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跨越发展
2021-11-13洪然
洪然
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难以维持经济高速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近年来,涟水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地践行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跨越发展为主题主线,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经济始终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涟水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扩总量、提质量、补短板、优内涵任务依然较为艰巨,亟待拉长补齐提升、增强综合实力。作为经济欠发展地区,涟水要实现“后发先至”,从“追赶者”向“引领者”转变,必须立足区域实际、紧扣发展大势,在遵循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发挥好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生态优势和空间优势,实现发展质量水平新跨越,助推区域竞争能力新提升。“十四五”期间,涟水县委、县政府围绕“两争一前列”的新使命新要求,确立了“苦干新五年,冲刺百强县”全新目标,推进高质量跨越发展迈入崭新阶段。全县上下将拿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以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志气,以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锐气,以迎难而上、一往无前的勇气,负重奋进,迎头赶上,加快形成经济发展全新格局。
一、加强内培外引,构筑经济发展新引擎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载体、产业转型的依托,没有项目就没有投入,发展必然无法维持更谈不上高质量。涟水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招商引资视为“一号工程”,将项目作为“头版头条”抓紧抓实抓牢,以大项目、好项目支撑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精准化招引项目。坚持市场化招商方向,围绕工业主导产业,发挥产业招商公司效能,研究分析产业现状、最新动态以及发展趋势,主攻上海、深圳、苏南等重点区域,综合运用驻点招商、以商引商、基金招商等方式,全力招引一批补链、强链、延链项目。坚持专业化招商要求,加快培育专业化招商队伍,编制完善产业图谱和招商清单,明确主攻方向,突出亩均税收、亩均销售收入等指标,严格把好安全、环保、效益“三个关口”,从源头上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快节奏建设项目。聚焦项目实质性开工,巩固完善县级领导挂钩联系、问题“双会办”等制度,加快推进项目代办中心实体化运作,积极探索项目落地的新方式、新机制,全面提升项目建设速度,推动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局面,努力实现“每年新开工60个亿元以上项目、新竣工40个亿元以上项目”的预定目标。
高水平承载项目。坚持以国家级开发园区创建为引领,秉持“一县一区、一区多园”的发展理念,按照“规划先行、管理合一、产业错位、绿色发展”的思路,加快园区产业规划和环评规划编制,进一步发挥各专业园区功能优势,不断提升其对全县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同时,按照集约化、差别化的发展要求,深入推进乡镇工业集中区转型发展,全力做好“腾笼换鸟”文章,为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增光添彩。
二、突出扩能转型,推动产业提升新跨越
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的关键所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最重要的是坚持绿色发展方向,以产业规模化、集聚化、高端化、特色化为引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建成区域产业集聚新高地。
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工业强县目标不动摇,聚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等四大主导产业,力促优势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在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方面,重点围绕电子元器件、信息终端配套件等领域补链、强链、延链。在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方面,重点瞄准高端基础零部件、新型自动化装备等行业,积极承接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转移。在发展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方面,注重技改升级和绿色低碳改造,积极培育自主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在发展绿色食品方面,突出绿色食品产业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发展酒品饮料、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推动绿色食品生产和特色食品加工双轮驱动。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应税开票销售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部工业入库税金年均分别增长9.5%、8%、5%。
推動现代农业特色化发展。作为传统农业大县,涟水农业大而不强。必须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农业园区创建为抓手、以“生态+”作为农业发展突破口,大力发展优质稻米、青芦笋、中药材、食用菌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休闲观光农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打造更多有影响、有市场的特色产业。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每年新发展一批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
推动服务业全方位发展。当前,涟水作为苏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的地位愈发凸显。淮安市涟水国际机场距离县城仅10分钟车程,连淮扬镇高铁南北穿境而过,从县城驱车5分钟便可到达高铁站,涟水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物流业的区位优势明显。必须坚持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立足区域交通枢纽优势,大力发展综合物流、冷链物流产业,高标准建成涟水空港物流园区,加快建设综合枢纽物流港。同时,积极发展金融、旅游、商贸等基础服务业,以及电子商务、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等三大新兴服务业。
三、坚持做大做强,厚植企业培育新优势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企业强则经济强,企业活则经济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提高企业发展质效上舍得下本钱,愿意下功夫。
打好企业培育“主动仗”。全县上下认真落实淮安市委、市政府《培育百亿工业企业行动方案(2021—2025年)》,细化实施培育十亿级工业企业行动,建立百亿企业和十亿企业培育库,实行梯次培育、重点扶持。针对不同企业实施差别化政策,集中精力打造一批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培育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市行业“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力争每年新培育应税开票超亿元工业企业7家、入库税金超千万元企业2家。
下好质量强企“先手棋”。牢固树立以质量取胜的战略意识,大力弘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完善品牌发展规划,把支柱行业、特色产业、高新企业作为品牌培育的重点,推动企业开展质量攻关和品牌创建,努力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质量等次优、公众口碑好的产业和企业,力争“十四五”末新打造“江苏精品”品牌1个,争创省长质量奖1家。
用好资本运作“组合拳”。积极引导企业采取兼并、联合等方式整合行业资源、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经营效率,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打造更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行业“小巨人”。大力支持企业通过上市、股权融资等形式实现裂变式增长,不断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让企业尽早享受资本市场带来的红利,力争到“十四五”末新增上市企业1家、区域交易市场挂牌企业4家。
四、强化创新创优,彰显动能转换新活力
坚持以改革推动发展、以创新驱动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创新创优机制,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高质量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以改革促动。经济发展中的许多难题,其深层次原因是体制机制障碍,解决问题最终要靠体制机制改革来实现。涟水县坚持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经济发展高质量的“关键一招”,围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这一主题深化经济领域改革,突出定向、精准、有度,不因有难而不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全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决扫清前进障碍,最大限度激发市场的发展活力。
以开放拉动。立足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涟水打造台资示范区目标,聚焦淮昆台资产业园建设,在积极对接昆山等地产业梯度转移的同时,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吸引外资项目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外资项目,力争年度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5亿美元以上、进出口总额2.5亿美元以上。
以创新驱动。对涟水来说,补齐创新短板、增强创新活力是当务之急、现实之需。必须强化创新核心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深入推动产学研合作,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集中资源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力争“十四五”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15%、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17.8%、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2.5%。
五、注重提质增效,开拓镇域经济新篇章
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支撑。当前全县乡镇(街道)实力普遍较弱,产业规模总体较小,自身缺少“造血”功能,大部分靠“输血”过日子,公共服務水平与城区存在较大差距,农民居住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必须以镇域经济为抓手,推动镇域经济壮大总量、提升质量。
打造特色添活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引导乡镇(街道)立足实际错位发展、差别竞争,突出产业培育,实施“一镇一业”,重点打造高沟副中心和重点中心镇,努力形成各有强项、各展优势、各具特色的镇域经济发展格局。不断放大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效应,加快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确保“十四五”末累计打造市级以上特色田园乡村15个。
完善功能强实力。深入推进农房改善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将每一个农房项目都打造为示范项目、样板工程。大力实施危桥改造、农田水利等项目,统筹推进水系治理、垃圾污水处理等环境提升工程,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坚持“五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全面提升群众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
二次创业增动力。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促进镇域经济和全县经济跨越发展的关键力量,依托县经济开发区、乡镇(街道)工业集区等平台载体,积极推动企业升级,引导扶持返乡创业,着力打造“开始创业零收费、初期创业有支持、依法经营无干扰、做大做强有褒奖”的创业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涟水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责任编辑: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