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舞台技术管理工作
2021-11-14
1988年,我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同年加入扬州市扬剧团学习操作舞台灯光。1990年,出于复排大型现代京剧《沙家浜》的需要,江苏省京剧院将我从扬州借调至南京,协助完成该剧的灯光设计与打造。此后,在时任领导的关心下,我留在了省京,专业从事舞台灯光操作。2004 年,历经岗位调整,我从省京剧院调入新组建的江苏省演艺集团舞美中心,依然专业从事与舞台灯光相关的工作。2014年,虽然人事关系依旧归属于舞美中心,但工作内容变更为舞台技术管理,负责与演艺集团大型演出相关的统筹、协调等全方位事项。从业三十余年来,工作的单位在变、工作的内容在变、工作的强度与要求也在不断突破,可不变的是我对做优艺术生产工作的那份执著与笃定。
新晋从事的舞台技术管理工作,是一个全新的岗位设置,主要面向现代化运营的大型剧院、艺术生产中的大项目。纵观全国,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员也不是太多,它需要从业者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对于专业能力及沟通协作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我从事的时间虽然不是太长,但也参加了包括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的歌剧《运之河》《郑和》《鉴真东渡》《拉贝日记》等在内的数个大手笔项目的统筹与管理工作,因而对与之相关的工作有一定的经验与话语权,我试对从事这一岗位应具备的相关能力要素表达几点想法。
一、全面的专业能力
担任舞台技术管理工作以后,我不仅需要精通早期所从事的灯光设计,还要对音响、道具、服装、演出舞台、线路布置、视频制作、场馆特点等在内的所有环节都了如指掌。换句话说,如果演员和乐队的主心骨是导演和编剧,那么其他事项的统帅者和大管家便是舞台技术管理人员,所以这一岗位的从业者需要对上述所有业务条线的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都有明确的认识。
与身边大部分同事相比,我已算不上年轻,知识储备也算不上充足,除了灯光设计之外基本上都不甚了解。但是,出于职业的担当与使命,自接手这一工作以来,我便如饥似渴的投入到了其他岗位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庆幸的是,在舞美中心和兄弟院团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在他们一次次的启发与点拨之后,我的知识储备与实践操作都有了显著改观,当前在手的艺术生产工作已基本能够熟练应对。
二、妥善的沟通能力
舞台技术管理从业者是统帅者、是大管家,需要与演出有关的一切人员、一切事项打交道,因而妥善的沟通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就一台完整的舞台演出,从时间维度上说,我们的工作大体可这样概括:演职人员进行最初的创作编排时,我们需要根据导演的意图、演员的实际情况同时进行服装、道具、灯光、音响等跟进事项的安排与部署,也需要对剧情、演员表演等方面向导演和编剧表达专业的建议与想法。如遇主创人员有战略意图的调整,同时需要跟进后续事项的适时更新。适逢演出日来临之际,需要与场馆工作人员沟通,将演出的所有器械平稳有序的进行安装与摆放,需要事必躬亲的为各部门的高效运转而往复奔波。演出前夕,需要与剧组的所有后勤部门高效商讨,特别是对于突发事项充分准备应急准备。演出当天,需要高度戒备的投入“战时状态”,确保所有工作能够按照计划推进,即使出现波折与突发事件,也能有高效的应急预案。演出之后,不仅要完成演出器械及时有序的拆除,也需要履行“后评价机制”,撰写与本次演出有关的利弊得失分析.……以上内容虽然千头万绪、虽然纷繁复杂、虽然点多面广,但对于一个称职合格的舞台技术管理人员而言,以上内容却需要能够自如的驾驭、能够平稳的掌控,因而与不同人员、与不同部门妥善的沟通能力是必须要具备的。
三、积极的创新精神
江苏省演艺集团近年来的大项目主要集中于歌剧作品,也就是上文提到的《运之河》《郑和》《鉴真东渡》《拉贝日记》等方面。事实上,歌剧已是一项在国际上相对而言比较成熟、比较完备的艺术样式。相较于其在内地的发展,它在西方国家有着更大的号召力与影响力。那么我们在进行歌剧创作的时候,优势在什么方面?劣势在什么方面?怎样才能打响江苏歌剧创作的名声?怎样才能在较为有限的投入里取得最大的经济回报与社会回报?我认为,在这些方面的思考是必须要有的,而且是怎么样也都不过分的。作为舞台技术管理者,在这方面更是应该有首当其冲的独立思考与分析。
我认为,在当前的情况下,唯有依靠创新、用创新的思维去辩证的看待当前的歌剧艺术生产,我们方有机会去与国内外高水平的歌剧作品一较高下。一方面,需要牢固树立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意识,将五千年中华文化中的艺术财富用于当代歌剧的创作中,为当代歌剧注入鲜明与充足的中国元素;另一方面,也应该虚心向西方高水平的歌剧剧组学习,学习他们的创排新模式与新思路。基于这样的认识,江苏省演艺集团所创作的这几部歌剧应该说都是有亮点与收获的。例如:歌剧《运之河》里,我们充分保留了苏中地区的民歌元素,《拔根芦柴花》等主旋律在全剧中有众多的体现,我们用璀璨的华夏文明为起源于西方的歌剧代言;在为演员设计道具时,我们充分尊重了现有的历史事实,按照出土文物的原始风貌为演员设计了首饰等道具,既显得气势恢宏,同时又极具中国传统特色;在场景布置时,我们同样匠心独运的按照出土文物的特点,设计出了一个“大翻版”的舞台布置,同时表达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两方面深刻寓意。如果不具备积极的创新精神,我们在这方面的探索与努力都将是舍本逐末,更不用说与国内外高水平团队的竞争了。
以上的三个方面,是我认为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舞台技术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三方面能力。事实上,就这个岗位本身而言,它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产物,是为了能够让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创作更加专业、为了能够让大型剧院的日常管理与演出统筹得以更为高效的运转。但是,目前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大多都是如我一样从其他专业序列队伍中转岗加入的。因而,与相对成熟于完备的国外同行相比,我们所具有的能力显得并不专业、我们所具有的业务素质依然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方面。从这一岗位的日后发展看,我衷心地希望上级主管部门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一岗位的重要程度,为这一岗位从业人员和后续梯队人才建设投入更多的关心与支持,争取能够打造出一批集专业的业务能力与管理能力兼备的青年才俊,使得我国的舞台技术管理工作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