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基础乐理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2021-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15期
关键词:乐理基础素质

(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1)

一、目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基础乐理学习现状

(一)缺乏基础乐理教育意识

自隋朝实行科举制度起,至目前的“3+1+2”的高考教育模式无不例外都是应试教育,这一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发展规律的多样性,忽略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理念。为了应付中/高考,短时间拔高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升学率与曝光率,学校不得不通过压缩艺术课程的时长来拉长文化课学习时间,尤其近年,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地区学校,这种情况屡见不鲜,甚至在教育部下发相关批文、明令禁止后,仍有“偷偷进行”的现象。

在课程改革文件下发前,音乐教师更侧重于学科知识传授和单一乐器技能掌握,教学手段、模式过于单一,忽视了基础乐理的教学,也间接导致了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形成学生上完一个学期的音乐课,无法视唱简谱,甚至连音符时值、力度术语和速度术语都不能辨认的怪象,更别谈对音乐的理解了。这种应付式的填鸭教学,不仅剥夺了学生的艺术感知与审美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与全面发展来说,也是有弊无益的。

(二)教育政策不完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音乐素质教育政策的相关改革文件早已出台,但到学校落地实行时,却突然有效推行。这是因为大多数学校至今仍处于“智育第一”的老旧观念中,重“成绩”轻“发展”。学校领导在音乐教育管理机构、师资建设、教学设备器材、教学教研、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投入甚少,音乐场地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有限、教学设备器材配备不健全等问题导致教学教研工作难以开展,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的地位每况愈下,在基本音乐课程都难以开展的条件下,谈基础乐理教学更是难上加难。

地区教育行政部门不作为。《总体规划》《音乐课程改革》落实不彻底,导致《总体规划》的课程改革进度中断。

基础理论教育未纳入基础课程中。首先,音乐教学常规课程内容有视唱简谱、科学发声等但不涵盖基本乐理知识,使得基础乐理课程在常规教学工作中难以开展。其次,音乐课时本就少,文化课主课老师时常以“复习”或其他理由占课,导致教学工作被打乱。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中规定,初中生应享有系统的音乐学习,形成一定的艺术审美素养。

(三)地区教育资源差异较大

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均导致地区教育资源差异大。以北京、上海、广州一线城市为例,其经济发展以达到一定高度,在职教师均来自各大985/211 高校,师资队伍水平及专业质量较高,故这一地区音乐课程开课率较高,音乐教育发展趋势整体较好。反观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师资队伍不健全,教师队伍存在严重的人才流失,以七、八线城市为例,音乐教师大多是编外教师,专业素养良莠不齐,且稳定性低。教师资源的稀缺间接导致学校的艺术教育发展滞后、课程改革落后等问题。此外,在音乐教材选用方面,我国现行音乐教材种类繁多,如:人音版、人教版、湘教版、花城版、沪教版、苏教版等。部分学校基于便利原则,随意选用音乐教材或就近原则(只用本地教材),导致教材选用混乱,制约了音乐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基础乐理在初中音乐课堂应用的必要性

(一)提升音乐基础能力

乐理作为一门基础入门课程,其目的主要是通过系统训练,使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形成欣赏音乐的基础,以便在后续学习中能够将相关乐理知识应用至声乐、钢琴、视唱练耳等音乐课程中。乐理教学应运用多种形式,方法多样,将所授知识点隐藏于情境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对知识点的记忆较为深刻。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不知不觉就学到乐理知识和技能。为满足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设置学习内容时应按照由易至难,由简至繁的顺序设置学时,明确课标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让教学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学到更全面的乐理知识。如在视唱练耳课中听辩节奏、音高、旋律等;在声乐课及钢琴课中增强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理解和表现音乐内涵,是指导演唱、演奏的灵魂。学习乐理基础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世界音乐史,且有利于学生掌握音乐的艺术的本质及表现形式。

(二)培养审美情趣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美的教育,即教会学生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一个具有较高音乐审美能力及音乐素养的学生,才是人格完整、身心健康的“美”的学生。学习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与乐理基本不仅能提高学生音乐认知能力与音乐素养,拓宽音乐视野,培养乐感以及内心听觉,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获得较深层的感悟能力。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学会自主欣赏优秀作品,获得审美体验,也能侧面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在文化课学习压力负担过大的情况下,教师更应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一方面,使学生在学习之余可在音乐世界中自我排解,如与同学聆听、分享或创作音乐等方式。另一方面,学生可在音乐世界中感受美的熏陶,接受美的教育。在音乐图书馆中,存储着的各个时期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不管是贝多芬的“百折不挠,与命运斗争到底”还是舒伯特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又或是德彪西的“真实之外有朦胧之美”,都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与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就业形式日渐严峻,综合素质成为当代社会竞争的核心。如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了当前教育界的热议话题。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最佳时期,在音乐课堂中学习基础乐理相关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学生品味,培养学生鉴赏主流优秀音乐的能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与情感体验,也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健全人格发展,使学生掌握基本乐器使用技能,从各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在现代社会竞争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社会发展便需要创新作为基本驱动力进行改革发展,此时创新型人才正是国家发展之所需,在初中阶段就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更有利于将来学生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对建设强大祖国而言,人才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创新是保障发展的根本动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通过教育的健全与不断完善,才能为祖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完成祖国建设强国的伟大中国梦。

三、基础乐理在中学音乐课堂如何应用

音乐理论走进课堂一直是一件值得探讨的事情,众所周知,音乐史的发展跨度之大并非简单的几节课就能讲清楚,且理论知识大多枯燥、乏味,如何在课堂中加入乐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或人物有更深地了解,是每个音乐教师备课时应该考虑的。以下,我就如何在常规教学课堂中应用基础乐理知识进行教学,展开几点分享。以花城出版社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第三课《可爱的家》为例。

(一)常规课堂教学策略

在学唱歌曲前,教师将歌曲创作背景与词、曲相结合,以小游戏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把课堂交给学生,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或展示自己的答案,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1.基础乐理知识普及

在学唱前,教师告知学生看谱流程。

(1)歌曲名称;词曲作者;

(2)调号;拍号;划拍方法;

(3)力度术语;表情术语;速度术语;

(4)小节线;结束线;反复记号;

(5)音符时值及运用;休止符时值及运用;节奏;声部等。

教师在课堂上对以上名词做出专业解释,多用举例法,讲解完毕后注意实际运用。为增强课堂趣味性,教师可制作小卡片,使学生自由组合,快问快答。

2.代入小游戏吸引学生关注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可以代入小游戏,吸引学生关注课堂本身。如:以《可爱的家》为例,本歌的知识要点——大附点节奏型。在学习中,教师要注意先讲划拍方法、挥拍,然后加入顺口溜结合体态律动的方法来加强学生记忆,并增强学生对节奏的感知能力。顺口溜如下:

“大巨人厨师来做鱼”——(X(大).X(大))

3.建立二声部和声概念

在分声部前,教师可开展3 条开声训练,1 条和声练习(简单的三度就可以)。在建立好以上练习的基础上,在学生听觉基本保持稳定的时候,教师开展分声部训练(具体划分方法由男女决定),最后和声。

4.知识拓展环节

在小组展示结束后,可加入相关知识拓展环节,如给学生播放一个与“家”有关的电影小片段或师弹一首与“家”有关的钢琴曲,并分析音乐,引导学生思考。

(二)歌曲演唱中注意

在演长过程中,学生应注意歌曲的演唱技巧,不压嗓、不捏嗓、不撕扯声带歌唱,应该体态自然,喉头自然放松。

演唱时注意歌曲的表情术语以及强弱记号(如在演唱“门前鲜花散芳香”这一段歌词时,如果这里有力度记号,应当写为“f”,所以情绪要比开头两个乐句更强烈,到“总想念我的家”开始做“dim”处理),把情绪代入歌词,细细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弱起小节。首先分析弱起小节,讲述含义及表达方式,在伴奏时,前奏最后一小节默数三拍,最后一拍时,左手用八度提醒学生,准备开始。

四、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当代教育主旋律。乐理课作为美育课程的重要一环,不能再被“丢进角落吃灰”。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前提是:鼓励学生参加涵盖音乐欣赏与音乐实践在内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适当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音乐审美素质,达到人才全面培养的目的。初中音乐课程是音乐审美的基础,音乐课程应该是一件愉悦身心的事情,而不能将其变成刻板的,教条式的乐理知识的传授,我们应该针对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和情感需求以及审美习惯,因势利导,给学生带来最生动,最有益的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乐理基础素质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高校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的多样化教学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对《标准乐理教科书》的介绍与评价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