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案例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思考
2021-11-14马艳
马艳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课堂中会出现许多超出教师预设之外的情况,如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顺应课堂预设的同时,还应尊重学生的生成性资源,鼓励学生思辨,开拓学生思维。
关键词:案例教学;生成性资源;思考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重视课堂预设,关注课堂生成”。课前预设要求教师在课前对学情进行分析把握,并根据教学任务,有目的有计划的规划教学活动,预判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同时做好应对之策。而生成性资源它不是预先设定和计划好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产物,其资源作用的结果是生成性的、有生命力的,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能够转化课程的因素来源,最终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而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都来源于生活,把生活中的案例放到教学中,并且结合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学会思辨地看待问题,不仅可以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通俗易懂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同时学会举一反三,知识迁移,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形成一种自我看待生活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方式。
由于课堂环节较多,需要注意的细节也多,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时,只顾着案例能否顺利推进,学生的讨论能否组织起来,能否顺利过渡到下一环节,能否引导学生得出想要的结论,而忽略了案例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知识。如果教师在每次使用案例教学时,对案例都进行一定程度的挖掘,积极应对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并有选择性地引导学生思考一个与案例有关但又是课本之外的知识点,那么日积月累,对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课外知识的丰富、视野的开阔,具有重要意义。这样既不浪费课堂时间,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个别学生还想接着继续探究、深挖案例,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探讨,一起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启发教师自身,师生教学相长。
同时,案例中就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导向,教师既然已经选择了案例的素材,就应最大程度地开发案例,发挥案例对课堂教学的功能,尝试去挖掘隐藏在案例背后的关联信息,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探究,培养学生从情境中获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科核心素养穿插进来,选取符合“政治认同”的素材,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案例,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凸显“科学精神”。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会把知识向现实生活中迁移,培养了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以此来达到对学生的良好品格的塑造和价值取向地引导,“法制意识”的强化,凸显出案例本身的育人价值,也凸显思想政治学科的育人价值。
课堂教学不是静止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它不总是按照教师的课前预设按部就班地顺利进行的,总会出现一些预设之外的情形,会产生一些生成性问题,这也是教学过程动态性的表现。教师不因只关注教学的进度和预设,而忽略了动态课堂的生成性问题,对学生的疑问或偏离教学主题的观点选择视而不见。而课堂上学生的生成性资源是学生真情的自然流露、个性的充分展示,如果处理得当,照样能使课堂生机勃勃。这就需要教师沉着冷静,结合自己的理解,发挥聪明才智,运用自身积累的教学应变能力和教学机智,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迎接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意外”,巧妙挖掘和善于运用课堂中的“意外”,找寻“意外”之外的惊喜,通过这些“意外”成就我们的真实课堂、动态课堂。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除了顺应预设之外,还应尊重学生生成性资源,多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为课堂“添彩”,拓展学生的思维。且平时应多注意案例与教材的衔接与过渡,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对课堂上会发生的各种情况的应变能力,沉着冷静地应对,顺应预设,尊重生成,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融入到情境中,同时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跟学生一起研究课堂上“意外”生成的惊喜,师生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陈美霖.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探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7.
[2]吴雪.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科学导刊(下旬),2018(09):111-112.
[3] 钟舒宁.高中思想政治课“一案到底”教学法及其运用策略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9:9-12.
[4]夏彬.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利用策略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