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牡丹亭》中的超自然叙事手法的应用

2021-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17期
关键词:柳梦梅封建礼教鬼魂

武 娜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牡丹亭》是明朝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杜丽娘因梦生情,后因情生病而亡,最终在情郎柳梦梅的帮助下死而复生并与其结为夫妻的故事。从整个故事能够看出,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的爱情故事极具奇幻性,整体超脱现实,处在梦、死、生之间。由此可见,剧中通过使用大量超自然叙事手法,建立了一个虚幻的世界去容纳两位主人公的爱情,主张爱情和婚姻的自由性。

一、超自然叙事在《牡丹亭》中的体现

《牡丹亭》中整体围绕超自然叙事展开,包含了游园惊梦、魂游和冥誓等多个片段。由于梦境和鬼魂是虚幻的存在,所以整个故事就处在超自然的叙事范围之中。最开始杜丽娘在后花园赏花怀春,感叹良辰美景易逝,后入梦与书生柳梦梅相恋。但梦境终究是梦境,最终梦醒,杜丽娘心生苦闷,再次入梦寻不见柳梦梅而郁郁寡欢而死。后来,柳梦梅正巧路过梅华庵和杜丽娘的鬼魂再次幽会盟誓,上演了一场人鬼情未了的旷世之恋,杜丽娘如愿还魂和其结为夫妻。在本剧中,超自然叙事是全剧的灵魂,是整个戏剧的框架,正因为有了这一叙事形式,才生成了这样一段爱情佳话。

二、《牡丹亭》中超自然叙事应用的必要性

(一)受当时文化因素的影响和限制

鬼魂观念与梦境元素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最常用的,这就给《牡丹亭》的叙事打下了文化基础。很早以前,古人就有人死后成鬼的说法,他们认为鬼是死者的精气。这一点和世界人类学家的看法较为一致,将人作为一种二元结构,也就是灵魂和肉体,同时认为灵魂是一种精气,人去世后虽然身体会腐烂,但灵魂却会脱离身体飘向别处,同时永世不灭。这种灵魂不灭的民俗信仰使得古代大部分文学作品的自然叙事得以借鉴,通过作家的加工和优化之后编撰出了曲折离奇且极具奇幻色彩的梦境故事和鬼魂故事,为作者传达写作主旨而服务。

《牡丹亭》中应用的超自然叙事手法,也正是受到当时时代环境的影响。当时明代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着女子个性解放和追求爱情的自由,一旦女子有所反抗,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再加上当时的时代背景正是明晚期,整个社会衰颓之势比较显著,整体走向没落和衰败,内部悄然萌发了资本主义,在思想上也渐渐形成了民主启蒙思潮,再受到当时张扬自由精神的影响,使得中国历史上迎来了一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其文学艺术作品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即整体上从原先使用粗线条勾勒的人神统一的古典世界转为了展现人情味的世俗生活。一时间,普通男男女女之间的爱情故事成为了比较流行且特点突出的一项题材或者主题。《牡丹亭》正是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下,继承了当时的反礼教和反封建思潮,通过超自然叙事的手法,创造出了一个超越生死,打破世俗禁锢的奇幻爱情故事,同时宣扬了爱情和生命的可贵之处,激发人们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

(二)能拓宽叙事抒情的空间

超自然叙事是作者通过充分的联想和想象,使用一些表象变异和表现深化的手法,将实际生活和艺术本身的虚构性联系起来,通过奇幻的梦境拓宽叙事和写作的视野及空间。倘若不使用这类梦境及鬼魂说,那么戏剧中的主人公只是一个简单的符号,会失去张力,剧本自身也会显得非常单薄。汤显祖通过极为大胆和丰富的想象,将观众带入了自然界,同时再把自然带入了想象中的世界。这种情感挣脱当时社会中“理”的限制,再因为长期受到当时生活形态和社会思想的刺激,使得内心情感激荡变成了必然,情感立场也开始从原本迷惘的状态之中清晰了起来。所以应用这种超自然叙事的形式就成为了人物抒情最直观的一种体现。比如剧中对于梦境和鬼魂的描写,其体现出来的“情”都是极具意义和富有生命力的,包含了反对封建礼教和鞭挞官场黑暗等方面的内容。比如杜丽娘情难遣时入梦遇柳梦梅,两人在梦中相爱寻欢。在这之中,人物的情感是直接通过梦境展现出来的,有效拓展了抒情空间,不但体现出了主人公敢爱敢恨的真性情,还体现了作者自身的爱憎分明。

对于戏剧来说,幕和幕之间,场和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线索,所以处理好这两种关系就是戏剧描写的关键。一般戏剧中最常见的就是线条结构和团块结构,前者注重事件的纵向发展和因果之间的逻辑性,注重整体脉络的清晰度和线索的单纯性;后者则注重情节横向的铺设,幕和幕之间、场和场之间决不能出现跳跃和间断。所以从这之中能够发现,《牡丹亭》中梦境和鬼魂,从一定程度来看,使线条和团块之间和谐统一了起来。具体则以传统戏曲的线条结构作为前提,并将团块结构的主要特点应用进来,也就是在情节顺时而进的过程中,插入空间和时间上跨越梦境和鬼魂的描写。其中纵向性的情节线索被淡化,横向上的场面描写比较充足,整体重点被放在了非现实人物的刻画及描绘上,一段绝美的爱情故事被展现得可歌可泣。这样的超自然叙事使全剧呈现出了断中有连和连中有断的美学效果,进一步拓展了叙事空间。

(三)更易被大众审美所接受

戏剧是一种舞台艺术,从其欣赏角度入手,其普遍意义在于通过虚拟场景促使观众获得相应的感官冲击。进行剧本创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在这之中势必会受到观众审美观念的冲击和影响。我国观众比较喜欢较为圆满的结局,《牡丹亭》中也希望有情人能够终成眷属。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受到封建礼教的影响,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无法在一起,只能通过鬼魂和梦境这种超自然的形式在一起,这一点和大众审美更加契合,更能寄托观众的情感和愿望。

三、《牡丹亭》中超自然叙事的主要作用

(一)优化人物形象

《牡丹亭》中通过梦境和冥府这类超自然的叙事塑造出了敢爱敢恨的杜丽娘一角。在现实生活中,杜丽娘受到封建礼教的影响,整日深居闺中,丝毫不敢越雷池半步,无法遇到美好的爱情。所以她对于爱情只能通过梦境和想象,长期兀自哀伤。但在梦中,她则可以摆脱一切束缚,大胆释放自己的情感。她与柳梦梅深深相爱,尝遍了爱情的美好和乐趣。梦正好是现实的深刻反映,也是对杜丽娘潜意识的映射,更是挣脱封建礼教,获取爱情自由的大胆行动。后来她为爱而死,变成鬼魂之后依然不断追求自己的爱情,更是大胆地、主动地与柳梦梅相会。两人爱情不断升温,不再只满足于人鬼相恋,杜丽娘遂要求柳梦梅将自己的尸身挖出来复活。历经艰难险阻,最终她以人的身份和柳梦梅结为夫妻。

通过梦境以及鬼魂这种超自然的叙事手法,杜丽娘才可以真正大胆地去追求自己的爱情,体会爱情的美好,更敢于为了自己的幸福和封建礼教作斗争。

(二)推动故事发展

从整个剧本的实际结构来看,超自然叙事贯穿全剧,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核心。尤其是梦境和鬼魂在整个剧情发展中至关重要,一旦缺少就会影响剧情的正常推进,更无法展现出戏剧的主题。在本剧中,杜丽娘是一个深居闺中,从小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家闺秀。其家教严格,比如白天睡觉会被父亲斥责,给衣裙绣双花双鸟会担心其情思被牵动等等,日常她只需要苦练女红,跟随先生学习诗书,掌握礼教。可以发现,其日常生活极为单调,精神生活极为匮乏枯燥。正因为长期受到情感和精神的压制,导致她第一次跟随先生读到《诗经》中的“关关雎鸠”时便即刻触动了情思。数日后,她从后花园踏春归来倒头睡在床上,竟梦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柳梦梅手握柳枝请她作诗,后两人随即陷入火热的爱情之中,难以自拔。其中关于惊梦的描写是整个戏剧的重要铺垫,一旦将梦境抛弃,主人公杜丽娘的感情将无法释放,也无法和柳梦梅结下生死之恋。同时梦境的描写也给后来她和柳梦梅无法结为连理郁郁而终的情节带来了合理的逻辑性。也正是因为惊梦的存在,才将杜丽娘极度渴望爱情的情感体现了出来,激发了她的少女情怀,打开了一个正值青春的少女应有的情感世界,最后也才有会为爱情而死,为爱斗争的故事。从整个戏剧的发展情况来看,惊梦这一段是整个戏剧的灵魂所在,更是整个戏剧的转折点,有效推动了戏剧叙事的进程。

(三)揭示戏剧主旨

剧中的人物是为了传达戏剧的主旨而产生的。《牡丹亭》就通过杜丽娘这个角色展现出了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之下,所有年轻人为了争取爱情与婚姻自由、个性解放而发出的呼声。同时也将封建社会中的腐朽和虚伪深刻揭露了出来,使人们看到了这些不良思想给人的幸福带来的伤害和摧残。戏剧主题深深潜藏在杜丽娘的梦境中、鬼魂中,把梦和冥界作为与现实斗争和对立的武器,企图摆脱封建礼教的限制,甚至为了爱情反对封建伦理道德。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汤显祖通过塑造个性自由且叛逆的杜丽娘来抒发自己对于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的追求与渴望。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牡丹亭》作为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极强的叙事能力。这种超自然叙事主要体现在他对文本叙事的掌控和对戏剧结构的把握中,充分传递出了戏剧情感,展现了戏剧主题思想。这种手法同时也实现了文学艺术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变革,打破了人们长期以来禁锢的思想,带来了极大的艺术影响性。

猜你喜欢

柳梦梅封建礼教鬼魂
《牡丹亭》之柳梦梅人物分析
《惊梦》的情与爱
鬼魂的作用:评《唱啊,曝尸鬼,唱》
鬼魂岭的秘密
不一样的《柳梦梅》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祝福》人物形象分析
祥林嫂形象之悲剧性探幽
潜意识欲望的诗意书写——柳梦梅形象的潜意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