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动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以京味儿文化系列绘本创作项目为例
2021-11-14
(北京联合大学 艺术学院,北京 100029)
京味儿文化系列绘本是以老北京风土人情、饮食文化、曲艺文化等为主题进行的绘画创作。人们在参观之后,不仅能够了解老北京一路走来所经历的“点点滴滴”,还能从中感受到久违的温情与发自内心的快乐。在影视动画教学中,也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利用,这不仅能拓展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渠道,也能促进国产动画成为人们感悟温馨、回忆温情的途径。从目前情况来看,国产动画受众范围狭窄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影视动画教学要依托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培养视野更宽阔、文化内涵更深厚的动画人才,从而为制作出质量更加精良、内容更接地气、教育性更加突出的国产动画作品提供支撑。
一、影视动画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为国产动画发展提供更多视角
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时,我国动画事业已经起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万氏兄弟拍摄的一系列动画片,如《大闹画室》《铁扇公主》等,尤其是《铁扇公主》创造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时长最长亚洲动画片的记录,并且其拍摄风格在亚洲地区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新中国成立后,依托中国神话故事拍摄的《神笔》《打闹天宫》等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好评,其中《神笔》所采用的“木偶表演法”让人们领略到了这种传统表演方式的魅力。由于文革的影响,我国动画事业陷入停滞。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国动画事业又重新起航,《哪吒脑海》《三个和尚》《南郭先生》《猴子捞月》《鹬蚌相争》等极具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被搬上了荧幕,尤其是“剪纸表演法”的应用使动画作品增色不少。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表现方法如“木偶表演法”“剪纸表演法”等虽然仍旧蕴含着无穷的魅力,但是由于其与现代电影制作技术没有形成良好的结合,进而导致这些表现方法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也使国产动画逐渐丧失本国特色,在国际动画市场上缺少了存在感。因此,影视动画教学有必要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将曾经失去的重新找回来,从而为国产动画发展提供更多视角,如故事内容、表达方式、表演方法等。
(二)为国产动画崛起培养优秀人才
国产动画崛起需要优秀人才支撑。从目前情况看,动画人才培养主要集中于对制作人才、销售人才等人才类型的培养,虽然这些人才在提升国产动画制作水平以及推动动画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日本、美国等动漫强国相比仍然具有很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产动画逐渐“空洞化”,比如很多国产动画作品中充满了空洞的说教,极大影响了人们的观感。另外,“空洞化”还表现为“表面化”与“形式化”,即只重其形而未解其意,使人们在观看后产生“茫茫而不可得”的感觉。想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重点培养更具文化内涵且懂得如何表达的人才。在影视动画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则能为培养这样的人才提供支持,因为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元素、艺术元素等,比如孔子提出的“绘事后素”可以引导学生在动画创作中更加注重“本体”,而后再加以文饰。
(三)进一步彰显传统文化魅力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类型丰富多样,是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充分展现民族特色的重要支撑。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动画作为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得到足够重视。影视动画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具有自身优势,比如动画的表现手法较之真人影片更具表现力,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传统文化特征,从而为进一步彰显传统文化魅力提供支持。在影视动画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既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动画人才,又可以通过深入研究探索更多的动画表现技术,尤其是对于传统文化来说,能够依托其特征找到更具表现力的表现技巧。
二、影视动画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内容分析
(一)饮食文化的吸收
饮食文化与人类发展如影随形,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都会包含相应的饮食文化。很多动画作品是围绕“饮食”进行制作,比如《天才厨师饭藏》《中华小当家》《苹果小厨娘》等,还有一些动画作品融入了“饮食”情节,比如由美国“梦工厂”制作的《功夫熊猫》中就包含很多“饮食”元素。影视动画教学中要注重发掘和吸收传统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并感悟饮食文化中蕴含的情感元素,比如在京味儿文化系列绘本中就有描绘老北京小吃的作品,如冰糖葫芦、豆面糕、豌豆黄等,而人们在观看这些作品时,不仅是重新了解这些美味小吃,还能在画作的引领下回到那个虽然生活拮据但却幸福满满的时代。从传承和创新层面分析,学生要通过认识与了解饮食文化实现传承,要通过新的方式传播饮食文化以及在“年轻一代”内心留下印记实现创新。
(二)曲艺文化的融入
曲艺文化更容易融入到影视动画中,因为曲艺文化会以更加具体的形式存在,并且与饮食文化相比,曲艺文化本身具有的艺术表现力可以降低动画作品的表现难度。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曲艺文化,如戏曲、评书、相声、京韵大鼓等,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很多曲艺形式逐渐失传,造成曲艺文化不断缩减。在这样的情况下,影视动画教学中应注重曲艺文化的融入,在积极挖掘曲艺文化精华内容的同时,也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比如在对京剧的研究中,可以使用动画表现方式“原汁原味”地呈现京剧表演,也可以将其唱法、舞台表演特征等应用于表现方式中,从而让动画作品在叙事的同时展现出浓厚的京剧特色。曲艺文化类型多样,需要相关教育者与研究者投入更多精力进行研究探索,从而保证在影视动画教学中融入更多的曲艺文化元素。
(三)表演技艺的传承
在我国动画事业的发展中,包含了丰富的表演技艺,比如图片展示法、木偶表演法、剪纸表演法等。每种表演技艺具有不同特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京味儿文化系列绘本主要是采用了图片展示法,在这种方式中,单幅图片是静止的,而当图片连续呈现时,在视觉暂留原理的作用之下,连续播放的图片具有了似动现象,形成动态影像效果。木偶表演法和剪纸表演法曾被用于动画作品,但由于新型制作方式与表演方式的兴起逐渐被搁置。影视动画教学应重视传统表演技艺的传承,要从弘扬民族文化层面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技艺,并将它们应用到动画作品创作中。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很多传统文化会因为脱离社会需求而被淘汰,要想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继续传承,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对传统文化创新。影视动画教学要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承担起相应使命,比如要通过深入研究探索将传统表演技艺与现代动画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传承传统表演技艺的目标。
三、影视动画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策略研究
(一)革新教材内容
在影视动画教学中,想要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一定成绩,首先要促进对教材内容的革新。通过调查发现,当前的影视动画教材内容主要是以技术内容为主,比如拍摄技术、剪辑技术、特效技术等,而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却是少之又少。在教材内容的革新中,并不是简单融入传统文化相关内容,而是将传统文化与影视动画充分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比如在探讨饮食文化与影视动画的关系时,可以引入多种多样的相关作品供学生欣赏。教材内容可以有多种形式,文字、绘画、视频等均能融入到教材中。绘画作品在引入到影视动画教材内容中后,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在动画创作中,表达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找到触动受众心灵的故事内容,从而可以在京味儿文化绘本创作时得到更好引导。
(二)丰富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而很少与教师交流互动,这样不仅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使教学内容缺乏特色。影视动画教学想要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中做出成绩,重要的是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因为传统文化精华内容需要通过深入发掘才能获得,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照本宣科,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动力。在新媒体时代,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开展影视动画教学,比如在京味儿文化系列绘本创作中,教师可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绘画场景,而后让学生通过“真实体验”领略场景背后蕴含的深刻含义。另外,这一技术也能用于实践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模拟动画作品制作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以及提升实践制作能力。
(三)注重实践调查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建立在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仅依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实践调查获得更深理解。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并且这有利于进一步拉近师生距离。在影视动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用心观察的习惯,让学生通过主动观察发现身边的传统文化元素,比如饮食文化、曲艺文化等,而后再通过深入分析了解这些文化元素内在含义。通过这样途径所获得的知识会更加深刻,在运用时会更得心应手。另外,实践调查也是丰富传统文化、寻找创新途径的重要手段,应该在影视动画教学中获得大力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