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教学如何与传统文化融合
2021-11-14胡蓓蕾
摘要:在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关系到未来社会和国家的整体风貌。理科教学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认知关系重大。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中,如何将理科教学如何与传统文化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高中化学教育出发,通过分析高中化学教育现状,为理科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提供相关建议和方法,以充分发挥高中化学教育的作用,在教授基本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生;文化认知;文化意识
化学作为理科重点科目,在高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传统化学教学过程中,课本知识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大多关注对课本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的讲解,照本宣科,忽略了将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这一教学背景下,学生很难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文化意识,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也更多地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识记知识。化学作为重要的教学工具之一,并未充分发挥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建立学生文化认知的作用。
一、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对课本知识的拓展,教学内容只局限在课本上。教师更多地倾向于教授课本上规定的知识,忽略了对内容的拓展,这其中就包括对传统文化的融合和讲解。提问过程中,教师给出的问题比较单一,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反饋积极性低。久而久之,化学课堂的互动性逐渐减少,学生接收到的知识也更加受限。总体来看,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和单一,未充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发挥文化知识在理科教学过程中的价值。在这样照本宣科的化学教学方式中,学生学到的知识局限于课本,无法很好地建立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另一方面,在知识不断更新的背景下,一些高中教师的知识素养却并没有得到提升,仍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阶段。在丰富文化教学的时代呼唤下,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略显不足,无法很好地将化学知识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比如,当学生提出有关文化的相关问题时,教师无法准确给出解释。教师本身的文化素养不足,也会阻碍传统文化与化学教学的融合。
二、理科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
(一)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文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兼顾对课外知识的拓展,而知识拓展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文化知识。除了对课本上要求的化学知识进行教学,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知识点增加文化教学。例如,当学到化学冶铜时,教师可以向同学们解释冶铜的过程,通过演变规律进一步解释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比如汉代就已经有了水法冶铜的操作方式,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化学规律,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文化知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也促进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通过丰富文化教学,学生会更主动地探究知识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化学教学来说,丰富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策略,只有教师注重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学生才能认识到传统文化,进而建立文化意识。
(二)利用传统文化,丰富化学实践活动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文化意识不仅是一种主观意识形态,也是一种需要落实到实际行动的作为。在高中化学教育中,教师在传授化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利用传统文化丰富化学实践活动。比如,我国很早就有“天人合一”的说法,指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生存资源。教师可以结合实践案例进行讲解,通过解释“塑料袋降解”过程,探讨随意丢弃塑料制品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环境保护、志愿活动等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际参与帮助学生了解人类行为对自然资源产生的化学作用,了解“天人合一”的渊源。文化知识可以充分应用到化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建立更深厚的文化认知。
(三)提升化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掌握文化教学方法
在理科教学与文化知识的融合过程中,教师的文化素养不足会影响文化知识在理科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因此,想要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与化学教学相结合,首先需要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一方面,教学工作的“人文性”要求教师要掌握普通文化知识,具备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质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注意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及渗透,强调学生“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结合社会发展和学生学习的需求,丰富文化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参加传统文化培训课程,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应对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提问。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文化知识,丰富教学素材,积累教学案例,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化学教学过程中。
总结
传统文化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种资产,化学作为理科重点学科,应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开展教学活动。在传统文化与理科教学的融合策略上,我们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促进传统文化与理科教学的相互渗透。同时,传统文化在理科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高中生培养文化意识,帮助他们掌握更多传统文化知识,建立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文化知识与化学理论知识的结合,也可以打破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的局限,将学生带入新的学习天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信息的不断更新,学生需要扩宽知识面,在掌握学科知识之外了解更多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传统文化与理科教学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建会.高职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4).71-73.
[2]焦红新.天津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理念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10.1-51.
[3]臧玲玲.国际视野下的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基于文本分析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7,(12).102-106.
课题名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我省高中课程中的渗透与传承研究(编号:2021-ZJKYB-G54-003)
作者简介:胡蓓蕾(1978.01-),女,汉族,河南开封人,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高中理科与传统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