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1-11-13齐洋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45期
关键词:氧化还原反应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齐洋

摘  要:随着当前时代经济和文化急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高中教学中的一些课程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标准就需要进行改进,以便于适应时代的发展,从而有效推进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本文基于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材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分析,针对当前教育改革中对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针对教学模式和课程设计进行进一步的整合优化,促使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获取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能力以及微观探析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氧化还原反应

引言

针对“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概念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其认知更加全面,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化学时对于这类理论所知内容比较浅显,因此学习时可能会产生兴趣下降或者反馈较差的情况,需要针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结合书本知识进行案例演练,促使学生更加切实地了解化学知识的内容,在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以“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课程安排以及授课模式加深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理解。

一、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社会发展提出对于化学学习形势提出来的教学改革目标,主要就是通过学生对于化学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提升学生对化学课程的理解能力和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化学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就是将学科技术知识、学科学习能力、学科的思维模式进行整合,从而提炼出能够达成化学学习提升的相关品质,其中包含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部分。

二、实施“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背景

首先,根据新课改的内容进行分析,当前的教育模式是以实践为主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因此要将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反作用于实践的实验过程中,新课程标准中针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实践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意识到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就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要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本质上就是电子的转移现象;第三,要知道常见的氧化剂以及还原剂的使用。满足以上三个方面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实践,针对“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的本质进行进一步探究,将实验过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材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讲解,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容,关注其中的重点和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内容是如何编排的、强调哪些重点内容需要注意,同时还需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初中的化学知识与高中的化学知识相衔接。

最后,即便是高中的学生在面对化学学习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初中时对于化学学习主要就是认识物质到化学反应的类型,从原子结构以及化合价进行认知,开始针对化学反应中化合价变化有了初步认知,了解这种变化与原子最外层的电子以及电子转移有着相关性,由于本身发生的范围是在微观视域中,因此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才能够理解,单纯的数据知识很难让学生完全理解其中的内容。

由于这些认知上存在的局限性,学生只能凭借一些概念性知识认知“氧化还原反应”的具体内容,缺乏必要的、深入的理解。教师要从宏观角度进行引导教学,也就是以“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展开讲解,之后以符号化的化学方程式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微观视域下的观察可以借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全面性地认知“氧化还原反应”中包含的本质内容。

三、“氧化还原反应”实验以及教学设计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基本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四个步骤进行:

首先,教师要进行实际操作,同时提出相关问题制造悬念,比如当前实验肉眼可见的现象之类的,之后进行实验并进行记录。其次,要在此基础上建立宏观观念,对于“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分类,按照实验特点进行分类,同时针对实验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类。再次,在微观角度要加强符号化的表述,梳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同时了解相关定义,结合初中知识内容并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钠原子、氯原子、氢原子,表述出原子的结构图。

这就应证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最后做好“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总结巩固活动,观察、整理四种基本反应之间的关系。

(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环节的设计

首先,针对实验内容的操作设置必要的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并且邀请学生进行分组记录,同时引导学生针对实验现象分析与化学方程式之间的关联。实现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其次,列出实验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Zn+2HCl=ZnCl2+H2↑

NaOH+HCl=NaCl+H2O

CuO+H2=Cu+H2O

CuSO4+5H2O=CuSO4·5H2O

而要延伸课堂的知识内容就需要将初中已经学过的知识与高中的相结合,从CuO+CO=Cu+CO2中进行延伸推导出Cl2+2NaOH=NaCl+NaClO+H2O。

分析其中的置换反应、中和反应、还原反应以及化合反应,促使学生对于化学方程式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推进了学生自身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将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融合,完成知识体系的建立,有效提升学生认知的效率。

四、结束语

高中阶段的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有着直观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在“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类抽象概念的学习中,不仅能够作为优化课程改革的指標,还能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更多参与课堂思考,教师要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主旨,通过问题和问题链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必备品和和关键能力,最终实现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 黄清辉, 张贤金, 吴新建.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以鲁科版《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为例[J].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8, 000(001):37-41,66.

[2] 曹义琼.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实践探索——以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为例[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 005(009):93-94.

猜你喜欢

氧化还原反应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铝热反应的实验及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体会
高中化学方程式解题与氧化还原理论知识归纳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