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区治理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探析
2021-11-14陈志鹏
陈志鹏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0)
一、 引言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位,是社会整体的重要组成细胞,也是连接国家与社会的末端节点和桥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升级,城镇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不断涌入城市社区,导致社区人口数量的增多和社区结构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以至于诸多服务需求和社会问题日渐凸显,自单位制解体之后,负责承担各种社会功能的社区也因此迎来了新的挑战。面对各种全新的问题和挑战,以往旧的社会管理模式已逐渐不再适应现阶段的时代要求,正因如此,我国政府不断出台各种新的政策来创新社区治理以应对这种挑战。
社区治理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居民等多方主体一起互动参与、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活动的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特点:行为主体的多元化、统筹任务目标及过程目标、注重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性以及注重整合社区相关资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需求变得更加复杂,传统意义上仅依靠政府单个主体进行社区管理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居民对社区良性治理的向往。 从国家针对社会治理而出台的政策来看,我国对于社会治理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试图通过对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及社区居民的服务,更好地满足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需要,以不断创新社区治理、发挥的多方力量来提高社会治理的水平。
总体来说,多元化、多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全过程的新型治理方式是社区治理的主要目的和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作专业不断发展完善,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逐渐成为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之一,在开展服务的同时也逐渐把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拓展运用到社区治理中,社会工作者也因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而与之前所扮演的角色有所差异,或更为丰富多样。 尽管如此,社区治理对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要求却具有一定的共同性。 基于此,本文将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的工作对象分为居民和社区两个方面,并依据不同的人群分为普通居民和特殊居民两个层面,依据不同的社区工作分为社区服务和社区参与两个层面。 试图通过对国内部分城市的社会工作者在参与社区治理进程中所提供的服务内容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归纳出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治理过程中所普遍扮演的角色。
二、 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治理的可行性及重要性
(一)参与的可行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此背景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社会治理也迈向了一个新阶段。 随着社会治理不断趋向于多元化的治理格局,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许多政策文件支持社会工作者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和实践也层出不穷。
民政部、财政部于2013 年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意见》,首次以政策的形式确立了“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机制”,即“三社联动”,彰显了“三社联动”在基层治理中的地位和意义。 自此,各地政府不断根据自身社区治理的实际情况围绕“三社联动”进行积极探索和创新,如:北京市以“四项机制”+“三个平台”驱动“三社联动”等;2020 年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 年)》提及“加强对欠发达地区专业法律服务人才和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的政策扶持”“发展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加强对贫困人口、精神障碍患者、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等的人文关怀、精神慰藉和心理健康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首次把社会工作者纳入法条等。
目前,从最初国家提倡的“三社联动”,再到部分城市根据自身的治理经验和现实情况发展的“四社联动”和“五社联动”,都体现了我国的社区治理逐渐走向多元化治理的格局,社区自治的思想更加深入,治理主体也日益丰富,充分发挥了不同主体参与治理的协同效应。 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才支撑,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体之一,也因其独特的专业价值和专业能力在社区治理中得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认可与重视,并获得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和服务。
(二)参与的重要性
社区治理就是对社区合作网络的共同管理,社会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作为十分重要的参与者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许多城市在新阶段的社区治理过程中通过结合各自需求和自身条件,对以往的治理路径、模式上进行探索、创新和完善。 中央也出台了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治理相应的文件,部分省份城市也形成了颇具特色和有影响力的模式,这些模式不仅展示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介入社区治理的可行性,也突出了社会工作者在此过程中的重要性,充分保障了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社会工作者能够有效地回应社区居民的需求,呼应居民的心声,解决社区存在的问题,能最大限度地构建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从而提高社区治理的服务水平,促进社区发展。 例如许多地方的社区治理实践都围绕“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模式进行创新,这三者已经成为社区治理过程中的核心要素,这也表明作为专业人员的社会工作者,在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在具体的社区治理中,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社会工作者常常作为社区和社会组织的成员,以社区工作者或社会组织成员的身份,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工作,当面对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还需要以不同的身份,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提供社区居民需求的服务和管理,从而构建以服务为主、服务与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参与社区治理,这也突出了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所在。
三、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
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职责之一是为社区和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文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社会工作者在参与社区治理工作中的共性部分主要体现在提供公共服务、提升居民参与意识、帮扶弱势群体等方面,他们在这些服务中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协助、完善社区治理,从而减少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普通居民的协调者
社会工作提供的专业服务,能够回应广泛的成员需要,解决众多居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社区居民是社区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服务过程中,面对的最为普遍的对象是普通居民,为了更好地发挥社区居民的作用,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治理过程中,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协调社区内外部资源,开展一系列的社区活动、就业指导讲座、心理帮助等服务,从而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丰富居民的精神需求。 发挥好自身作为“桥梁”的作用,加强社区各主体之间参与社区自治的协商,特别是要处理好社区居民与社区居委会之间的关系,提升居民的参与意识,为居民参与自治提供良好的环境,搭建便利、平等的表达平台。 主动了解居民对社区治理的想法,倾听居民们的心声,向居委会或者政府相关部门表达居民的意见,并把结果及时反馈给居民;协商社区内琐碎复杂的事情,同时以调解人的身份去协调、化解社区中的邻里矛盾、家庭矛盾,积极引导居民形成和谐的社区氛围,维护社区稳定。
(二)弱势居民的使能者
随着社区治理的不断深入推进,社会工作者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逐渐在各个方面以其助人自助的理念和专业技巧受到认可,在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未成年人保护法、社会救助等一系列政府文件或法案中都强调社会工作者参与其中。 社会工作本身就是以助人自助、利他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专业的理论和方法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群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 例如:依据“社工+义工”“社工带义工”的理念,广州市荔湾区总结出服务群体“三多”的显著特点,依托“家综”,以重点个案服务为主,为社区中的孤老、困难、残疾人和失独家庭提供专业服务。 社会工作者在面对这些弱势群体时,本着尊重人、接纳人、相信人的潜能的理念,不仅是为服务对象提供直接的服务来帮助其解决困难,更是帮助其挖掘自身潜能,在可能的条件下调动服务对象的资源,发挥其社会支持网络的作用共同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从而实现居民意识的觉醒与自我发展,使其具备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服务对象意识到解决问题不能仅靠外部资源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自身的改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通过专业技巧帮扶和增强社区中的弱势群体的潜能,做到人文关怀、精神关爱,从而不断深化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的内涵,实现基础民政工作的精细化、专业化来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三)社区服务的提供者
随着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各种服务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政府通过购买社工站、社会组织的服务或者购买社工岗位的形式来为居民提供服务。可以看出,在社区服务递送方面,服务主体多元化格局正逐渐形成。 在社区中开展工作,社工站和社会组织通常是以政府的名义为社区中的居民提供各种公共服务或者保障性服务,活动的内容也丰富多样,基本上涉及了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东莞市长安镇通过引入社工机构开展个案、各类兴趣小组、社区安全教育、助残、社工宣传、社区便民服务日等服务。 社会工作者根据项目的方案或者社区调研,了解社区中居民的服务需求以提供有针对性的、适合社区的服务。 这些服务既可以满足部分有需要的居民对物质需求的方面,又能丰富其他一般居民的精神需求,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和社区归属感,从而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预防各类矛盾和纠纷的发生。 同时,做好社区的各种宣传工作,积极促进外来流动人口的社区融入,帮助他们了解一些落户政策与提供社区参与的平台,运用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改善社区居民的公共服务,实现社区的有效治理。
(四)社区参与的引导者
新阶段的社区治理最重要的特征是多元主体参与,激发多方协调合作的活力。 社会工作者直接面对基层社区开展工作,能够与社区中的社会组织、居民进行面对面接触,利用自身的优势,以专业的理论和方法引导多方参与社区治理。一方面,通过座谈会、调查访问等方式充分了解社区居民对社区治理的看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将居民的意见进行整理、记录和及时向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反映,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例如:在广州市天河区棠东村,通过引进全职社工培育和推动,成立了棠东出租屋托管人协会,以社区自组织形式,促进来穗人员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以社区活动为契机,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提供平台,提升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关注度;通过激发居民共同的兴趣爱好,动员某一相关群体汇聚在一起,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去培育社区居民骨干和志愿者队伍,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引导他们作为社区治理的主体之一,在社区治理中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居民主动地、实质性地参与到社区自治中来,尽可能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代表各方主体表达社区治理过程中的意见,为社区治理出谋划策。
四、 结语
社区治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多方参与是目前社区治理条件下的最优化选择。 社会工作者作为逐渐壮大的主体力量之一,在社区治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有清晰完整的认知,同时能够扮演好各种角色,把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融入社区工作实践中,解决和完善社区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最后,要实现社区治理的目标愿景,最重要的是如何激活社区居民这一最大主体的参与,社会工作者是否能够协助增强居民凝聚力,激发其参与社区治理的创造力。 居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社区治理绩效的重要体现,通过动员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治理,才能不断提高社区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能,共同为社区治理添砖加瓦,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