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保险待遇对城市退休者再就业的影响研究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

2021-11-14

市场周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退休者健康状况显著性

陈 岩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200234)

一、 引言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和受教育年限不断上升,初始就业年龄提高,工作年限变短;加上人口出生率走低,我国老年人口逐年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如何应对老龄化带来的调整,世界各国都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延长退休年龄,促进退休群体的再就业。

在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和外化的背景下,养老保障是老年人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与老年人做出是否就业的决策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养老保险待遇是否会影响退休老年人再就业呢? 相关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研究结论并不一致。 第一种观点认为养老待遇对退休人口再就业会产生负激励效应,即会降低老年人的再就业可能性(冉东凡和吕学静,2020;Pleau and Shauman,2013;邹华康和翟振武,2019)。但也有许多学者认为养老保险制度的存在会增加劳动力供给(Cahill et al.,2006;李昂和申曙光,2017);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Krueger and Pischke,1992)。

关于养老保险待遇对退休人口再就业行为影响的结论既有共性又有不同,这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 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文章采用2020 年公布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对当前退休者再就业行为进行实证分析,重点考察养老保险待遇对退休人口再就业的影响。

二、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文章的研究对象是城市退休老人,因此筛选出 “已经办理了退休手续(包括提前退休或内退)”的且具有城镇户口的个体,再删除一些无效数据,最终筛选出1301 个样本。

(二)变量选取与描述

被解释变量为“退休后再就业”,CHARLS 调查了个体的当前工作以及工作史,我们将办理退休手续后有工作的样本赋值为1,其他情况赋值为0。 解释变量为养老保险待遇,用否有养老保险和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衡量。

退休人口的劳动参与除了会受到养老保险待遇的影响外,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已识别出的再就业影响因素包括个体特征,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雷晓康等,2020;郑爱文和黄志斌,2018);家庭因素,如婚姻状况、有无孙辈需要照顾等(张露馨等,2016),以及相关的社会特征,主要有医疗保险参与情况等(冉东凡和吕学静,2020;邹华康和翟振武,2019)。 主要变量定义、分类及描述性统计见表1。

表1 主要变量分类、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变量分类定义 样本量 占样本比例/%变量再就业人数再就业占比/%被解释变量退休后是否再就业0 =“否” 824 63.3 1 =“是” 477 36.7有无养老保险0 =“无” 100 7.7 34 34.0 1 =“有” 1201 92.3 443 36.9解释变量0 =“10000 元以下” 175 13.5 58 33.1年收入水平1 =“10000~20000 元” 361 27.7 122 33.8 2 =“20000~30000 元” 464 35.7 165 35.6 3 =“30000 元及以上” 301 23.1 132 43.9 0 =“未上过学” 233 18.0 42 18.0 1 =“小学学历及以下” 237 18.2 112 47.2受教育程度2 =“初中学历” 380 29.2 137 36.1 3 =“高中、中专学历” 299 23.0 121 40.5 4 =“大专及以上学历” 152 11.6 65 42.8控制变量:个人特征性别 0 =“女” 779 59.9 325 41.7 1 =“男” 522 40.1 152 29.1 0 =“50 岁及以下” 214 16.4 134 62.6年龄1 =“50~60 岁” 520 40.0 275 52.9 2 =“60~70 岁” 337 25.9 50 14.8 3 =“70 岁及以上” 230 17.7 18 7.8健康状况 0 =“其他” 343 26.4 108 31.5 1 =“健康状况良好” 958 73.6 369 38.5控制变量:家庭因素有无配偶 0 =“无” 681 52.3 263 38.6 1 =“有” 620 47.7 214 34.5有无孙辈需照顾1 =“有” 801 61.6 137 17.1 0 =“无” 500 38.4 340 68.0控制变量:社会特征有无医疗保险0 =“无” 107 8.2 42 39.3 1 =“有” 1194 91.8 435 36.4总计 1301 477

三、 实证结果与分析

被解释变量只取值0 或1,因而选用二元logistic 回归方法进行估计,实证结果如表2 所示。 本文重点关注养老保险待遇对再就业的影响,同时对其他变量展开分析。

表2 回归结果

变量 模型1 模型2 模型3 模型4 模型5养老保险参与 有养老保险 -0.126(0.219)-0.098(0.223)-0.273(0.294)-0.479(0.303)-0.502(0.305)10000~20000 元 -0.443**(0.200)-0.274(0.355)0.241(0.368)0.690*(0.385)养老保险待遇20000~30000 元 -0.426**(0.161)-0.644**(0.254)-0.420(0.267)-0.482*(0.270)30000 元及以上 -0.348**(0.151)-0.792***(0.231)-0.483**(0.244)-0.521**(0.247)小学学历 0.622(0.446)0.081(0.461)-0.496(0.478)受教育程度初中学历 0.861***(0.316)0.429(0.331)0.171(0.341)高中、中专学历 0.614**(0.311)0.240(0.327)0.259(0.331)大专及以上学历 0.674**(0.283)0.399(0.296)0.440(0.301)性别 男 0.459***(0.139)0.418***(0.146)0.407***(0.147)

续表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标准误。

变量 模型1 模型2 模型3 模型4 模型5 50~59 岁 3.098***(0.297)3.211***(0.304)3.313***(0.312)年龄60~69 岁 2.624***(0.267)3.031***(0.281)3.180***(0.290)70 及以上 0.612**(0.295)0.863***(0.275)0.782**(0.317)健康状况 健康状况良好 -0.481***(0.176)-0.604***(0.185)-0.609***(0.186)配偶情况 有配偶 -0.595(0.170)-0.512(0.172)需要照护 有孙辈需要照护 -1.211***(0.146)有无孙辈-1.179***(0.146)医疗保险参与 有医疗保险 1.381***(0.332)

(一)养老保险待遇对退休者再就业的影响分析

模型1 为不加任何控制变量时有无参加养老保险与被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 结果显示,参加养老保险的系数符号为负,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模型2 在模型1 的基础上加入了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变量。 参加养老保险系数符号和显著性没有发生变化;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系数符号为负,且均在5%水平上显著,说明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会降低再就业的可能性。

模型3 在模型2 的基础上控制了个人特征变量。 参加养老保险系数符号和显著性没有发生变化;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系数符号没有发生改变,但显著性水平发生了改变,养老金金额在1 万元至2 万元的未通过显著性检验,金额在2万元以上的分别在5%和1%水平上显著,说明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越高,再就业的可能性越低。

模型4 在模型3 的基础上加入了家庭层面的控制因素,参加养老保险系数符号和显著性没有发生变化;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在1 万元至2 万元的系数符号发生了改变,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待遇水平在2 万元以上的系数符号未发生改变,显著性稍微发生变化。

模型5 在模型4 的基础上加入了医疗保险参与控制变量,参加养老保险系数符号和显著性没有发生变化;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系数符号相比模型3 未发生改变,待遇水平在1 万元至2 万元的系数符号为正,在10%水平上显著,说明相比水平在1 万元以下的劳动者,该劳动者群体更可能选择再就业;待遇水平在2 万元以上的系数符号和显著性几乎未发生改变,该类劳动者群体就业的可能性低。

综上所述,参加养老保险系数符号和显著性一直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是否参加养老保险与退休人口的再就业没有显著影响关系。 养老保险待遇在1 万元至2 万元的系数符号为正,说明该类劳动者再就业的可能性较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在2 万元以上的系数符号和显著性水平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待遇水平越高,选择再就业的可能性越低。

(二)其他变量对退休者再就业的影响分析

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也是较为理想的,在个人特征变量中,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均对退休职工的再就业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性别、年龄变量在模型3 到模型5 中的系数符号和显著性水平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且多在1%的水平上显著,男性退休职工相比女性更可能选择再就业。 年龄变量对退休者再就业的选择产生了正向影响,且年龄越小,再就业的可能性越大。 健康状况对退休者再就业的选择产生了负向的影响,且都在1%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健康状况好的退休者再就业的可能性明显降低。 受教育程度只在模型3 中对再就业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

在家庭因素中,有无配偶对再就业的选择没有显著影响,有无孙辈需要照顾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均在1%的水平上通过检验,有孙辈需要照顾的退休者更不太可能选择再就业,这与我们通常的(外)祖父母会帮子女照顾孩子的观念相符。

在社会因素中,参加医疗保险的回归系数为正,在1%水平上通过显著,说明参加医疗保险会显著促进退休者的再就业。

四、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基于前文的回归分析结果,可得出四点结论:

第一,有无养老保险对退休者的再就业没有显著影响,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对退休者再就业存在显著的影响;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低的更可能选择再就业,待遇水平越高的再就业可能性越低,这与目前大部分的研究一致,养老金低的劳动者可能生活较为贫困,更可能选择再就业来增加收入。

第二,与一般认知相符,男性、年龄小的退休者更可能选择再就业;年龄大的、经济状况较好的、需要照顾孙辈的选择再就业的概率更小;参加医疗保险的退休者与未参加医疗保险的退休者相比,再就业可能性更大。

第三,与一般结论相悖,健康状况好的退休者选择再就业的可能性较低,从模型3 到模型5,健康状况的系数均为负,且都在1%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与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健康状况越好,越有可能选择劳动参与的结果不相符,文章认为之所以产生这个结果,可能是因为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在平常有足够的条件去锻炼,去维护自己的身体机能,一般生活得比较幸福,没有太多的经济压力,所以更多的是选择在退休后选择享受生活。

(二)建议

我国政府已多次在文件中提出改革退休制度,基于此,本文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退休年龄的延长应该是有弹性的。 从实证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退休者的再就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出台政策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劳动者自身的情况。

第二,应完善相关家庭支持政策,从表1 中可以看到,需要照顾孙辈的退休者中只有17.1%是再就业的,而无孙辈需要照顾的退休者中有68%的比例是再就业的,另外从表2 可以看到,有孙辈需要照顾的退休者再就业的概率显著降低,这说明退休者选择放弃再就业的原因有很大是需要照顾孙辈,在出台相关退休政策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小孩的照顾。

第三,养老待遇水平的适度性。 养老待遇水平逐渐上升是社会趋势,实时提高养老待遇水平有其必要性,但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到,当养老保险待遇超过某一水平后会降低再就业的可能性,因此,在养老保险缴存和领取方式的制度设计时,应兼顾保障性和劳动力市场功能。

猜你喜欢

退休者健康状况显著性
论商标显著性的判定标准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论声音商标的显著性
商标显著性的司法判断(一)
74岁退休,德国的新建议
退休后,让心灵不要失落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