状椭圆型病斑,后变黄白色,流胶,密生小黑点,茎基部病斑软化后表皮龟裂和剥落,露出维管束呈麻丝状。由伤口、气孔感染幼嫩组织,定植时茎基部埋土太深以及阴雨潮湿天气有利于病菌传播。
药剂的使用效果
三种药剂处理后发病率见表4,72.2% 霜霉威水剂+嘧菌酯处理的发病率为0。
表4 三种药剂防治效果
土壤温度与发病程度的关系
伴随着开春后季节的变化,土壤温度逐渐增高,探究施药期间土壤温度因素对防治的影响,调查统计当日土壤温度与瓜类球腔菌引起的蔓枯病新增发病率数据,防治0~35 天后期发病症状的新增发病率见表5。
表5 防治第0 天~第35 天后期发病症状的发病增长率与土壤温度之间的关系
防治0~35 天后期发病症状的新增发病率与土壤温度之间的关系如图1 所示,初步建立了二次函数y=-0.0016x+0.0477,归线为线性(调整后的R²=0.2128)。
图1 新增发病率与土壤温度之间的关系
总结
北京早春网纹甜瓜栽培中的蔓枯病,病原属盘菌目盘菌科的瓜类球腔菌,为真菌病害,主要危害茎基部,其表面病斑软化后表皮龟裂和剥落,露出维管束呈麻丝状,由伤口和气孔处感染幼嫩组织。定植时茎基部埋土太深以及阴雨潮湿天气有利于病菌传播。采用72.2% 霜霉威水剂+嘧菌酯处理后,防治效果较好,控病率从1.94% 下降到0,经统计观察防治后35 天后期发病症状的发病增长率与土壤温度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二次函数y=-0.0016x+0.0477,回归线为线性。目前设施栽培中控制网纹甜瓜蔓枯病的主要措施是化学防治,由于病原菌的抗药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化学防治的局限性日益明显,选育抗病品种才是控制蔓枯病最根本有效的手段[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