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问题及人文关怀对策

2021-11-14肖浩杰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7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民办高职院校人文关怀

肖浩杰

摘要: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校园安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民办高职院校在开展此工作过程中,因学校性质、学生特点等因素,常遇到很多问题。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尝试对常见的一般性问题进行有效应对,思考了利于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的人文关怀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人文关怀

心理危机(psychological crisis)是个体在遇到突发事件或面临重大挫折和困难,当事人不能回避又无法用自己的资源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反应。危机干预则是给处于危机中的个人提供有效帮助和支持,通过调动他们自身潜能重新建立和恢复其心理平衡状态。

个别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经历触发危机的心理事件。而当下事件是否对当事人产生危机反应,因人而异,这取决于当事人如何看待事件、是否有可提供帮助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否在过去经验中获得有效的应对机制等,由于个体在这几个方面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给心理危机处理工作带来难度。再者,危机下的反应也具有多样性和隐匿性,急性发作固然明显但危险性大,大多慢性呈现却使人容易忽视、习惯麻木。加之我国《精神卫生法》对精神障碍患者或疑似患者的保护及对学校、家庭、心理咨询员等的权力限制,使得这一工作难上加难。

在民办高职院校中,各方面资源相对缺乏和紧张,比如专职心理老师少,学校对心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小等,心理危机干预更多落在辅导员身上,而辅导员往往无心理专业背景、缺少系统的危机干预培训,处理问题时更多从学校管理和自身利益的角度着手,单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是不够的。干预工作在于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地度过危机,实现育人,缺乏人文关怀地口口声声说为学生或家长着想,是难得到学生及家长信任的,危机中的学生和家长可能陷入另一个危机,如“完蛋了,学校都不要我”“学校想推脱责任”之类。多年实践表明,在干预理念和过程中人文关怀渗透其中,让工作变得更有效,真正起到育人作用。现就民办高职院校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谈谈如何将人文关怀渗透进心理危机干预理念和每一层工作中。

Q:心理问题,是不是常言道的脑子有病?

A:这么说是危言耸听,让人恐慌的。心理是大脑的机能,大脑是心理的物质基础。大脑有病变,心理绝对出问题;心理出问题,反过来也可以反映大脑问题的存在。但有可能是大脑物质的病变,也可能是大脑系统功能的问题。就像电脑一样,一部电脑的硬件问题和软件问题都会影响这部电脑的正常运作,不能一概而论。现实中,大脑“硬件”的病变较为明显但少见,更多心理问题是因为一个人的性格观念、应对方法等“软件”不能有效运行引起的。工作者要秉持科学对待心理问题的理念,减少内在冲突,以免传播给危机中的学生和家长。

Q:学生日常什么表现需要上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

A:换个问法会更适合。“学生日常什么表现可以上报”,心理咨询是一个服务,不是一个要求。我们的原则是,来者不拒。

一般,学生有自知力且有求助意愿时,要告诉学生可以到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可以去正规医院做诊断和治疗,即面对无法处理的学生问题时,作为知情人,要陪学生一起面对问题,提供相关资讯,要跟进学生的咨询或就医情况,督促学生坚持咨询或用药或复诊,尽力鼓励学生告知家长以取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这对学生心理问题或有极大的帮助;但在未征得学生同意时尽量不私自告知家长,除非保密例外情况。

Q:观察到学生有问题,但又觉得学生敏感,不敢与其谈论,怕刺激学生。拖到不能再拖时找学生谈,学生要么沉默,要么就不愿意配合。

A:信任关系没有建立起来,学生自然不愿意配合。建议找个合适时间地点,和学生认真地谈话,表达关心和疑惑,让他觉得受到了关注和重视。如果对话中你觉得情况超出你的把握范围,你可以如实的告诉他“目前情况超出了我能把握的范围,我会求助一些部门和人员,比如你的家长或者心理咨询师”。如果你和他已经建立较好的关系,不要轻易破坏,不要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向其他人求助介入,这无疑会让他感受到不安全。我們可以当着他的面跟家长或者心理咨询师联系,这样不仅能够知道他的任何反应,还可以减少他对你的猜疑。

当你发现学生有异常或学生让你疑惑,直接真诚的关询往往是最好的办法。学生是希望有人真正地关心他,重视他的,如果连看到他情况不对劲的人都遮掩,他可能会觉得“是不是情况还不够引起关注?”或“我不值得被看到”等。所以不要遮掩,要想办法帮助学生正视问题,面对问题,人都是在问题中成长的。

Q:学生家长勉强来校后,表示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知道怎么和孩子沟通。

A:说服人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对方的接受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家长能现身学校,就是成功的第一步。家长的弱势表现,是长期压抑、无力感的表现,而这种表现,也会让你感到无力。我们要做的就是传递力量给他们,让他们相信自己是能够帮助孩子改善现状。如果他们不相信关心和理解的力量,或许可以尝试愤怒的力量,俗话说的激将法。只要你发现家长有触动了,就是内在力量和希望的苏醒,自然就会有行动力。在这个谈话过程中,有时我们会感到情绪受影响或被颠覆,甚至崩溃,但要记住,每一次颠覆,就是一次创造。调整自己,就是一个非常好地思考学习的过程。

很多家长缺乏相关知识或有病耻感,所以需要帮他们认清问题。第一要明确告诉他是什么问题,第二要将问题导致的各种假设可能的结果告诉他,第三要验证他对假设的结果的理解及选择。因为家长的心理机能不同,所以这三步可能会反复进行。但不管如何,他没理解透就继续反复做解释澄清等工作,直到他理解了接受了为止。

Q:家长不愿意过来配合工作,怎么办?有的家长反应很大很凶,如何跟这些家长沟通?

A:这就是工作最难的地方。主要是把握一个原则,站在关爱孩子的角度去展开沟通,目标是警醒或改变家长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一次交流就能让别人配合你,这需要很高的能力,否则平时就要多加强交流,让家长相信你是站在他孩子的角度去处理问题的。适当地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要耐心试着理解家长不愿意相信的恐惧。虽然这些不是我们的职责,但人文关怀上我们需要这么做,有时候这就是唯一的途径。

Q:家长来了,如何反应学生的情况?

A:我们在跟家长反应学生情况时,是在要求配合,而非低姿态的请求。但是所有向家长反应的内容必须属实,最好求证过的,而非自己的猜测,也不能直接转述其他学生上报的内容。我们的立场是,站在学生健康和安全的角度来看一切问题,交谈的内容更多的着重在这个学生本身,而不要侧重其他人。在反映情况时,我们要让家长知道我们目前掌握的关于他孩子的所有情况,同时也要从家长那里了解一些我们尚未把握的信息。心理干预过程必须有重点、有主题,切忌自己偏题,切忌被家长因逃避责任而带偏。干预不能像平时聊天,言谈要严肃淡定,认真组织每一句话,透露出认真和关切,又能道出问题的紧迫性。

Q:学生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是否休学、退学是最好的选择?

A:学生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当下最紧急的是接受正规医院的治疗,待康复后望能重新回归社会。但现实的问题可能是,学生办理休学或退学,并没有前往治疗,而是被冷处理。精神疾病病因大都明显带有家庭因素,学校的心理干预不是做到学生回家就结束,真正的育人,是真的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任,所以心理干预里最好能有对家庭因素的分析与对策,体现我们教育的人文关怀。

Q:有时我们跟家长沟通学生的在校情况,而学生很反感我们跟家长反映,觉得让家长担心。我们提醒家长保密,但家长并没有做好保密,使得往后工作难做。该怎么处理?

A:学生表示很不愿意让你告诉家长,这首先说明他愿意自己负责任,某种程度上是好事。这类学生习惯压抑,习惯自助,但不代表他们有合适的办法,我们可以做的是帮助他敞开心扉,在私密的环境下,让她感到安全、可靠,感到问话人的善意和温暖,以便激发他的求助动机。

学生是成年人,保密原则在与学生的尊重关系中非常重要。但这不碍于我们平时和家长互通有无,共同关心学生。学生反感的是,可能在他平时真正需要家長和老师关心的时候不出现,不过问,在他失去希望时才突然插一脚,这是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的行为。这首先需要我们在平时做好与家长沟通,共同育人。当学生出现不能自助的情况时,直接告诉学生,需要让家长来配合,同时理解学生的反应并让学生理解自己的工作和学校的管理。

Q:心理疾患的学生看完病后说要来复学了,怎么办?

A:不要迟疑,当然是为他开心且欢迎!没什么比学生康复回归学校更让人高兴了!切忌让学生听出你言语中的如“糟糕,麻烦回来了”的忧虑。其实,如果你在学生治疗期间有做到人文关怀,你不至于会忧虑的。什么凭证都比不过你和学生的信任关系。当然,复学时例行查看其病历中医生的诊断和建议是必要的。复学后,学校做好日常的关注和跟进,了解学生的复学心理动态,有服药的不能随便停,定期复诊,心理疾病的复发率很高;保持和家长的良好联系和合作,家长给予支持和关爱;同宿舍的同学可能会很敏感,会介意甚至害怕,要做好相关教育工作,正确认识,消除歧视或担心,需要的话可以建议找心理咨询师。

Q:医生的病历上只提到了学生的生理疾病症状,没有针对在校时学生的精神症状做诊断或治疗?

A:精神症状仍然是让人避讳的东西,如果诊断出是生理疾病,会相对容易接受点。有些家长会形式化地带去医院,择其轻者而从之,甚至自认为精神症状会随之休息够了就能好。所以,我们要强调、要建议家长和学生去正规医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做诊断,不仅仅是得到心理临床量表的测量结果,一定要跟医生认真沟通医疗建议和诊治方案,强调早治早愈,跟进直到学生得到妥善的诊治。

Q: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向你透露要自杀,该怎么办?

A:建议跟学生好好讨论自杀这个想法以获取更多的信息,而不只是害怕、紧张和担心。强调保密例外原则,而且会立刻告诉有关部门和监护人,共同商讨做好相关防范措施。

Q:学生扬言要伤人或杀人,怎么办?

A:相信这个时候老师是非常紧张的,有些辅导员跟当事学生谈话会害怕“万一触痛他的伤口,真的伤人怎么办”。这种恐惧担心是合理的,但不是全部的可能性。当谈话深入到一个人的内心想法时,会令当事人感到触痛,但更多时候他也会得到一种被关怀的抚慰。解决冲突的前提是要暴露冲突,我们可以为他提供一个缺口,让他的情绪得到合理释放,而非让其挣扎于怎么办的冲突中。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专业谈话技巧,建议在安全的场所如保卫处的帮助下进行。

Q:学生在学校发生或已发生危机事件,该怎么处理?

A:处理自身的悲伤和恐惧,避免自责。相信并肯定自己之前做了大量的努力,提供相关的材料证据,帮助学校处理后续事宜。接下来,和与该学生亲近的同学需要进行心理干预,主要是倾听同学们对事件的认识,观察情绪反应,帮助同学们表达情绪、端正不良认知等。

总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不易,没特定程序,也没什么是确实有效的,但人文关怀策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在干预工作中的许多不适。

参考文献:

[1]徐贵金.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心理文化健康教育[J].家庭科技,2021(07):35-36.

[2]顾建梅.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7):178-181.

[3]陈爱平.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实施策略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09):58-59+68.

[4]朱银燕.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及其积极干预对策[J].山西青年,2021(07):161-162.

[5]李海涛,慕祎.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家校联动机制探析[J].财富时代,2021(02):51-52.

[6]孔练光.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09(02):62-63.

[7]张德宜,张振乾.民办高职院校CAS学生工作模式探析——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J].高教探索,2018(01):106-110.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干预民办高职院校人文关怀
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对职后培训激励制度分析
“互联网+”时代民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探析
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高校辅导员针对需要危机干预学生的帮助技巧
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培养研究
试论我国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构建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