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职殡仪馆的“95后”女孩

2021-11-15益美君

海峡姐妹 2021年7期
关键词:殡仪馆逝者遗体

文/益美君

人最难面对的,莫过于“死亡”二字。

昔日鲜活的生命,突然有一天便走到了终点,从此归于焚化炉,再也不得相见。这是殡仪馆中最常见的场景,却也是无数人都无法接受的结局。

陈韵秋每天都会出现在这些送别的人群里,看着人世间一场又一场别离。不同的是,她是为逝者保留体面的那个人。

成为入殓师后,她没和朋友说过再见

按照同龄人的步调,今年24岁的陈韵秋,本来也该是在朝九晚五的职场中生存的一员。但年少时的一次灵光乍现,却让她有了不一般的职业规划。“我小时候看了一个电视节目,觉得入殓师这个职业好伟大,人生的最后一程就应该体面、有尊严地走完,他们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很重要。”

抱着这份信念,她认真地规划好了将来的道路,确信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入殓师。

但她的这个想法,从一开始就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一个女孩子,选择一个每天只能和尸体打交道的行业,想想也知道,会遭遇他人多少异样的眼光。

家人们不想让她受这份苦,便轮番上阵,想出各式各样的理由,来阻止她走上这条注定孤独的路。但陈韵秋始终不为所动。

高中毕业那一年,依然没能获得家人支持的陈韵秋选择了离家出走,在成都的姐姐家里,她循着自己的心愿,填报了北京一家职业学院的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

毕业之后,陈韵秋到了杭州萧山的一家殡仪馆工作,开始了朝六晚四的生活。

虽然她的下班时间看起来比别人早了不少,但殡仪馆的工作从来没有绝对的休息。有的时候任务来得急,加班熬夜,甚至忙上整个通宵都是有可能的事。

特殊的工作环境,无法固定的工作时间,让陈韵秋和其他人的社交圈拉开了距离。工作之后,她再没参加过朋友的婚礼,与人交流时也从不说“再见”,以免引得他人多想。

“我不忌讳,但不代表所有人都不忌讳。”就算朋友不忌讳,朋友的亲友,也总有人会在意她的工作属性。

她不想给别人添麻烦,只想默默做好自己每一天的工作。

“他只是睡着了”

入殓师的工作,并不是只有为逝者整理遗容这么简单。

每天早上6点,陈韵秋就会出现在工作岗位上,和逝者家属进行交流,帮助他们选择丧葬用品。

由于工作属性特殊,她要在交流中时刻注意自己的仪态,不可以表现得过于沉重,也不能露出过大的笑容。几年工作下来,如今的她已经可以稳定地维持好一个端庄又不失礼貌的表情,让家属在和她的交流中,尽可能获得一份宽慰。

接下来的时间,就要和逝者一起度过了。

将遗体从存放处请出来后,陈韵秋会先对着遗体深深鞠上一躬。这是属于入殓师的仪式,像是一场隔着时空的无声交流,让逝者可以体面地走完这一程。在那之后,她需要对遗体进行清理,完成沐浴、修手指甲、穿衣、化妆等步骤。

在陈韵秋眼中,独自面对遗体,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相反,为逝者置办出一身体面,能让她感觉到安心。

“在我看来,这些并不是逝者,他们也是一个个生命,我们只是在帮助他们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我们要给他们最后的尊严。”

如果家属有需求,入殓师还会为遗体进行一场SPA按摩,手指抚过逝者僵硬的身体,为他们放松肌肉,让穿衣和化妆变得容易一些。

这个过程,也可以叫家属一起参与,为遗体擦手擦脸,对遗体进行四道——道谢、道爱、道歉和道别。

人间每天都有悲剧发生,所以这样的道别程序,陈韵秋每年能经历400多次。

她的生活里依然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但如今的她,依旧如初时一般,坚定地相信自己没有选错道路。因为这几年里见到的生离死别,让她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在过往的经历中,最让陈韵秋印象深刻的,是2019年的一次任务。

那天有3位交警的遗体被送到殡仪馆,均是发生了意外事故,因公殉职。由于事故发生得过于惨烈,3位逝者的遗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形和缺损。

见到几位英雄的遗体之后,陈韵秋当下决定,一定要将遗体修补完整,让家属满意,也让逝者安息。

于是她开始了高强度的工作,为遗体进行高质量的器官塑形,比如帮助失去耳朵的交警捏出一个新的耳朵。最终,三位交警的遗体都得到了完整的处理,看起来很安详。

“后来现场的警察们都给我们行礼表示感谢,我也很触动,我觉得我所做的一切都值得了。”聊起这段过往,陈韵秋总是欣慰又感动。

她的工作不只是在为逝者争取一份体面,更是让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获得一份心安。

“我不能拖累她了,她还有自己的人生”

对陈韵秋来说,在殡仪馆工作最大的困难,不是要处理好面对遗体的情绪,而是在目睹过无数场关于离别的真情故事之后,依然保持对这个世界的热忱。

这也是所有入殓师都在面对的现实。

比如同为入殓师的周丽,就接到过一次特殊的请求。向她寻求帮助的,是尚未离世的尿毒症晚期患者刘静姝。

决定放弃治疗之后,刘静姝亲自给殡仪馆打了电话。“我想给自己办个葬礼,希望你可以让我像人一样走。”说话的时候,她的身体已经只能用“干枯”来形容。常年的透析,让她“身上已经没有血管可以扎了”。

刘静姝的女儿正在实习期,每天要跑两个小时的路程来照顾她。为了不让女儿伤心,刘静姝从未和她说起自己的状况。

从第一次见面,到目送她离开,中间只隔了三天。刘静姝并未给自己的葬礼留下很多资金,殡仪馆的工作人员也做好了申请捐助的准备,但她的女儿却执意拿出自己实习的全部收入,为母亲处理好了所有身后事。

这个坚强的女孩,是在整理母亲遗物的时候才开始崩溃的。她发现母亲一直在偷偷减少药量,省下的钱都攒在存折里,断断续续有了两万多。而存折存入的时间,正是她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

“我妈妈她……她一直,一直在为离开做打算……我没办法接受……我真的没办法接受……”悲痛万分下,她打电话给母亲的入殓师周丽,痛苦地倾诉自己的心情。

而在电话的另一端,周丽想起第一次见面时,刘静姝说给她的话:“我不能再拖累她了,她还有自己的人生……”

这是一个生命垂危的母亲,能爆发出的最大的力量。

死亡不是终点

每个入殓师的心里,都存着无数个故事。

在日本担任过入殓师的吴津娜,目睹过一场平静的送行。一位中年女人来到佛堂,手里的竹篮半满,装着当日的报纸、拉面和一壶清酒。

她的脸上没有多余的情绪,只安静地坐下来,斟上两杯酒,再盛上两碗汤面,兀自吃得尽兴。酒足饭毕,她拿起报纸,为故人读一段当天的新闻,然后淡淡道一声再见,起身离开。

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如此平静。

今年2月,陈韵秋就遇到过一位特殊的家属。母亲去世,父亲由于伤心过度,在守灵时猝死。突然遭遇父母双亡的困境,让一个年轻人情绪崩溃,暴躁不安。

陈韵秋看在眼里,决定用父母的恩爱之情宽慰他。“你爸爸一定是舍不得让你妈妈一个人走,所以他们是一起手牵着手去了另一个世界。”说话的同时,她还为他递上一个小卡片,鼓励他把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在上面,入殓时一同放进去。

年轻人依言做了,并找来一张父母的合照,和卡片一起入殓。了却一桩心事,年轻人终于从糟糕的情绪中恢复过来。

这是入殓师工作里的另一份价值。他们让逝者体面地离开,又在一场场生离死别中,帮助生者走出悲痛。

时至今日,像陈韵秋一样的入殓师们,依然在接受着身边人偏见的目光,总有人认为他们在做一份“不吉利”的工作。

生命值得敬畏,入殓师们的付出,同样应该获得尊重。

猜你喜欢

殡仪馆逝者遗体
纪念
去殡仪馆
墙壁
笑着说再见
魂锁殡仪馆
最大坟场
各界群众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如果挤得下的话”
表错情
殡仪馆生意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