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彝族达体舞的现状及媒介传播
2021-11-14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天津 301830)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孕育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其中彝族达体舞由凉山地区的文艺工作者以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形式提炼、编创而成。达体舞的出现能使在现代化背景下出生的年轻人逐渐强化自我认同的意识,了解民族精神的内在特质和民族舞蹈的时代特征。达体舞自编创至今已有20 多年的时间。本文通过对彝族达体舞的现状进行研究来思考如何通过现代多媒体平台对其进行更广泛的传播,使其被更多人了解和学习。
一、彝族达体舞的由来
彝族的歌舞在以往的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关于彝族舞蹈的起源,暂时还没有准确的文字记载。在改革开放前,凉山地区的彝族舞蹈形式相对单一,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外来文化不断涌入少数民族地区,对当地年轻人的娱乐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也导致本民族的传统舞蹈被逐渐淡化。
一方面为了传承和推广彝族舞蹈,另一方面为了编创出一套简单易学、覆盖面较广的节日聚会娱乐性彝族舞蹈,凉山州群众艺术馆协同凉山州歌舞团的舞蹈编导和音乐编创者,在当地政府的领导和文化局的要求下先后编创出两套彝族达体舞,第一套为六段舞蹈,第二套则为七段。第一套达体舞在编创过程中克服了资料匮乏和经验不足的重重障碍,编创人员扎根在凉山地区,收集、学习了各地区的民间舞蹈,进行梳理和元素提取。经过反复的打磨和探讨,最终使彝族达体舞呈现出热情、欢快、优美、简单并极具民族特色的风格特点。而第二套达体舞的编创则是在第一套的基础上锦上添花,风格特点与第一套达体舞一致,不同的是队形的变化和音乐的设计。
编导们考虑到在达体舞传播开后会有不计其数的人同时舞蹈,因此在第二套达体舞中设计出了围圆牵手而舞的队形,在队形变化上可顺时针方向行进,也可向圆心聚拢,或者向四周散开等。为了避免长时间的连续舞蹈和音乐播放使人视觉、听觉疲劳,创作人员在音乐中添加进简短的歌词,使音乐与舞蹈动作更契合,表现形式更多元。
二、彝族达体舞的现状及传播范围
2017 年6 月,笔者随四川省舞蹈家协会“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 周年”赴凉山采风舞蹈创作团,共同前往凉山地区的西昌市、会理县、昭觉县、布拖县进行田野考察。这次的调研结果发现,彝族达体舞已经在凉山各地区传跳。
彝族达体舞的问世也缓解了一部分民间传承艺人老龄化的压力,关于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所出现的普遍问题是:1.传承人老龄化,人在艺在,人亡艺亡;2.对自身民间舞蹈感兴趣并愿意学习传承下去的后人寥寥无几。这两点对于需要口传身授并扎根于情景、文化、历史积淀的舞蹈艺术门类来讲,是极大的挑战。
由此可见,彝族达体舞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并且也为专业的舞蹈编创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群舞《口弦》等。除此之外,在学校、企业等场所,以及在节日聚会、红白喜事等期间,都会集体跳达体舞,选用不同的舞段和音乐来烘托开心或者悲伤的情绪。据调查,彝族达体舞不仅在凉山地区传跳开来,在四川其他地区及云南、贵州地区也受到追捧。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节奏欢快的音乐风格,使其也受到前来游玩的外国游客的热爱。由此可以看出彝族达体舞的诞生为传播彝族民间舞蹈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彝族达体舞的多媒体平台传播研究
“多媒体平台”,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电脑网页、手机APP、电视转播等形式。作为“多种媒介的综合平台”,其近年来与舞蹈相结合,创作出很多或长或短的舞蹈视频,被大众模仿。如果将传统意义上的舞台表演与多媒体平台中的舞段展示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传统的舞台表演需要场地、灯光、音响、道具、布景、演员等多种条件,如此才能形成一场演出。那么多媒体平台的诞生则为热爱舞蹈的专业和非专业舞蹈演员提供了展示的空间,并且传播速度快、受众面较广,也满足了现代人对艺术的审美需求。
当前时代下,手机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美拍等相当火爆,受众广泛,由此可见互联网时代下的短视频平台已经具有一定的传播速度和力度。并且“多媒体平台”作为“多种媒介的综合平台”,能够包容多种电子媒体,具有多种特性,如实时性、操控性、便捷性、交互性、集成性、信息动态性等。在众多特性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交互性,这一点使现代多媒体平台与其他单向性传播的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区别,这种交互性可以使人们主动地选择和查看、收录相关的信息,更准确地找到所需要表达的素材。目前已经有很多舞蹈培训机构、工作室都开始尝试采用多媒体创作新作品,为自己做推广。而实时性、操控性、便捷性等就不一一赘述了,根据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便是当我们想搜集某些信息片段时能够在手机等电子平台上快速、便捷、准确地获取实时信息。结合上述多媒体平台的部分特点,将多媒体平台与彝族达体舞相结合,也许会出现如北京舞蹈学院的张朝霞教授在《新媒体舞蹈概论》一书中所讲到的演出剧场“屏幕化”、表演方式“碎片化”、语言结构“蒙太奇化”等现象,对于大众还未耳熟能详的彝族达体舞而言,这种跨领域的创新是值得一试和推广的,不管是传统的东西还是现代的东西,都会面临一些跨领域的未知探索,一些成功的作品总会跨越横向、纵向的多领域地带,也总会有“交叉地带”的出现。彝族达体舞借助多媒体平台进行推广虽然晚于其他舞蹈种类,但相信这一推广形式会让一些舞蹈创作者紧张起来,因为彝族达体舞通过这一形式的推广会具有无限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及无限的想象和创新创作空间,可以满足群众和舞蹈工作者的探索欲望。同样,由于时代快速发展,多媒体平台中出现源源不断的新内容,舞蹈创作者也会产生危机感,这种危机感的出现也会迫使他们挖掘更多新鲜的元素以与高科技时代接轨。因此,对于凉山彝族达体舞而言,多媒体平台既是一种输出、传播、推广的有效途径,也是能够促进其更符合群众需求、推陈出新的方式方法。
众所周知,舞蹈从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诞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舞蹈在不断的吸收、摒弃、整合、传承下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直到20 世纪网络技术开始大力发展、创新,舞蹈艺术也较早地与其相结合,在电视、录影录像、电子计算机中开始留存,完成了初期的多媒体平台传播。那么有一个小小的疑问,就是舞蹈为什么会选择多媒体而不是其他方式?就这一疑问,我个人认为,舞蹈本身就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艺术,传统舞蹈的呈现方式已经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目前社会变化迅速,人们的思想更是天马行空,因而舞蹈需要做出改变,多媒体平台的出现则正好实现了这一目标。一些有价值的舞蹈短视频作品也接踵而至地出现,在这种新环境下,人们便开始重新审视舞蹈与多媒体平台相结合的优势,如果多媒体平台能够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延续下去,那么彝族达体舞在多媒体平台中的推广和发展是很有前景的。这是因为达体舞已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传播开来,并受到外国友人的喜爱,而彝族达体舞在多媒体平台中进行推广,彝族服装、节日活动等在多媒体平台中进行呈现,可以让屏幕另一端的人群看到新颖、有特点、有共鸣的舞蹈作品,以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并且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状态下,大众的审美眼光越来越独特、犀利,喜欢观赏与尝试新鲜、刺激、有趣的艺术作品,这时,通过多媒体平台输出的彝族达体舞这一有辨识度的新鲜元素,便能丰富当代人的精神世界。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彝族达体舞在多媒体平台中的传播也同样是一把双刃剑。有利的一面就如上述所讲,不利的一面在于受众太广泛。目前短视频平台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舞蹈短视频作品也被更多人喜爱并模仿,涉及各个年龄段,演出者也不再受到场地的限制。因此,在观看彝族达体舞短视频后,不免会出现无章法的篡改、娱乐性的恶化等现象。那么作为舞蹈短视频的发布者,对于彝族达体舞的短视频平台传播不能够刻意,舞蹈动作和环境是要自然生发的,视频既要新鲜,又要尊重彝族的民风民俗和达体舞的动作元素,同时编创者应该注重自己的专业素养,杜绝打造一味追求利益的“商品化舞蹈”,这样才能创作出有价值并且符合大众审美的舞蹈短视频。每个人的审美观念不同,彝族达体舞在推广的过程中不一定会被所有大众认可,作为编创者,首先需要不断地磨合、发展与创新,其次为了能使彝族达体舞在多媒体平台中健康发展,也不能脱离彝族达体舞的本质,不能为了博人眼球导致本质的缺失,这就需要彝族达体舞短视频发布者进行长期的规划以及思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平台中舞蹈类短视频不断发展,这一趋势已经成为了社会的潮流,年轻的彝族达体舞也在逐步酝酿多媒体传播方式,要想正确地传播、推广,彝族达体舞就必须弘扬自己的特色,形成有明显辨识度的舞蹈动作与音乐风格。彝族达体舞短视频的播放能让工作繁忙的人们在工作之余得到短暂的休闲,通过欢快、鲜明的音乐节奏,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来消除人们的负面情绪,让人们通过模仿来跟着音乐舞动,释放天性、缓解压力,从而弘扬彝族民风民俗,推广彝族达体舞,使广大群众体会到彝族原生态的“生命韵律”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