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公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1-11-13张逸飞张庆
张逸飞 张庆
摘要:当今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外部与内部的各种因素和条件,企业想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实力使企业利润最大化,都离不开投融资活动的进行。为了更好调查研究企业投融资的状况,首先应该了解企业投融资的具体含义和能对企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特别是如今电商企业的发展迅速,逐渐涌现出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电商企业。本文通过研究代表性企业——A公司,调查其盈利模式、相关经营政策以及投融资方式,并且通过投资环境、融资渠道以及企业经营这三个方面,调查研究企业投融资中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具体建议。通过研究,使广大企业在新一轮的经济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投融资方法,控制企业风险,使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投资管理;融资管理;电子商务企业;风险控制
进入2000年后,我国互联网市场开始了迅速的发展,涌现出许多电商企业如A公司、淘宝、苏宁、国美、唯品会等为代表的大型企业,抓住了资本市场发展的契机,有数据表示,在2015年这一年度,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和网络零售额分别达到了20.8万亿元人民币和3.88万亿元人民币。而到了2017年第二季度,电商规模出现了进一步的发展,达到了75.3亿元,同比增长了27.6%,环比增长了18.1%。较高的增长度表明了B2C市场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与发展中,有着较为稳定的发展潜力和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自2015年以后,我国的金融市场出现了动荡,对各个企业来说,金融市场的风险加剧,也波及到了电商行业。所以在较为迅速的发展背景下,也隐藏着许多风险与问题。本文将探究该公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公司背景
作为我国知名电商企业,在多个领域都有所涉及,包括数码产品、家电以及鞋类与服装等共计13个领域,并且都提供了极为优质的质量服务,并在2013年,在A公司活跃的用户数量一度达到了4740万人,并且其订单量也飞速上涨,总量达到了惊人的3233亿元。在2010年,A公司凭借其销售量以及用户量的增长,成为了第一家破百亿的网络零售企业。在之后的2013年3月30日,新增事业部主要负责A公司金融、拍拍以及A公司的海外业务,并且在第二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当年股价为25美元,市值为340亿美元,近年股价为76.3美元,市值为1184.3亿美元,实现了股价与市值的大幅度上升。其建立的投融资平台不仅降低了中小企业和其他金融行业的成本,并且大大提高了效率,大数据驱动的供应链系统也逐渐形成。
二、A公司投融资所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环境问题
没有对企业投资环境全面评价和分析,与一般的生产经营活动相比,投资本身就是风险较高的活动,企业在投资时,必须收集外部经济环境和产业发展趋势、竞争对手与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开发潜在市场难易度等外部环境因素的信息,数据分析、科学评价、企业经营状况与自我资本紧密结合的情况,最后决定是否投资。
(二)融资渠道问题
不同行业的企业融资门槛高,融资渠道单一,A公司主要采用的是外部融资方式,其主要的几笔融资为在2009年初获得的2100万美元、2011年的15亿美元以及2013年的7亿美元,可见A公司的融资能力出众,这些融资都有效解决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但同时也暴露了企业自有资本的不足以及财务管理水平的不到位。
(三)企业经营中的问题
第一,风险控制问题。电子商务数据平台在多年的经营中,逐渐意识到了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中国电子商务的大数据金融出现迟缓,社会经济环境相对宽松。风险管理和控制在近几年中虽然有了较为不俗的发展速度,但是其发展的水平尚未达到所期盼的水平。如果风险不被抑制,许多互联网金融服务公司就会因信用不足而倒闭,结果是小型、微型企业遭受意想不到的损失,给实体经济的运营带来很大的影响。
第二,数据隐私问题。对于许多金融机构来说,大量使用零成本的用户信息,为平台带来了巨大的收入。但是容易出现过度使用和挖掘用户信息的风险。极少数平台能够维护用户的个人隐私。
第三,数据共享问题。由于业界内M金服和A公司一开始为了相互竞争选择了垄断竞争,导致了业界内的数据过于集中,從而使信息共享受到了影响,不利于推进信息共享和公正竞争。电子商务的数据金融模型需要数据的积累和分析,数据是企业的竞争力,而寡头企业不愿将比克数据共享给市场。
第四,市场系统不健全,法律监督不充分。中国电子商务巨头数据金融产业迅猛发展,整体效益虽小,但在立法和监管方面却迟滞地跟在后面。A公司金融用平台选择用户的时候,对交易主体的市场接近和身份认证不严格,这将不利于电子商务大数据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三、对A公司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的建议
(一)企业经营建议
提高数据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金融系统的核心部分是风险控制,对技术的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在电子商务大数据金融系统中,大数据的风险控制技术和大数据智能化水平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一旦系统崩溃,恶意用户通过系统串扰简单地进入系统,存在数据安全风险或技术风险,从而引起用于共享信息的数据泄漏或风险交叉传染。这不仅影响电子商务的大数据金融平台,也威胁到安全客户的资金安全。在风险管理方面,需要加强对第三方系统的认可管理,建立严格的数据交换和共享监视系统,自主增加对大数据核心技术和系统开发的投入。
维护大数据的所有权。大数据不仅仅对相关企业十分重要,同时也对各国人民也十分重要。因此,各国政府对大数据的维护以及共享十分看重。并且,经济全球化与大数据的共享也是密不可分的。但企业在应用大数据以及大数据交易时,也要注意相关数据的隐私性,在涉及到用户时,尽可能将数据与用户隐私分离,使其不具有联系,在保证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再进一步思考如何进行大数据交易。
(二)投资建议
在制定投资计划时,应时刻关注自身的发展战略。投资计划产生的投资决策的方向往往决定着企业未来的长期发展的方向以及未来的经营业绩。所以,在制定投资计划时,不仅要关注企业自身的战略发展,同时也要了解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状况。并且,企业也要适时地结合自身发展需要以及状况,合理地制定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计划。一般短期投资计划所涉及的项目,回收期一般不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并且因为其频率较高,所涉及资金较少,风险程度也相应降低。反之,长期投资计划的项目回收期较长,可跨越多个会计年度,导致其资金涉及量较大,风险也相应提高。但企业在选择投资计划时,一定要进行可行性分析,使企业能将自身利益做到最大化。
(三)融资市场与理念建议
在当前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应加强自身,将融资管理意识进一步提高,同时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融资管理思路,逐步拓宽融资渠道,而不是局限于原有的单一金融体系。具体来说,在日常经营中,企业的现有资源应得到利用,从而使企业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使企业的总资产进一步的提高与扩大,企业总资产的扩大将会为融资渠道的拓宽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企业的管理者在完成日常经营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对资本市场投融资状况的调查,为企业制定良好且适合自身的融资方案。并且信用等级也十分重要,拥有良好的信用等级,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时也快速申请银行贷款,吸引投资者的注意。
(四)制定合理规划
企业需要良好的长期计划,不能只考虑企业当前的利益。一个良好的长期计划,往往会使企业的投资效率得以提高,并且使企业的投融资管理战略拥有继承性,使企业能够拥有并形成良好的投融资系统。企业也应制定长期投融资发展战略,同时不断提高盈利水平,擴大市场份额。
(五)选择好的融资渠道
选择较好的融资渠道,现在银行和电商金融平台较多,选择良好的金融融资渠道也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来比较一下两个渠道的优劣及选择。
在金融渠道方面,在金融系统中,最重要的基本功能是清算和结算功能。电子商务的大规模数据平台的结算方法与银行业基本上相同。目前,商业银行拥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是我国社会结算的主体。互联网完善成熟,中小企业在内的几乎所有的社会团体通过网上银行和移动银行支付,目前银行的金融平台的数据和账目结算较为完备。电子商务大数据金融平台主要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者与高专业金融银行的合作完成支付和结算功能。从风险管理层面,传统银行金融平台提升人工贷款审核升级到网上,提高业务认可效率,节省成本,提高企业平台小型业务同时,基于大量客户的历史数据通过信用评估和担保方式控制微观数据技术,形成了企业融资风险。但数字金融企业,包含着巨大的技术风险。
(六)国家政策的改进
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美国的中小企业受到知识产权和投资的保护。很多企业和网络企业可以上市流通,上市企业通常会进行合并。小企业的成长路径有多种选择。目前,中国已经出现了许多企业,这些企业都在不断地完成私募股权融资。就像共享滴滴、智能硬件领域移动、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他们使用了丰富的资源使公司持续向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投资。中国制造业的提升为中国创造业的新战略的出现提供了动力,也推动着这些中国企业的发展。在市场、资本、政策支持下,地区中小技术企业参与到全球竞争中,为成为新经济的带头人而奋斗。
四、结束语
在当下复杂的经济市场环境下,有许多因素制约着A公司的发展。例如:市场不均衡、银企关系和单一的融资渠道。A公司在复杂市场环境下,若想谋求发展,则要从自身出发,不断创新,结合企业自身状况、投融资环境、大数据服务以及国家政策方面,加强自身产品的服务创新。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中,制定良好的投资计划,选择良好的投融资方式,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新金融评论,2012(01):50.
[2]李荣.电商供应链网络融资研究——基于阿里金融与京东公司金融的对比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8(01):30-34.
[3]Alberto,de,Miguel,et al.Determinants of capital structure:new evidence from Spanish panel data[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