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康定斯基抽象绘画艺术
2021-11-13邓雅鑫 马弓棣
邓雅鑫 马弓棣
摘要:俄罗斯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1944年)被称为“抽象之父”,是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他一生创作了约738幅油画,730幅水彩画,还有大量的理论著作。《艺术中的精神》写到“内在声音”、“内在需要”、“综合艺术”等学术观点。本文尝试从多方面对康定斯基的绘画艺术进行浅析,大部分仅就个人感兴趣的问题以及个人见解,本着学习的态度,做出了思考和总结。
关键词:抽象绘画;艺术;精神;康定斯基;绘画元素
一、康定斯基的艺术背景及艺术作品分期
(一)抽象艺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一个百花争放的时代,当时的慕尼黑在艺术界非常活跃,各种超前的学说不断涌跃而出。二十世纪初工业革命带来了新技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社会意识形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使人类开始重新认识自己,机器逐渐取代了手工,生产力飞速提高,特别是路易斯·达盖尔发明了实用摄影技术后,以忠实再现自然的传统技术为主的古典美术地位已经开始动摇。人们的审美标准,观念随着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发生变化,这一系列引发了人们对古典艺术的未来发展道路的思考和反省,认为这个时期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无法被复制,有序可寻,符合当下时代发展的艺术。于是像莫奈、毕加索等一批画家走出了画室,带着新发明-锡制的便携油画颜料走到大自然中,毅然的踏上绘画的革命之路,而这些前辈对于康定斯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康定斯基在1895年在莫斯科第一次见到莫奈的作品,深受其感染,次年坚决的辞掉大学教授职位,转赴德国,移居慕尼黑的康定斯基潜心于研究绘画,在关注主观感受的同时也着重于内心的感受和精神世界,在1911年和马尔克组织了《青骑士》编辑部。随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高科技发明此时变成了毁灭世界的冰冷军事武器,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和悲惨,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充满了对受难者的同情以及对这个时代的悲怆之情。在艺术形式上,更偏向于夸张的形体,碰撞的色彩,不拘的结构,以此来宣泄内心的苦闷,达到一种强烈刺激感官的效果。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康定斯基回到故乡,并参加了革命后文化艺术相关的工作,他认为人们应转向关注内心精神世界的需求,认为艺术应该冲破客观世界的束缚,追求形而上的表现,并转向抽象化,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就是在当时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步一步的产生的。
(二)康定斯基艺术作品分期
康定斯基对抽象绘画的研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896—1908年是康定斯基对抽象绘画艺术生涯的探索阶段。1986年,莫奈的一幅油画在康定斯基的脑海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自此他毅然潜心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印象派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再加上个人对画面的主观处理为他的抽象艺术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色彩基础。由于受到印象派和俄罗斯民间绘画的影响,这个时期的题材多是风景,人物,画面由大面积的色彩组成了画面的主体,似乎快融合为一个主体了,但是画面中物体,人物等影子依稀还是可以辨识。例如.《马上情侣》(图1),画面中描绘的是夜色中一对情侣在马上相互倾心,河的对面是灯光璀璨的市景,作者用纯度很高的红色和灰色描绘出人物和马的轮廓,整个画面安静又热闹,但是又很和谐,是一幅极具浪漫主义气息的点彩作品。1908年的《莫尔诺街道上的女人》这幅作品中的人物和景物已经大部分脱离了客观物象,画面中色彩颜色对比强烈,不拘束于物象的客观形体,似乎能感受到其中包含了某种情绪。这种绘画手法风格的变化,说明他在抽象绘画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又进了一大步。
1909—1921年是康定斯基抽象绘画艺术的建设阶段。可能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作者把心中想要表达的情绪通过绘画表达了出来,因此这个阶段的画面,充满了隐喻和象征意味,画面中的客观物象被色块和元素符号代替。1910年的某一天,他突发奇想将水彩和钢笔结合进行实验,试图将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情绪用画笔表现出来,这与传统的绘画是不同。这是作者第一幅纯粹的抽象绘画,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第一幅水彩抽象画》(图2)作者认为物象会破坏他的画面,面中的物象都消失了,画面所描绘的让人难以捉摸,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第一次抽象实验是成功的,从这以后,他更加坚定创作这一系列的绘画。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战火不断,不安,紧张,压抑的氛围,笼罩着欧洲人民的心理,包括作者,例如《逃亡曲》,画面中大小弧度不同的斜线将画面分割,上半部分紧张的韵律中又存在统一感,下半部分构成复杂,相互之间色彩形成对比又各自分割,整体有一种像右下方塌陷的感觉,整个画面体现出逃亡时的那种慌乱落魄的景象。这幅画,没有具体的物象,只是通过线条,色彩和空间将内在的精神感受投映出来。
1922—1944年是康定斯基抽象绘画以及绘画理论的成熟期。1921年,他回到德国,1922年被包豪斯学院聘请,此阶段由于受到俄国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的影响,绘画风格从自由抽象形式转向几何形式,呈现出一种理性的构成。这种变化可以从1923年的《构成第八號》(图3)看出来。画面中几乎由几何元素,线条,色块构成,左上方有个黑色的圆形色块,四周被黑色环绕,似乎发出剧烈的响声,画面的下面是一些小的圆形,仿佛漂浮在画面上,有种向上的飘动感,中间是一些线的构成,包含着理智和分析的精神,它由上往右下角不断延伸,试图将神圣的圆拉回理性的区域,整体布局包含了激烈的矛盾,寂静和喧嚣,再加上圆的离心和向心运动的调和。此时的画作冷静又理智,色调严肃又活跃,各个元素又满活力和热情,都有各自内在感受和精神,就像洋溢着内在生命的热情。1926年,他的另一部著作《点、线、面》出版,这本书通过科学的实验验证和数字计算来分析绘画元素不同的性质之间内在的相互联系,这种联系是局部对局部的,也是局部对整体的一种联系。这本书也是他在包豪斯学院任教时所用的教科书,他向学生们清楚、系统又准确地传授他的抽象绘画理论。
二、康定斯基绘画理论体系的主要观点
(一)身心二元论的世界观
康定斯基在《艺术中的精神》中采取了身心二元论的态度,他认为内在精神是世界的本质,否定物质,强调精神的重要,物质决定精神的唯物主义观。在他眼里,物质真实的世界被物质这副躯壳所遮盖,只有穿过躯壳,才可以认知到真实的世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能有超强观察和认知能力人很少,但是艺术家具有这种才能,因为艺术是内在心里的活动,少部分人才有这种心灵感应,这种感应是藏匿于自然形式中的特殊状态。艺术的目的不是对现实自然世界的照抄照搬,它是艺术家们内在精神的体现。康定斯基把绘画分为物质与精神这两种,并对传统艺术做出批判,认为它是不完整的艺术,不可能有未来,因为传统艺术只是通过视觉上的感官来给观赏者留下印象,就像人感受到暖暖的热水一样,但是这种感受只是依附于事物的表面形式,只能给人身体带来生理感官上的感受。
(二)内在需要原则
康定斯基认为“凡是内在需要的,发源于内心的,就是美的”,因为发源于内心的,才是最真实的,给人的感受也是最深刻的。他所说的“内在需要”,是指艺术家体验的所想表达的某种精神情感的需要,而“内在需要”由三个因素构成:第一,个性因素,艺术家们的心里都有某种东西已经达到了想要表达出来的需要;第二,风格因素,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受到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艺术家最终呈现的所处的时代内在精神也是不同的;第三,纯粹艺术的因素,艺术家们需要不断向前发展变化,潜心的投入到自己的艺术道路之中,并一直追随下去,并为艺术的发展献上自己的一份力,因为这一切都永远存在于那个时代和国家之中。康定斯基认为,第三个因素是最重要的,就像印度神庙的圆柱和古埃及的雕刻至今还有着强烈的感官冲击力,是因为第三种因素在艺术作品中的优势地位是其辉煌的过往和画家辉煌的象征。与此同时,这三种因素相互关联,在所有时代都是作品完整性的表现。
(三)内在声音
“内在声音”有三种含义:第一,通感,指人的感官联觉,主要是视觉或听觉;第二,“運动”、“张力”以及类似的状态;第三,专指与宇宙的同一特性。康定斯基着重前两点,对此他还对画面中的点、线、面、颜色都进行了研析。他认为联想即通感,例如夏季我们看到别人在吃冰西瓜,自己会觉得似乎有股凉爽和阵阵甜意,说明人的感官除了相连还是相通的,我们在感受一个客观的物象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达,但最终给我们的感受是相同的,这是通感形成的基础。
观赏者在看一幅艺术作品时,其本质的内在精神会产生一些联想等心理活动,从而在自己的心理活动中铸造一个有区别现实的内在时间和空间,因而,抽象绘画艺术是一种时间的艺术,通感这种特别现象存在艺术的心理活动中。
三、绘画的启示
康定斯基将艺术从表面物象的躯壳下解放出来,按照“内在需要”的原则和“内在声音”的符号重新组合,再经过色彩与形式的互动,形成了真正的抽象艺术作品。生活在这个物质富裕时代,心理精神压力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增强,大部分都在追求精神的自由,渴望突破客观的限制,而现代艺术中的“抽象精神”是这种追求和超越的突出表现,但是对待任何一个人或事物,我们在肯定“他”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他”的局限性。抽象艺术就像画面中的某个符号一样,既然存在,必定有它存在的意义所在,它的到来肯定也背负了一定的神秘使命,总之艺术会不断的向前发展,抽象绘画艺术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李正文,康定斯基 . 回忆录[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 李政文,魏大海,康定斯基. 艺术中的精神[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3]李政文,魏大海,康定斯基. 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4] 王才勇,沃林格. 抽象与移情[M].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5] 腾守尧. 审美心理描述[M]. 四川: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6] 罗世平,魏大海,康定斯基. 回忆录[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