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专业研究生课程改革与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21-11-14石黎明
石黎明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00)
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第一阶段,将为学生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音乐专业研究生教育过程中,一般要先进行为期一年的课程学习,先通过课程学习帮研究生建立良好的音乐知识结构,奠定良好的音乐理论基础,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然后再通过后两年的学习和研究,让学生在音乐专业领域提高专业科研能力和论文探究能力。但是在当前中国音乐专业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学校、任课教师和研究生对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都比较低,且很多学校在音乐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目标模糊、培养不科学等一系列问题。结合音乐专业研究生教育现状,进行音乐专业研究生课程改革和培养模式创新,已经是当前研究生教育中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一、音乐专业研究生教育概述
(一)音乐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
音乐专业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关键是明确培养目标,在清晰的目标下开展音乐专业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专业能力强、具有科研教育能力的音乐专业人才。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对音乐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基本遵循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培养能够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的、德智体全方面发展的复合型专门人才,要求研究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能够服务于国家各项事业。第二,能够掌握音乐学基础理论和音乐学专门知识,并且对国内外音乐专业学科理论、发展研究成果等内容有全面的了解。第三,具有独立从事音乐学科研究和独立从事音乐专业教学工作的专门技术能力,有专业创新意识。第四,能运用第一外语进行音乐专业方面的国际交流,并熟练完成专业学科的外文文献阅读、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我国音乐专业研究生在研究方向上主要集中于民族音乐学、中国音乐史及其教育、欧洲音乐史及其教育、声乐表演艺术及其教育、各类乐器艺术及其教育等方面。从我国音乐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前音乐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仍然比较笼统,在可操作性和具体指导性方面比较欠缺。
(二)音乐专业研究生课程改革与培养模式创新的意义
基于当前中国音乐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的情况,在音乐专业研究生课程教育方面进行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创新,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有助于提高我国音乐专业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促使音乐专业研究生在课程基础知识掌握能力、专业研究能力和探究式学习能力等方面取得进步;第二,能够丰富我国音乐专业研究生的研究领域,通过课程改革和培养模式的创新,能够促使我国高校研究生获得更丰富的专业科研成果,提升研究生教育的理论深度;第三,音乐专业研究生教育不但涉及音乐专业知识和科研探究内容,更涉及教育、人文等知识内容,课程改革和培养模式的创新,可以促进学科交流融合,在丰富音乐专业研究生教育内容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二、音乐专业研究生课程现状
对当前中国众多高校音乐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和教育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音乐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课程改革和培养模式创新,能够让音乐专业研究生培养取得更好的效果。下面对当前音乐专业研究生课程现状进行分析。
(一)课程内容存在局限性
首先,当前音乐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音乐专业教学中,课程设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结合专业学科特点、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知识体系等内容进行统筹规划。课程设置决定着学生在音乐专业学习中知识结构的建立。而当前音乐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和内容规划方面存在问题:第一,存在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导致人才培养中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弱;第二,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更多是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内容,缺少学科前沿课程和相关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创新实践内容,导致音乐专业研究生在科研创新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受到制约;第三,虽然音乐专业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中包含很多专业课程,但更多的是由二级学科课程模块组成,学科之间的独立性过强,交叉学科知识渗透比较少。这样的课程内容设置情况,就导致音乐专业研究生在学习中知识面狭窄,科研探究能力的发展受到制约。
(二)教学方法单一且目标不明确
教学方法单一,是传统音乐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中比较限制研究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因素之一。当前在理论教学方面,音乐专业授课教师普遍采取PPT 和教材结合这种较为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是普遍的模式,较少有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探究和问题探讨。单一的授课方式,导致音乐专业研究生在探究式学习能力、探究性思维、创新研究能力等方面都受到制约。很多音乐专业研究生在学习和科研中,都更倾向于依赖导师的指导,导致研究生的科研主动性、创新性及发散思维等都难以得到培养。另外,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的目标不明确,音乐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过于笼统,是当前另一重要问题。由于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很多音乐专业研究生对自己专业领域内的科研方向不了解、论文方向没规划,对课程的学习仍然停留在本科阶段的认知层面上,在选课、研究等方面,更倾向于自己已知和了解的,选择导师开设的课,并不重视专业科研活动的参与,导致音乐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三)课程设置实践性不足
当前音乐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学术性强的课程比较多,而实践类课程比较少。在音乐专业研究生教育中,只有少量的实践性课程。例如,东北师范大学音乐专业研究生相关课程有《音乐课程与教学理论》、《现当代音乐教育研究》、《音乐教育实践研究》等,前两门是纯理论课,《音乐教育实践研究》虽然有“实践”,但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实践”,而更偏向于对音乐教学实践层面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探究。所以在课程改革和培养模式创新方面,如何通过课程设置的调整,提高音乐专业研究生课程的实践性,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平衡,甚至是实践课多于理论课,是当前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
三、音乐专业研究生课程改革与培养模式创新的策略
(一)优化音乐专业课程体系
在音乐专业研究生课程改革和培养模式创新方面,首先,要对音乐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在课程设置方面,第一,要将音乐专业中的学位课、理论课、选修课、实践课和专题课等进行合适的比例划分,做好课程的衔接,给不同基础的学生一些选课空间,教师也可以根据需求自主地对授课模式和内容等进行灵活的调整。第二,每学期要适当淘汰音乐专业教学中一些陈旧和不适用的内容,多鼓励音乐专业著名教授等具有高专业水平的教师开设新课,并且在音乐课程体系建设中增加国际共建课、学术前沿成果讲座课、音乐学术专题课等,保持课程设置的专业性和前沿性。第三,参考国内外知名大学音乐专业课程构建的思路,细化人才培养目标,优化音乐学科发展规划、音乐科研教育型人才培养目标,形成更加系统和具有前瞻性的音乐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
(二)深化音乐课程内涵建设
在课程改革和培养模式创新中,要时刻关注音乐课程的内涵,以及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在课程改革中,要深化音乐课程的内涵,将学科领域新的科研成果和国际前沿理论融入到教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且提供一定的课程交流的机会,让音乐专业研究生有机会与其他国内外优秀音乐专业研究生进行科研交流和课程学习,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音乐实践课中,跟专业领域内的权威专家和学术带头教师进行交流,构建以“理论——实践——交流合作”为线索的音乐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深化音乐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内涵,保证教学质量。另外,在课程改革中,还要采用研究式教学模式,增加音乐专业研究性课题的实践和探讨,制定音乐研究课题教学计划,推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研讨和探究,在培养过程中融入更多有利于科研实践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内容,让音乐专业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能够更完整地进行专业研究,在科研能力上有所提升,用探究教学强化学生的音乐专业应用能力。
(三)教材导学结合目标导学
音乐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还需要充分发挥教材导学和目标导学的作用,为音乐专业学生提供更明确的学习思路和探究目标。在课程改革中,不能简单地依赖纸质教材,音乐课程的学习和研究需要更立体的媒体教材。在课程改革中,要吸纳更多前沿音乐学术资源,增加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的媒体教材内容,以及增加更多音乐实践和音乐教育方面的科研实例,并且结合学生的专业科研目标,清晰地为学生制定教学计划和媒体教材自学计划,通过媒体教材导学,丰富课程内容,通过目标导学,让学生的专业研究思想得到激发,这样的课程改革和培养模式创新,将大大提高音乐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内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研究生教育阶段,音乐学科也需要针对专业培养目标、方向,以及社会人才需求,进行课程改革和培养模式创新,挖掘和运用更科学的研究生培养策略,如此才能推动音乐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