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高校民间舞蹈风格性教学课堂实践研究
——基于山东地区“鼓子秧歌”的教学开展

2021-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鼓子山东地区秧歌

(泰山学院 艺术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自古以来,山东地区的文化底蕴深厚,滋养了丰富的民间音乐形式。在此基础上,山东地区民间舞蹈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呈现出了独特的风格特征和艺术魅力。山东地区民间舞蹈具有多样性和多元化特点,为高校民间舞蹈教学提供了优秀的教学资源。因而,高校舞蹈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民间舞蹈训练时,要积极挖掘地域性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对山东民间舞蹈的表演风格进行剖析,引导学生领略山东民间舞蹈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加强学生对山东民间舞蹈的认知。

一、高校民间舞蹈风格性教学开展的价值所在

风格性特指民间舞蹈是在自然形成的过程中,凝聚成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反映出舞蹈背后独特的文化底蕴。民间舞蹈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风格性,其不仅具备鲜明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由此可见,风格性能够映射出民间舞蹈的内在和精髓。基于此,山东高校在开展民间舞蹈教学时,为进一步凸显民间舞蹈的艺术张力与感染力,应当对山东民间舞蹈的艺术风格进行深入研究,在课堂实施中引导学生挖掘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汲取民间舞蹈的艺术元素,不断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素养,培养高素质舞蹈专业人才。

二、高校民间舞蹈风格性教学开展的实践探索

齐鲁大地孕育出丰富的文化思想,也为山东地区民间舞蹈的形成注入了灵魂,使得山东地区民间舞蹈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征。所以,山东高校在开展民间舞蹈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对民间舞蹈的风格性进行挖掘,深入剖析山东民间舞蹈的艺术价值,将其渗透到高校民间舞蹈的课程实施中,不断提高学生民间舞蹈的艺术修养和专业水准。为具体说明山东民间舞蹈风格性教学的价值所在,笔者选择山东地区的“鼓子秧歌”作为教学研究对象,进行舞蹈风格性教学的深度探索。

(一)“鼓子秧歌”舞蹈动作风格性解析

“鼓子秧歌”是山东地区古老的民间舞蹈形式,主要流行于山东商河地区。“鼓子秧歌”在民间广受欢迎,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气息,直观地反映出山东地区舞蹈的乡土特色,体现了山东秧歌舞蹈的风格魅力。山东地区的民间舞蹈“鼓子秧歌”,在民间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嬗变,随着人口的迁移、历史朝代的更迭、人文思想的变化、自然环境的转变、生活方式的更改,民间舞蹈的形态与内涵也同步发生着变化。民间舞蹈“鼓子秧歌”的文化内涵反映出历史的发展与文化的演变,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与生活情感的记录。

所以,以山东“鼓子秧歌”作为高校民间舞蹈风格性教学的切入口,对于民间舞蹈风格性教学体系的构建意义深远。在舞蹈风格性教学开展之前,首先要对“鼓子秧歌”的基本舞蹈动作进行分析,该舞蹈动作的核心为“稳、沉、抻、韧”,所以教学的重点也要落在这几个方面。教师在围绕该民间舞蹈组织教学时,为了进一步突出这种舞蹈的风格性,要把握住“稳、沉、抻、韧”这几个核心要素,以此对学生进行舞蹈训练,指导学生进行托鼓子、劈鼓子等经典舞蹈动作的练习,通过学生生动的舞蹈形体变化,表现出山东民间舞蹈特有的生动气息和民俗风格。

如“鼓子秧歌”中的“劈鼓子”动作,映射出山东人民战胜困难后愉快喜悦的思想情感,表现出人民内心的幸福感。所以,在对该民间舞蹈经典动作进行分析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与“鼓子秧歌”创作初期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思想情感进行联系,这样才能对这一舞蹈动作的产生更加了解,这样也才能对“劈鼓子”的动作要领把握得更加到位。首先是大八字位站立,同时双手手心向下,将肘臂放至斜上手位;其次,双手向下进行击鼓,保证击鼓时合击有力,以充分表现出“鼓子秧歌”舞蹈特有的精、气、神和风格性。

(二)“鼓子秧歌”舞蹈风格性教学实践

教师在“鼓子秧歌”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好风格性教学的引导工作,突出民间舞蹈的风格性特征,通过生动的舞蹈诠释反映出山东人民性格的豪迈与不屈的斗争精神。同时,为体现出齐鲁大地的儒家文化思想内涵,教师围绕“鼓子秧歌”进行舞蹈课程内容的设计时,要突出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核,拓展民间舞蹈的风格特色,保证学生民间舞蹈学习的质量与效果。鉴于山东民间舞蹈的核心伴奏乐器是大鼓,且伴奏过程中需要有明显的节奏感,以增强舞蹈的动态之美。所以在舞蹈风格性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击鼓的音乐变化感受大鼓发出的声音的节奏感,并伴随着鼓点进行舞蹈技巧的训练。如针对单一的舞蹈击鼓动作,学生可根据自己对舞蹈音乐的理解,感受击鼓与舞步之间的关联。在击鼓练习过程中,学生可逐渐掌握击鼓的节奏规律,以确保在“鼓子秧歌”的表演中,彰显出舞蹈动作的风格性,对舞蹈音乐整体节奏进行掌控,将“鼓子秧歌”的生动色彩进行全面展示。

在山东“鼓子秧歌”舞蹈表演当中,伞、鼓、棒、扇的灵活应用,也集中体现出了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为突出民间舞蹈风格性教学的特色,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相关的道具进行舞蹈练习,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原生态民间舞蹈的模仿能力,同时也可以深入体会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加深学生对民间舞蹈风格性的理解和认知,提高学生对山东民间舞蹈艺术的掌握程度。当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子秧歌”民间舞蹈教学时,为突出民间舞蹈风格性特点,应当将齐鲁文化与民间舞蹈融为一体,以彰显出齐鲁大地的乡土人情。为此,舞蹈教师可以将英雄人物形象渗透到民间舞蹈当中,引导学生对历史英雄人物进行舞蹈艺术化的塑造,体会民间舞蹈的文化底蕴,为学生营造生动的舞蹈课堂氛围。通过文化气息熏陶来带动学生的舞蹈意识,加强学生对民间舞蹈风格性和文化性的理解与认知。此外,“鼓子秧歌”的舞蹈风格还体现出生命个体顽强拼搏的高贵品质,这是山东人民群众的精神特征。所以,在构建民间舞蹈风格性教学模式时,教师最终的舞蹈教学目标,则是引导学生透过舞蹈学习,汲取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力量,以升华学生的个人品格与思想情感。通过将历史气息与舞蹈风格进行融合,可以充分展示出民间舞蹈的艺术感染力,将民间舞蹈“鼓子秧歌”融入到学生的综合素养之中,推动山东高校民间舞蹈风格性教学水平的提升。

高校教师开展民间舞蹈“鼓子秧歌”教学时,需引导学生对民间舞蹈进行多视域的解读,全面了解民间舞蹈的前世今生。如“鼓子秧歌”发源地人民的生活方式、思维意识、文化形态、思想价值、宗教信仰、审美意识、民俗习惯等,这样才能更全面地解读“鼓子秧歌”的风格性。因为对于一种民间舞蹈而言,它的形成绝不是由单一元素决定的,必然是将多种元素融入其中,如此才增强了民间舞蹈的生命力,体现其艺术价值。因此,在山东高校舞蹈课程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为突出民间舞蹈教学内容的风格性,教师应当对“鼓子秧歌”的舞蹈文化内涵进行剖析,挖掘民间舞蹈蕴含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学习和汲取,传承民间舞蹈优秀文化基因,推动民间舞蹈的创新发展。

此外,教师针对“鼓子秧歌”民间舞蹈开展教学时,需引导学生对民间舞蹈的人文内涵进行学习探索,自下而上地对舞蹈进行文化求知,了解民间舞蹈的风格变化。学生在对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进行探索时,可不断增强文化认同感,把握民间舞蹈的风格性,增强文化自信,从而为今后的民间舞蹈表演、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笔者认为学生在探究民间舞蹈的风格性时,应当具备一定的文化自觉性,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民间舞蹈风格性教学活动当中,通过与教师的协同探索,不断挖掘民间舞蹈的风格特色和艺术价值,加强学生对民间舞蹈的风格性把握,推动山东地区民间舞蹈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山东民间舞蹈体现了群众的价值观念、心理意识、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及艺术审美,在个体文化相互认同的过程中,得到了壮大与传承,形成了鲜明的地域风格和民俗色彩。所以,在高校民间舞蹈风格性教学中,可透过“鼓子秧歌”的艺术表现形式,进一步展现出山东民间舞蹈艺术的博大精深。山东地区高校在开展民间舞蹈风格性教学时,需针对具体的民间舞蹈内容进行文化内涵的挖掘和风格特征的梳理,提炼出民间舞蹈风格性传承的内核,为学生构建丰富生动的舞蹈环境,增强学生对民间舞蹈技能的把握,更全面地诠释民间舞蹈独特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鼓子山东地区秧歌
金湖秧歌的传承和发展
富平村里唱秧歌
兰州鼓子传习所调研报告
试析山东地区所出金银饮食器具
考古新发现所见山东地区新石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兰州鼓子:一鼓一曲中的沧桑情怀
昌黎地秧歌
山东地区茶用元宝枫品系的比较与筛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说鼓子
CAMS-LNWS雷电临近预警系统在山东地区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