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文言文本试题创设多维框架建构

2021-11-13涂韶华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文言本题命题

涂韶华

在高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板块集中体现了语文学科“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理解与传承”的素养,着重考查学生的古文识记与理解迁移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了高考“考什么”,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基于此认识,笔者结合自身创制高考模拟试题实践,提出一个建立在课程目标基础上的高考文言文本模拟试题研制框架。

一、命题文本

【考情分析】新高考文言文命题选文呈现出以下特点:(1)史学性。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考查选文一直选用史传类文本作为命题材料,多为二十四史,文本具有较强的故事性。(2)文学性。选文力求通过传主的生平经历和突出事迹,多层面展现传主的人物性格,可作为当下立德树人的榜样,具有积极的价值导向。(3)文化性。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整合了我国古代天文、地理、习俗、政治、文化、民族等领域的传统文化知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4)审美性。选文突出传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学识才能,其品质可垂范后世,对考生有正面积极的引导作用,彰显文本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富有审美鉴赏价值。

【拟题文本】笔者结合命制陕西省2020年12月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卷(与张银翠老师合作)文言类阅读命题实践过程作分析:

马得臣,南京人,好学博古,善属文,尤长于诗。保宁间,累迁政事舍人、翰林学士,常预朝议,以正直称。乾亨初,宋师屡犯边,命为南京副留守,复拜翰林学士承旨。圣宗即位,皇太后称制,兼侍读学士。上阅唐高祖、太宗、玄宗三《纪》,得臣乃录其行事可法者进之。及扈从伐宋,进言降不可杀,亡不可追,二三其德者别议。诏从之。俄兼谏议大夫,知宣徽院事。时上击鞠无度,上书谏曰:

臣窃观房玄龄、杜如晦,隋季书生,向不遇太宗,安能为一代名相?臣虽不才,陛下在东宫,幸列侍从,今又得侍圣读,未有裨补圣明。陛下尝问臣以贞观、开元之事,臣请略陈之。臣闻唐太宗侍太上皇宴罢,则挽辇至内殿;玄宗与兄弟欢饮,尽家人礼。陛下嗣祖考之祚,躬侍太后,可谓至孝。臣更望定省之余,睦六亲,加爱敬,则陛下亲亲之道,比隆二帝矣。臣又闻二帝耽玩经史,数引公卿讲学,至于日昃。故当时天下翕然向风,以隆文治。今陛下游心典籍,分解章句。臣愿研究经理,深造而笃行之,二帝之治,不難致矣。臣又闻太宗射豕,唐俭谏之;玄宗臂鹰,韩休言之;二帝莫不乐从。今陛下以球马为乐,愚臣思之,有不宜者三,故不避斧钺言之:窃以君臣同戏,不免分争,君得臣愧,彼负此喜,一不宜。跃马挥杖纵横驰骛不顾上下之分争先取胜失人臣礼二不宜轻万乘之尊图一时之乐万一有衔勒之失其如社稷太后何三不宜傥陛下不以臣言为迂,少赐省览,天下之福,群臣之愿也。

书奏,帝嘉叹良久。未几卒,赠太子太保,诏有司给葬。

(节选自《辽史·马得臣传》)

【整体感知】这篇传记文主要记叙了敢于进献忠言的马得臣的事例,对皇上打球没有节制的做法进行了劝谏,劝言严于责己,委婉恳切。抓住圣宗询问自己唐高祖、太宗、玄宗三朝事情的契机,用太宗、玄宗的佳谈引导皇上更加勤勉自励,并告诉皇上把击球走马当作最大的乐事有“三个不应该”。

【核心价值】这篇传记首先介绍马得臣的仕宦经历,再叙写讨伐宋国时的忠言,树立起一位正直、爱国、忠贞、尽责的贤臣形象,然后用浓墨铺陈他写给皇上的谏书,使这一形象更加鲜明,忠君爱国之情得以彰显。文章的思想性符合语文立德树人的目标,凸显文化育人的功能,浸润心灵,涵养品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命题依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提出:“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独特的美,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通过文言文阅读,梳理文言词语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既能沟通古今词义的发展关系,又要避免用现代意义理解古义,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准确理解。进一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尝试阅读未加标点的文言文。阅读古代典籍,注意精选版本。

教育部考试中心解读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阐释了高考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熟悉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一般规则和常见的特殊句式,能准确理解文意,正确标点古代诗文,并能将古代诗文准确地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规范表达。”

三、命题过程

本试题选取了《辽史·马得臣传》情境材料,命制3道题:第10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第11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第12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第13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特别是对古今词、特殊句式等的文言现象的考查。

【命题呈现及多维观察】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跃马挥杖/纵横驰骛不顾/上下之分/争先取胜/失人臣礼/二不宜/轻万乘之尊/图一时之乐/万一有衔勒之失/其如社稷/太后何/

B.跃马挥杖/纵横驰骛不顾/上下之分/争先取胜/失人臣礼/二不宜/轻万乘之尊/图一时之乐/万一有衔勒之失其/如社稷/太后何/

C.跃马挥杖/纵横驰骛/不顾上下之分/争先取胜/失人臣礼/二不宜/轻万乘之尊/图一时之乐/万一有衔勒之失/其如社稷/太后何/

D.跃马挥杖/纵横驰骛/不顾上下之分/争先取胜/失人臣礼/二不宜/轻万乘之尊/图一时之乐/万一有衔勒之失其/如社稷/太后何/

【测试情境】本题以马得臣对皇帝劝谏内容为学科认知情境,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文言断句的能力。

【命题还原】本题立足文言文本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虚词、名词、对话、修辞和句式等几个角度考查断句。命题点选取了修辞(对称)“跃马挥杖/纵横驰骛”与固定句式“其如……何”,属于基础性命题方法。

【必备知识】①关于文言句读知识:古人把读文断句加标点叫“句读”,句末处用“。”号断开,叫句;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处用“、”號断开,叫读。涉及语法、修辞、音韵、文化等知识。②关于文本信息:理解马得臣劝谏的内容,以“意义为先”的原则,即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词语的含义和词语之间的关系来断句。

【关键能力】语感(语音、语义、语法):理解语句的能力、运用常见的文言断句方法准确断句的能力。

【学科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纵横驰骛”与“跃马挥杖”为对称式结构,“其如……何”是固定句式,译为“又能把……怎么样”。

【答案】C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隋季,隋朝末年,季在文中指一个朝代或一个时代的末期。

B. 祖考,文中指父祖之辈,考指已死的父亲,妣,指已死的母亲。

C. 定省,称子女早晚向亲长问安,郑玄言:“省,问其安否何如。”

D. 日昃,古代表示时间,太阳偏东之时;日晷,日影,也表示时间。

【试题情境】此类题型承担了文化传承考查功能,一般涉及我国传统节气、生活习俗、政治制度、礼仪文化、天文地理等传统文化内容,考查学生文化常识的识记理解与迁移运用的能力。

【命题还原】本题立足文言文本中隋季、祖考、定省和日昃等加点文化实词含义的理解与辨析,涉及古代排行(季)、敬虔称谓(祖考)、社会生活(定省)和时间(日昃)等,通过经验知识语境(祖考、日昃)文本语境(季)和课本语境(定省)语境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属于基础性命题方法。

【必备知识】①关于古代文化知识:高考评价体系涉及的文化常识主要有两个板块,一个是古代文化常识,主要包括古代官职、称谓、天文、地理、礼俗、教育等;一个是古代文学常识,包括作家、流派、作品、文体等。②关于教材本文化知识:与此关联教材篇目中的文化知识,如“季”(《鸿门宴》“季父”)、“省”(《祭十二郎文》“省坟墓”)。③关于文本知识:通过叙述人物主要内容,理解文中加点文化词语的含义等。

【关键能力】文感(内容、思路、技巧):借助文言文本语境把握文化词语的含义能力。

【学科素养】语言构建与运用。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日昃,太阳偏向西方。

【答案】D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得臣好学善文,深受皇上器重。他好学,博通古事,尤其擅长作诗;历任政事舍人、翰林学士,常常参与朝议;圣宗即位后兼任谏议大夫、知宣徽院事。

B. 马得臣一心为主,敢于直言进谏。待到扈从将军讨伐宋,他进言对投降的不要滥杀,对逃走的不可穷追;皇上打鞠没有节制,他又以太宗、玄宗之事劝谏。

C. 马得臣赞扬圣宗,希望赶超二帝。首先希望皇上亲睦六亲,加倍爱敬;其次赞扬皇上励精图治,国泰民安;最后希望皇上不要击球走马,乐于改正。

D. 马得臣严于责己,劝言委婉恳切。他自称为愚臣,认为自己身为臣子,对于皇上的圣明没有什么补益;谏书中说,倘若陛下不认为他的言论迂腐,抽时间看看。

【试题情境】本题以马得臣生平、操守、才能事迹为学科认知、社会生活情境,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掌握传主品行的能力。

【命题还原】本题立足传主马得臣为臣处事等不同角度命题,要求学生通过梳理文言文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特征,属于基础性和综合性命题方法。

【必备知识】①关于文言阅读知识:文言文字、词、句、语法等的理解与翻译;文言文篇章结构、行文思路的把握;常见文化常识的积累与理解。②关于本文知识:与传主马得臣相关的内容呈现的陈述性知识;塑造马得臣形象的方法。

【关键能力】情感(观点、态度、立场):①对文言文观点、事例的概括与甄别。②对文言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评价。③借助文本,对相关结论认可或质疑。

【学科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提升与发展、审美鉴赏与创造。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待到扈从将军讨伐宋”理解句意有误,“扈从”即随从(皇上),而不是一位叫“扈从”的将军。

【答案】B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尝问臣以贞观、开元之事,臣请略陈之。

(2)臣愿研究经理,深造而笃行之,二帝之治,不难致矣。

【试题情境】本题以马得臣劝谏内容为学科认知情境,考查考生把握重要字词句的能力,属于基础性与综合性命题方法。

【命题还原】本题立足文言文重要词语含意层面命题。

【必备知识】①关于文言阅读知识:文言重要词语方面(实词、虚词、古今词、通假字等)、文言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倒装句、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②关于文言文翻译知识:一是直译,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二是意译,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具体翻译时,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言文中出现的固定结构要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③关于本文知识:每小句关键字词句句式等翻译与重组。

【关键能力】文感(内容、思路、技巧):①准确翻译句中关键信息的能力。②把握句子需要留、删、补、换、调、变的词语。

【学科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提升与发展。

【解题思路】第1小句:以贞观、开元之事,状语后置;陈,陈述;之(最后一处),代词,这些事情。第二小句:经理,古今词,经书里的道理;深造,古今词,深加体会;治,太平盛世,清明盛世。

【参考译文】(1)陛下曾经拿贞观、开元的事来问臣,請允许臣大略陈述这些事情。(2)臣希望陛下能研读深究经书里的道理,深加体会,诚心施行这些,那么像二帝那样的清明盛世就不难实现了。

四、命题审视

1. 命题理念:充分发挥命题的“文化育人”价值

文本材料的内容和主题,充分体现命题对学生精神成长的积极引导,其根本价值不仅在于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而且在于发挥考试评价对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作用、能够培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 命题形式:关注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呈现

就命题形式而言,试题重在侧重基础性、综合性命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运用语文思维解决问题。命题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或“怎么样”问题递进思维方式命制,既有文本内容性知识或信息的考查,如第10小题基于文本内容知识的把握进行甄别等。总体来看,试题不仅关注内容性知识,还关注学生运用语文学科知识与学习经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3. 命题逻辑:凸显“语文核心素养”的隐性主线

命题依据《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核心素养要求,一方面遵循以具体学习内容为载体的知识逻辑,另一方面凸显以语言建构、思维提升、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等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的综合性组织逻辑。如第12题考查文化常识就是文化传承的侧重;第13小题,对马得臣这一传主形象的分析便是审美鉴赏能力的考量。

4. 命题驱动:践行语文课程目标的问题情境创设

文言命题践行《课程标准》倡导的情境化命题,突出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语文学科认识情境,引导学生运用信息资源,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综合整个命题过程,基于文本创设的“情境”信息发挥了有效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整合。

5. 命题框架:遵循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框架

命题应以“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为目标,选取反映社会层面文本材料充分发挥小说育人的价值功能;命题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为考查内容,注重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努力构建指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语文素养导向的高考‘试题研究—讲评教学统整建构研究”(编号为:19PTZD038)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晏祥辉

猜你喜欢

文言本题命题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今天是几月几日
找规律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对《文言是母语吗?——解读内地〈课程标准〉一思》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