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在苏州的早期组织建设

2021-11-13卢雄勇

唯实 2021年10期
关键词:基层组织支部苏州

在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大革命失败期间,苏州地区建立的基层党组织,包括中共苏州独立支部及所辖昆山、吴县、常熟、太仓、沙洲等各县支部全部经历了建立—发展—挫折—恢复的曲折过程,其中既有辉煌的成绩,也有严重的挫折。

一、苏州地区早期党组织建立的前提条件

从1919年起,中国历史经历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由于早期共产党员的宣传活动和大批有觉悟的知识青年的参与,苏州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地,苏州地区的基层党组织建立后得到较快发展,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中起到了明显的骨干作用。总体来看,苏州地区党的基层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有利因素。

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如相继的春雷一般,在苏州大地先后掀起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以传播科学和民主、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内容的新文化运动渐成声势,苏州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地。1919年七八月间,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张建初、华有文等人发起社团组织人社,并通过朋友介绍认识邵力子、陈独秀。陈独秀满腔热情地向人社提供《新青年》《劳动界》《工商之友》和《共产党宣言》等革命书刊,给人社以正确引导。1920年5月,叶圣陶在苏州编辑出版《妇女评论》,这是国内最早研究和论述妇女运动的专刊之一,揭露旧中国妇女儿童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介绍苏联妇女儿童的幸福生活,称颂“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实开数百年无数社会主义者一日三餐成功的创始的第一个国”[1]14。1921年,陈独秀介绍东吴大学学生徐雉同华有文取得联系,在潘儒小学开办工人夜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在工人群众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新文化运动中,苏州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很容易受到现代工业中心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的影响和带动,使苏州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一些党的领导和著名活动家经常来往的地方。恽代英、张闻天、沈雁冰,以及少年中国学会会员陈启天、杨效春、邓中夏、刘仁静、左舜生等人先后到苏州进行演讲、考察,并召开会议。他们在苏州的活动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苏州的广泛传播,对于唤起群众,发动革命斗争,建立党的组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理论基础。中共一大对组织发展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但一大通过的《党纲》只对党员的入党要求和手续做了规定,没有规定建立党的基层组织。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共六章二十九条,其中第四条对党的基层组织做了规定:农村、工厂、鐵路、矿山、兵营、学校等机关及附近,“凡有党员三人至五人均得成立一组,每组公推一人为组长,隶属地方支部(如各级所在地尚无地方支部时,则由区执行委员会指定隶属邻近之支部或直隶区执行委员会;未有区执行委员会之地方,则直接受中央执行委员会之指挥监督)”[2]93-94。按照党章第四条的规定,党的组织系统分为四个层次,即中央执行委员会、区执行委员会、地方支部和组,在这一时期,组是党的基本单位,也是党的基层组织的最初形态。1923年6月12日,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国共两党合作。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四大通过的《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指出:“在现在的时候,组织问题为吾党生存和发展之一最重要的问题。倘若关于组织问题的议决实验楼不能实际地实行,则吾党决不能前进,决不能由宣传小团体的工作进到鼓动广大的工农阶级和一般的革命群众的工作。”[2]379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只有强有力的组织工作才能保证领导权的取得与实现。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革命形势,保证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党的四大决定从各方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第一次将支部规定为党的基层组织,明确了支部的设置原则和工作职责,规定了支部的组织制度、活动方式,这在党的组织建设中具有奠基性的作用。从组织意义来看,党的四大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历史的奠基石。

阶级基础。鸦片战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在近代工业西风东渐的同时,对中国传统小农经济形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苏南地区以种桑养蚕为主的家庭副业、缫丝业和其他小手工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巨大冲击,苏州地区的大批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堕入破产,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迅速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3] 1896年,陆润庠受两江总督张之洞之命经营苏州商务局,在苏州古城盘门外吴门桥以东之青旸地筹建苏泾丝厂、苏纶纱厂。建厂初始,苏纶纱厂拥有纱锭1.82万枚,工人2200多名,苏泾丝厂有缫丝车208台,工人500多名,当时属规模空前。在此示范带动下,苏州近代工业得到持续发展,大批知名士绅加入其中,带来大量资金和各式机器设备,以面粉、棉纺织、丝织业、绸布、火柴等为主体的轻工业和以洋灰、砖石等建筑材料为主体的各类近代工业如雨后春笋在苏州涌现出来,鸿生火柴厂、苏纶纱厂、延昌恒丝厂、恒利丝厂等工厂在当时都颇具生产规模,工人阶级的队伍也不断成长壮大。

人才基础。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苏州的知识青年尤其是先进知识分子通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实践,逐渐认识到,反对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必须唤起群众,唤起工人群众,走共产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1919年5月18日,东吴大学、苏州师范学校、省立第二女子师范附属学校、英华中学校等学生在公共体育场召开大会,共同发起成立苏州学生联合会,开展进步思想的广泛宣传,在青年知识分子中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恽代英、萧楚女、张闻天、施存统等一批早期共产党领导人物和著名活动家先后来到苏州进行革命活动,他们通过宣传、演讲或秘密活动,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进步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说。正是由于早期共产党人的活动和大批有觉悟的知识青年的参与,马克思主义在苏州较好地得到了传播,许许多多的青年知识分子和广大工农群众开始觉醒。

二、苏州地区早期党组织建立和发展情况

自1925年10月中共江浙区委决定起,苏州包括吴县和江阴(沙洲)、常熟、昆山等地党的地方组织相继建立。

中共苏州支部、中共苏州独立支部的建立。1923年7月,中共上海地委兼江浙区执行委员会讨论外埠组织工作时,将苏州列入建党计划。1925年10月,中共江浙区委决定:“凡未建立中共组织的地方,应派人员前往随即进行组织。” [1]26 1925年5月,中共上海地委批准成立中共苏州支部,书记为陆秋心。同年8月,中共上海地委改組为中共上海区委(即中共江浙区委)后,针对苏州支部名存实亡的状况,先后派中共党员侯绍裘、张闻天等人到苏州重建党组织。侯绍裘邀集在上海大学入党的张闻天,以及共青团员张世瑜、徐镜平等人一起到苏州乐益女中等任教,与已经在该校任教的叶天底取得联系,共青团员沈霭春、沈联春也随他们转学到乐益女中。9月,中共江浙区委将苏州支部改建为中共苏州独立支部,作为中共上海地委九个外埠支部之一,叶天底任支部书记兼组织,张闻天负责宣传。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成立后,将几名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同时又发展了几名进步青年入党。1926年4月,中共苏州独立支部已有党员20名,支部书记为许金元。中共苏州独立支部作为当时中共上海区委下属的外埠九个独立支部之一,它的建立揭开了苏州人民革命斗争的新篇章。

沙洲地区革命斗争及中共江阴支部的建立。沙洲(今张家港市)西部地区的南沙、后塍、中兴、大新一带,当时隶属江阴管辖,其东南部则隶属常熟。沙洲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是江阴、常熟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1924年,在五四运动中积极组织青年读书会的知识青年孙选结识了侯绍裘,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不久,由侯绍裘介绍加入国民党。1925年1月,中共上海地委派共产党员刘重民等人到沙洲一带开展活动,以筹建国民党组织的名义发展共产党员。5月,孙选由中共上海地委批准为中共党员,中共上海地委同时决定建立中共江阴支部。1926年4月,江阴支部改建为中共江阴独立支部,孙选任支部书记。

中共常熟特支的建立。1926年2月,常熟旅沪学生、中共党员李强(曾培洪)受中共江浙区委派遣,回家乡筹建党的组织。李强回常熟后,在进步青年中物色对象,首批发展曾在上海参加五卅运动并因病辍学在家的上海大学学生王耕英、曾雍荪加入共青团,组成了党团混合的中共常熟特别支部,李强任书记。上海大学常熟籍学生、中共党员周文在亦为该支部成员。至1927年春,中共常熟特别支部已拥有共产党员8人、共青团员5人。

中共昆山独立支部的建立。1926年8月,原执教于乐益女中、后来由侯绍裘派往上海景贤女中任教的中共党员王芝九由党组织派遣,抵达昆山,以昆山县立中学训育科主任的职业身份作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王芝九到昆山后,一方面着手筹建国民党昆山县党部;另一方面,根据中共中央有关“在国民党中的我党党员和团员应该成立秘密组织”的指示,建立中共昆山独立支部,由他本人担任支部书记。

至此,苏州(包括吴县)、江阴(沙洲)、常熟、昆山党的基层组织先后建立,开始担负起这一地区革命斗争的领导责任,为即将到来的大革命高潮准备了领导力量。这一段时间,苏州地区党的基层组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发展和壮大党的组织。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苏州各地党组织成员较少,思想理论修养不高,面临即将到来的大革命高潮,普遍缺少地下斗争经验,同工农群众联系也不够。基于此,中共苏州独立支部以乐益女中为依托,先后邀请恽代英、萧楚女、施存统等人来苏州演讲,宣传革命形势,共商革命斗争大计,启迪群众革命智慧,推动党团组织的发展。独立支部成员还通过组织工人学习《资本论浅说》《共产主义ABC》等马克思主义普及读物,从理论上武装党团员和工人积极分子。中共常熟特支经常教育党团员要认清党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强调党团员要有牺牲精神,服从组织安排,自觉遵守党的纪律。中共昆山独立支部以县中为基地,办起集合图书馆,在校内组织时事学习小组、宣传队,传阅《洪水》《新青年》《觉悟报》等进步书刊,团结积极分子,为发展工作打下基础。中共苏州独立支部在乐益女中吸收入党的有教师王芝九、徐镜平、张世瑜,学生沈霭春等人,在其他学校吸收入党的有许金元、汪伯乐等,在产业工人中发展的党员有葛炳元、张春山等。至1925年底,中共苏州独立支部已有党团员24人。

组织领导工人运动。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成立后,即将工作范围扩大到校外,特别是注意深入到产业工人中去。五卅运动以后,苏州城区工人斗争风潮迭起,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成员经常深入工厂,了解工人情况,进行宣传教育,团结工人中的积极分子。1925年12月,天孙丝厂发生劳资纠纷,工人举行罢工。独立支部即派人前往支持,并发动其他工厂给予声援,在浩大声势下,终于使罢工斗争取得胜利。北伐军进入苏州城后,随着国民党行政权力机构的建立,革命运动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向前发展,工会及其他群众团体活动更加活跃。1927年3月22日,共产党员潘志春、舒正基等人领导吴县总工会在草桥中学召开大会,筹备建立苏州市总工会。3月31日,苏州市总工会正式成立后,积极领导工人运动,维护工人权益,发动、组织各行业基层工会。[4]在不到20天的时间内,全市就成立了印刷、电报、电话、菸兑、橱柜、绸缎、洋货、木机、铁机、油漆业、香业、人力车等40多个行业工会,会员达数万人。苏州市总工会的成立,翻开了苏州工人运动新的一页,标志着革命运动走向高潮。

迎接北伐军到来。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从广东挥师北伐。在北伐军节节胜利的形势下,苏州各地工人和农民群众运动高涨,党的组织也有了较大发展。为迎接北伐军的到来,中共江浙区委要求全体共产党员“大大号召群众,做好欢迎、响应北伐军的工作,积极组织宣传队和慰劳队,号召上海工人举行响应北伐的总同盟罢工,积极组织纠察队”。1927年2月,北伐军克复浙江全境,兵分几路向上海、江苏进军。3月21日,中共苏州独立支部会同国民党苏州市党部组成“欢迎北伐军来苏筹备委员会”,邀请和集合各界代表商量迎接北伐军进城事宜,并派代表去江浙交界处与北伐军取得联系。独立支部及吴县总工会党团员组织工人行动起来,保卫工厂、商店,维护社会治安,以积极姿态迎接北伐军。当晚,北伐军进入苏州境内,苏州地区的国共两党基层组织立即发动群众欢迎北伐军,为北伐军当向导做后勤,有的还在军事上策应。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国民党员积极行动起来,发动群众组织纠察队、宣传队,向军阀部队发动政治攻势,进行分化瓦解敌军的工作,使北伐军顺利占领整个苏南地区。北伐军所到之处,国民党机构都公开办公,代行行政职能,维护社会治安,协助组建新的地方政府,做了大量工作。

深入农民开展抗租抗税斗争。1925年10月,共产党员周水平在他的家乡江阴发起组织“佃农合作自救会”,其宗旨为“减轻租额,改良农业,增进农民生产,发挥互助精神及宣传文化,以期社会改进之实现”[1]30。自救会将佃户们团结起来,反抗地主阶级的剥削压迫。周水平带领会员,深入顾山沈舍里、常熟野八庙会等地,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揭露地主對农民的封建剥削,揭示农民困苦悲惨命运的根源,组织农民起来开展抗捐抗税斗争。在周水平的宣传鼓动下,江阴、无锡、常熟三县的佃户纷纷起来抗租,声势浩大,引起地主豪绅的极大恐慌,江阴、无锡、常熟三县的大地主联合起来诬告周水平。1926年1月,军阀孙传芳以“潜谋不轨”的罪名,密令地方当局残酷杀害周水平。临刑前,周水平大呼:“我是周水平,并非盗匪,亦非为个人计,为平民而死,死何足惧!”周水平的英勇斗争,引起了正在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的毛泽东的注意,他在《江浙农民的痛苦及其反抗运动》一文中赞扬了周水平的英勇斗争事迹,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向他学习。

三、苏州地区早期党组织遭受重大损失的原因

从外部因素来看,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远比革命力量庞大,两者一拍即合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精心策划与部署的阴谋和屠杀是大革命在苏州失败的客观原因。自国共合作起,国民党内的右派分子就采取多种手段反对合作,公开进行分裂活动。1927年4月,国民党右派在南京发动“四一〇”反革命事件,中共南京地委、市总工会十余名负责人被捕杀害。4月13日,白崇禧电令苏州警备司令张镇取缔苏州市总工会。当日,苏州市总工会被封闭,各工厂工会被取缔。17日,张镇又命令查封并解散国民党苏州市党部,以共产党员为主体的国民党苏州市党部瓦解。苏南地区如火如荼的革命局面被以蒋介石为首的反革命势力破坏殆尽,国共两党在江苏的合作彻底破裂。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南京从此成为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分共”,步蒋介石之后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不久,苏州、常熟、昆山、江阴等地相继发生反革命事件,大量党的基层组织被打散,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反动派捕杀,党组织和革命力量受到惨重损失。

从党组织自身来看,中共一大《党纲》至中共四大通过的《党章》形成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理论还不够成熟,对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结合中国国情实际推动党组织建设和革命斗争尚处在探索阶段,特别是对在当时中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80%以上的落后国家,只重视城市产业工人支部的建设,而忽视农村支部建设,就脱离了中国的社会实际和革命实际。在蒋介石叛变革命,武汉国民党积极反共的险恶形势下,中共五大于武汉召开。会议通过的《组织问题议决案》做出领导和发动工人群众的决定,但由于在扩大党员数量的同时,对党员的教育与整顿没有跟进,党员队伍的质量和纯洁性得不到保证,直接导致在面对国民党限共分共的险恶形势下,党内许多不坚定分子公开声明退党,有的甚至成了叛徒,党的基层组织也遭到了严重破坏。毛泽东同志就此曾评论:“(这个阶段中)党的组织发展了,但是没有巩固,没有能够使党员、党的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坚定起来。新党员非常之多但是没有给予必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党内混入了大批的投机分子,但是没有清洗出去。党处于敌人和同盟者的阴谋诡计的包围中,但是没有警觉性。党内涌出了很多的活动分子,但是没有来得及造成党的中间骨干。党的手里有了一批革命武装,但是不能掌握住。”[5]大革命失败后,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倒在血泊之中,苏州地区党组织在经受国民党的疯狂屠杀后,并没有被打倒和征服,他们坚强地从失败中站立起来,从失败的痛苦中总结经验教训,顶着腥风血雨,重新领着苏州地区人民群众不屈不挠地进行斗争。

四、几点启示

从1925年5月中共苏州支部成立到大革命失败,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苏州地区的基层党组织团结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给我们今天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尤其是在新时代如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很多启示和借鉴。

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最根本的措施是抓好支部建设。党的组织路线是进行组织建设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针,党的组织路线是为政治路线服务和由政治路线决定的。从党的一大到四大,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从无到有,从不被重视到全面加强,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自身建设过程中的逐步探索,并使党的基层组织初具规模,尤其是党的四大对党的基层组织做出了明确界定,对支部这一基层组织的设置原则、组织制度以及活动方式进行最初的规定,有力地推动了党的基层组织发展。组织建设在革命斗争年代如同党的生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千头万绪,但最根本的措施仍然是抓实抓好党支部建设。要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推动工作重心下沉,把党的有生力量集成到一线,把智慧和资源集中到基层,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支部、党的群众工作落实到支部,才能发挥出党组织的最大优势,让每个支部成为担当作为的“主心骨”、高质量发展的“前沿哨”。

坚持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并重,在培养和提高党员素质上下功夫,是确保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是苏州早期党组织建立的根本,也是苏州早期共产党人进行革命斗争的精神支柱。“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面对北洋军阀、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残酷镇压,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屠杀,大批年轻的革命烈士在苏州、在雨花台等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以抛头颅洒热血的举动诠释了革命者的理想信念。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必须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帮助党员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使每一名党员都成为先进者。苏州地区早期党组织教育的内容有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党的路线和政策、党的工作与时事形势、秘密工作和支部建设原则、革命理想和革命气节等,多数依据形势、环境和对象的不同进行,而严格的党内组织生活、结合城市地下斗争的实践锻炼则是当时党员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这就启示我们,新时代加强党员教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只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组织党员、干部原汁原味学、研机析理悟,才能让新思想像种子一样根植心田,像明灯一样照亮前程;才能确保党中央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推动全党思想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

推动党的方针指示与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每个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党的组织路线是加强组织建设的根本保证,只有做好了党的组织工作,才能保证我们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保证党的组织路线的落实。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落实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的前沿指挥部,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革命战争年代如此,治国安邦更是如此。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和保障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100年的组织建设史告诉我们,越是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越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各级基层党组织越是要主动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尤其是教育功能,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以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党组织必须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尽管时常处在险恶的环境中,但代表群众利益的苏州早期党组织仍然有着广大的革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正是大批共产党员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的献身精神,为群众切身利益而斗争的先锋模范作用,人民群众才不顾反动派恐吓、威胁而选择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中枢在基层党组织。建强建好基层党组织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党的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石。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6]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革命斗争史、艰苦创业史、改革创新史的实践证明,维护好、保障好广大人民群众利益,首要在党的基层组织,关键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只有将基层组织建设得好,才能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革命实践,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中共苏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中共苏州地方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3]卢雄勇.苏商精神及其社会价值[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53.

[4]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组织史资料[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58.

[5]毛澤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10—611.

[6]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84.

(作者系中共苏州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共苏州市委党校副校长)

责任编辑:戴群英

猜你喜欢

基层组织支部苏州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支部联建润“甘泉”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瑶山党支部
发挥好参政党基层组织的履职作用
民进吉林省直联合四支部的“支部经”
众人拾柴火焰高
如何理解党的基层组织任期“新规”
党的基层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