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起宝应湖》的几点创作随想
2021-11-14施蕾
■施蕾
(作者单位: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大型原创现代淮剧《浪起宝应湖》,是近几年戏曲舞台上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它以解放战争时期在宝应县湖阳镇一带发生的故事为创作切入点,真实地再现了我党、我军在敌伪地区开展艰苦卓绝的斗争经历,描写以陈羽荷、刘长顺为代表的英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通过成功策反,把一帮湖匪带到了解放大军里。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作为戏曲院校的专业老师,我有幸受邀担任该剧的艺术指导和领唱。一九九八年以前,我是江苏省淮剧团的主要青年演员,有二十年的舞台工作经验,先后担任过三十多台大型淮剧的主角。从一九九八年至今,我一直在专业院校为培养淮剧演员为主,如今学生们都在各自的淮剧舞台上尽显光华。这一次,我到专业剧团担任艺术指导,既感到无上光荣,又感到责任重大。
《浪起宝应湖》汇集了一批戏曲界的高手,其中不乏名门大家。全体主创人员经过多次讨论,最终确定了音乐、舞美、灯光、人物造型等的基本风格。担任该剧一号女主角陈羽荷的扮演者,是宝应县淮剧团团长姜春梅。对于这一角色的创作构思,我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是美:宝应湖水天一色,碧波荡漾,荷叶青青,荷藕飘香,景色自然,美奂绝伦。而陈羽荷是一个年轻知性女子,更是一个美的化身,所以不论自然风光,还是人物造型、音乐唱腔设计,首先要体现一个“美”字。第二是真:要真实地回顾历史,真实地再现宝应湖湖荡地区在解放战争中对国家作出的历史贡献,真实地再现以陈羽荷、刘长顺为代表的广大热血青年,临危不乱、巧妙应对、见机行事,积极地投身到民族解放事业,最终成功策反一百多名湖匪投奔共产党,加入解放大军行列。第三是纯:陈羽荷本是一名纯洁少女,因战乱动荡而改变了生活的轨迹和人生的道路。她热爱自己的亲人,痛恨国民党反动势力,厌恶杀人越货的湖匪,向往解放区的火热生活。所以,在人物造型上,我认为要取简洁干练;在动作编排设计上,要充分吸收舞蹈动作轻盈优美的特点,特别是和刘长顺划船动作,采用的是舞蹈动作表现。我的这些想法,都得到了张建强导演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在唱念设计方面,我与作曲王苏军老师积极沟通和商量,充分吸收宝应湖当地的民歌小调,与主旋律有机结合,尽量使唱腔在体现“情”字上下功夫,达到优美动听;而在人物性格的把握上,要考虑到陈羽荷原本是富家出身的柔弱女子,由于家庭突遇变故,一路上急急往回赶,意想不到竟落入匪窝,为求自保无奈认匪首为父,苦练枪法求生存。潜入匪窝的解放军侦察排长刘长顺伺机策反后,陈羽荷带着湖匪们加入了解放军。所以,她从开始的柔弱恐惧到苦练自强再到机智坚定投身解放军,性格主线发展清晰、一气呵成。对于饰演这样一个人物,要把大量的形体基本功转化到唯美的舞台人物身上,对演员本身的要求是很高的。我与饰演陈羽荷的姜春梅团长进行了积极充分的沟通,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汗水,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动作编排上,我设想最初的柔弱恐惧时,多用惊恐慌张的步法和眼神表演,到后来苦练枪法身手逐渐娴熟,最后为救父亲造成义父丧命,她毅然接过“虎撑”这一最高权力象征。在奔袭救父场次中,陈羽荷单枪匹马夜闯敌营湖阳镇,我建议张建强导演为陈羽荷辅以两名基本功扎实的湖匪伴其左右,形成奔袭小组,增加了身披斗篷、翻爬滚打,充分体现一路急速奔驰的紧张艰辛,把传统戏曲程式化的表现手法有机地融入到剧情的规定情景之中。在枪战中,用鹞子翻身、跳坐打枪等一系列幅度较大的形体动作,以较为夸张的表演手法表现人物机敏、飒爽的美姿。该剧在第八届江苏省淮剧艺术展演月,被评为“优秀剧目奖”,成功入选江苏艺术基金2020 资助项目,成功入选“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作品。回顾该剧的整个创作过程,处处都充满着艰辛和汗水,但更多的是成功和喜悦。作为创作主体单位的宝应县淮剧团,是一个十多年来从未创排过一台完整现代大戏的县级剧团,在人员、资金、资源和实力极其匮乏的情况下,硬是凭着一股“开弓没有回头箭”的不屈的斗志,从最基础的基本功恢复练起,凭着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敢为的作风,全团上下团结一心、努力拼搏,从而获得了成功。
在为他们的成功感到骄傲和欣慰的同时,我作为在淮剧艺术园地奋斗了四十多年的老同志、作为在戏曲艺术教育战线上的一名老兵,我暗自定下目标:力争为淮剧的百花园培养出更多的新苗,让他们为广大观众奉献出一个又一个绚丽多彩、芬芳多姿的艺术形象,让真、善、美不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