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策略

2021-11-14武圣洁

戏剧之家 2021年17期
关键词:歌唱声乐技能

武圣洁

(青岛幼儿师范学校 山东 青岛 266022)

一直以来,由于声乐专业特点以及课程门类多、声乐课时少等因素的影响,幼师长期采用集体课的形式进行声乐教学。所谓声乐集体课,是指“以一位教师为授课主体,少则十几、多则几十个学生为授课客体的授课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教学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有效利用,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未突破旧的思维模式,单纯照搬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内容与评价方法,尚未形成系统的评价机制,既无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改变以往声乐集体课的评价模式,构建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又便于实践操作的教学评价机制,对于推动声乐集体课教学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一、声乐课小组合作学习简介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在了解学生个人声乐演唱能力的前提下,由学生自行组合成若干实力均等的小组,以教学网络平台为依托,以小组成员间优势互补、互教互学为形式载体,以灵活的评价方式为激励手段,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与掌握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进行融合、贯穿与渗透,并自然、巧妙地应用起来的一种教学形式。

它借鉴了陶行知先生“小先生”教学法的思想精髓和“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向别人传授知识,既是一种教育方式,又是一种学习方式。它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在声乐集体课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以及提升音乐教育反思能力与教学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声乐课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特征

(一)以“产出”为导向的知识与技能

1.扩充儿歌曲目

通过近几年笔者在企业实践中对幼儿园领导、老师进行采访以及进行文献查阅了解到,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好地胜任幼儿园的歌唱教学工作,有的只会用大白嗓来演唱,有的无法唱好高音,有的无法做到弹唱结合,有的不知道如何教育幼儿科学用嗓。许多学者纷纷指出,幼师的声乐职前学习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选取的内容要与幼儿园实际接轨。为此,学生经过一年的声乐基础学习后,在学习成人歌曲的基础上,增加了儿歌演唱的技能学习。

2.以演唱技能作为教学单元

传统的声乐课堂是以声乐作品作为教学单元,声乐作品中需要学生具备哪些演唱技能,教师就教哪些演唱技能。这就导致学生出现学习思路不够清晰,演唱技能得不到巩固的问题。学生常常学了新的技能,忘了旧的技能。

小组合作教学则以声乐演唱技能(如口腔打开、抬笑肌、气息平稳等)为教学单元,学生学习歌曲时,只需要记住并掌握1-2 个声乐演唱技能即可。这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掌握良好的歌唱方法,打好歌唱基础。

3.重视学生的教学能力

师范类学校更加注重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声乐集体课很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而小组合作教学将学生划分为实力均等的若干小组,通过课上小组之间的评比(简称为“组间互评”),督促小组内各成员做到互相教授、互相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习了歌唱方法,更学习了教学方法,为走上工作岗位、快速适应未来的教学工作做好了准备。

(二)以“发展”为目标的过程与方法

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旨在把单纯的“教师评、学生听”的评价方式变为关注学习过程的过程性评价方式;把单一的考试手段变为“组内+组间+教师”和“评分+讲评”多元多维度结合的评价手段。

从评价方式上来说,它不再是单纯的结果性评价,而是以网络平台为依托,由学生进行组内互评。该评价方式不但能起到监督与促进小组内成员课下学习的作用,还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习惯的获得与学习品质的提升。

从评价手段上来说,它可以灵活地采取讲评结合的评价手段,将以前人人都参加单元测试,变为小组间实力均等的成员代表小组进行比赛,减少了课堂中大量的考试时间,增加了教师讲评的时间,方便教师为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对自身的歌唱能力形成正确的认识,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音乐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声乐课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流程及标准

(一)准备工作——合理分组

在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过程中,合理的分组是保证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应该做到各小组之间人数均等、实力均等,这样便于进行小组间的横向评比。以笔者所在的青岛幼儿师范学校声乐课为例,每个班大约有45 人,笔者将每5 个学生编为一组,每个班都有9 个小组,小组内按照学生演唱实力的强弱,依次编为1-5 号,1 号为组长,2 号能力次之,5 号最弱。分组虽然由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完成,但是经常会出现一些学生自己无法解决的矛盾或者不合理的地方,需要教师从全局进行把控与协调。因此,教师要在对学生的演唱水平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进行分组。

(二)课前组内互评——组内监督

根据小组上一个周期练习声乐的情况,对组内成员进行互评。互评标准如下:

首要标准:演唱进步程度;

第二标准:练习努力程度;

第三标准:演唱实力强弱。

学生按照以上三个标准,在问卷网中对组内同学进行由高到低的排序。排前两名的学生会得到满分5 分,中间两名会得到4 分,最后一名会得到3 分。Excel 的排序功能可以迅速统计评价结果,帮助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情况。

(三)课上组间互评——组间竞争

以发声技巧(如口腔打开、抬笑肌、气息平稳等)作为教学单元。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主要强调“口腔打开”、“抬笑肌”这类可视化、易操作的发声技巧,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由此,一年级学生的演唱评价标准为:

首要标准:口腔打开、抬笑肌;

第二标准:歌曲的音准与节奏;

第三标准:歌曲演唱的完整性。

首先强调歌唱技巧,而不是音准与节奏。简单的歌唱技巧对于学生,哪怕是存在音准或节奏问题的学生来说,都是可以完成的。另外,教师在课上也会教授练习发声技巧的方法和课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声乐教学的方法。

课堂上,教师通过小组间横向评比的方法来检验小组学习的情况。首先,教师根据学生课前组内互评的结果以及考核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1-5 号中的一个号码,每个组内此号码的同学将代表小组“出战”。接着,其他学生按照上面的“三个标准”对演唱者进行评价,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想法,形成统一的意见,并通过手机扫码(问卷网)进行提交。得到第一名的小组有2 个,可以得到最高分5 分;得到第二名的小组有4-5 个,可以得到4 分;得到第三名的小组有2-3个,可以得到3 分。同时,教师也按照同样的评价标准对登台者进行评价。

(四)评价得分权重分配

由学生参与的评价往往会存在打感情分或者因为能力不足而无法做出合理评判的情况,经过多次的试验与学生的反馈,笔者认为,教师的评价可占最大比重,为70%;学生组内互评次之,为20%;学生组间互评最低,为10%。这样的好处是学生既有参与感,又不会影响得分的公正性。

四、声乐课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优势

(一)评价切实贯彻,成绩有效生成

组内互评由学生课下在网络平台完成;组间互评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得出分数,直接录入网络平台;教师评价也同时录入。看起来比较复杂的事情经过合理安排,操作起来流畅、无障碍,花费时间少,及时记录每个学生的过程性表现,有效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量表合理简洁,标准清晰明确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具有简洁与清晰的特点,教师针对授课内容制定出简明的评价标准,并在第一节课详细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课程学习的方式及评价规程,第一节课后学生就能熟练掌握评价要领并能及时准确地进行自评与互评。

(三)关注每个学生,公平综合评价

小组合作评价机制以关注每个学生的过程性学习为目标,综合学习过程中的各个方面,立体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关注学习的公平性与评价的准确性,在评价中制定规则。比如进行组内互评时,以演唱进步情况为第一评价标准,练习努力程度为第二评价标准,最后才是演唱实力。这样就会防止某些具有先天歌唱优势的学生课下偷懒,同时激励后进生刻苦练习。

一个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应不仅能够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情感态度等,还应具有开放性和发展性,同时能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并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尤为重要的是,其应符合教学实际和具有可操作性。这一直是笔者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中坚持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也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不过,这种方式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比如教师对学生课下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即使采用了组内互评,也不能保证教师详尽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准确地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态。这也为笔者接下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猜你喜欢

歌唱声乐技能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歌唱十月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