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着说再见
2018-12-10日特扫队长
日特扫队长
在葬礼上,平日极少碰面的远亲,还有已经疏远的旧友会重聚一堂。这是葬礼所具有的社交功能。很多人会忘却逝者的离世,而忙于和久未谋面的亲友叙旧、畅谈。对此我觉得无可厚非,猜想那情景也不会让逝者不快。
与其因为是葬礼而郁郁寡欢,还不如坦然面对,即便面露笑容,或者大笑出声,我认为未尝不可。
有客户委托我处理遗体。逝者是一位年过百岁的老奶奶。我到她家的时候,很多亲朋好友正聚在一起大摆酒宴。
“能够年过百岁,尽享天年,真是不易啊。”
“好福气啊,真是好福气啊。”
宴席上既有老人年老的儿女,也有中年的孙子孙女,还有正值青春年少的曾孙和年幼的玄孙,可谓阖家欢聚。虽然老奶奶过世了,但席间完全没有悲痛凄凉的气氛。
门外,狗对着我这个陌生人狂吠不已。大概是逝者生前的爱犬吧。
家属里有位男士呵斥这条狗:“吵死了。你这条疯狗,给我闭嘴。”我倒是觉得,比起狗叫,这位男士的大声呵斥更为吵闹。
看着这有些喜感的一幕,我一边处理遗体,一边想:“其实像这样告别也蛮好的。”大家端着酒杯,拿着食物,走到逝者身边,和她说几句话或是轻轻抚摸她一下,而后回到宴席上。所有的子孙儿女、亲朋好友,都一一走过来,和逝者告别后再离开。
处置遗体对我来说是一项工作,但对逝者的家人而言,商业气息并不明显。这项工作,如果对逝者及其家人的内心感受没有深切体会的话,是无法做好的。相反,如果能够得到委托人的接纳,我们会感到十分欣慰。
虽然社会上对这个行业有不少偏见,但与我们素昧平生的委托人能够敞开心扉,给予我们信赖,让我们既开心又欣慰。
这是一场生者和逝者的告别宴。作为一个外人,我小心翼翼尽量不破坏现场的气氛,加入到宴席之中。
忽然有人提议道:“咱们去吃院子里的柿子吧。”据说逝者生前特别喜欢吃柿子,院子里就栽着一棵柿子树。
几位男士跑到院子里,摘了很多柿子回来。我也跟大家一起吃了。柿子特别甜,因为实在太好吃了,我不禁建议:“把柿子放进奶奶的棺木里怎么样?”家人们听了,一致赞同。他们每个人都往棺木里放了一个柿子。遗体周围堆满了小小的柿子。
那天聚集在一起的,不论男女老少,都是逝者的血亲,继承了她的血脉。他们就是逝者曾经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活生生的见证。
狗还在外面吠叫。还是刚才那位训斥它的男士,喝得醉醺醺地怒喝:“吵死了。”听他说,那条狗和他已故的父亲同名。他的父亲就是逝者的长子,那棵柿子樹就是为纪念他的出生而种的。据说逝者为了缅怀先自己而去的儿子,给爱犬取了同样的名字,百般宠爱。
我没喝到酩酊大醉的程度。看到大家兴致如此高昂地送别逝者,我仿佛看到老奶奶也满面笑容。
无论是长寿还是早逝,所有人都会留下活过的印记。
那条狗“生气勃勃”的叫声、柿子的甘甜和宴席上欢跃的气氛,都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这位逝者真是留下了很多无可替代的宝贵东西啊。”
我深深地感叹着,悄然离开了这场送别宴。
段薇静摘自《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