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校园微电影创作中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1-11-13张丽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9期
关键词:微电影成长核心素养

张丽

摘要:校园微电影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让青少年参与微电影的创作过程中,他们在微电影的编剧、拍摄、表演及影片制作中能够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意志力、动手力、学习力,从而提升核心素养,促进全面成长。

关键词:微电影 核心素养 成长

科技日新月异地发展,“短小精悍”成了如今信息时代的特征,“微”时代翩翩而来,微博、微课、微电影等微技术风靡全球,让生活更加方便快捷,让教育和学习随时随地,它们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观、教育观和学习观。微电影是指具有“微时间、微故事”特征的影视短片,能够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且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微电影的传播对青少年的价值观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在校园成立影视社团,组织社团学生创作以校园生活为题材、校园文化为底蕴的微电影,让他们亲身参与剧本撰写、拍摄、演出及影片制作的全过程,从中锻炼各种能力,磨砺自身,茁壮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剧本创作中磨创造力

校园微电影要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对学生要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意义,这些微电影从何而来?首先要选择学生生活的素材,创作高质量的剧本。第一步上网搜集剧本,学习剧本的撰写方法和表现手法,增加对课本剧的感性认识。第二步结合自身体验,对现成的课本剧进行大胆的改编。第三步教师充分肯定学生改编的剧本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们树立了信心后,思路更加开阔,能够根据自己的发现和思考,发掘校园中的亮点事件,自主创作剧本,用别具一格的手法,以小见大,将平凡的事情以不平凡的方式呈现,传播正能量。

如校园内发生过一起真实事件:早上,伴随校园歌声,学生们按时入校,发现满池金鱼一夜之间莫名其妙地死亡,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学校后勤部门调查原因、清理鱼池,最终发现是两名学生不慎将班级消毒片丢入了鱼池。在老师的教育下,两名学生去校长室认错。“金鱼事件”蕴含着三个教育契机:一是主动认错,二是不乱碰不明物体,三是不能随意进入其他班级。事情具有教育意义,若是拍成微电影,必定要将旧事重演,无法避免再次伤害金鱼。只能在剧本撰写上做文章,要利用意境让人联想猜测事情的原委。孩子们经过多次讨论修改,最终以犯错同学为主角贯穿剧本,并采用倒叙的手法一改平铺直叙的通俗,给剧本平添了生趣。金鱼之死的镜头,学生是这样表现的:主角进校发现鱼池旁围了很多学生,刚准备过去一探究竟,却被迎面而来的老师叫去教室。教室里,听到学生们议论纷纷:“一夜之间金鱼全死光了,太奇怪了!学校正在调查呢!”“会不会是谁投毒了?”一连串的话语,让主角的昨日重现:放学,在别的班级翻找出了一个包装袋,里面有一片药丸,走到鱼池边上,将之投入鱼池。如此一来,避免直观呈现鱼池金鱼死亡的画面,也给观众留下悬念。

二、在剧本拍摄中磨意志力

心理学中,意志是指人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善于动员自身的力量去战胜客观困难。校园微电影拍摄时,只有一部摄像机,无法实现同步、多角度拍摄。两人之间的短短几句对话,也要分成好几个镜头完成,有时因为演员不入状态或者场地原因,一个镜头拍上几十遍还难以过关。拍摄影片是极其烦冗复杂的,极为磨炼孩子们的意志力。记得在拍摄微电影《铜娃出行记》中,需要孩子们外出去图书馆、西湖湿地公园、博物馆和儿童公园取景。时至初夏,天已十分炎热,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从早上八点开始,依次从图书馆、西湖湿地、博物馆和儿童公园取景拍摄,一路奔波劳累不说,有时候因为演员表演不过关,一个镜头拍了无数次,孩子们甚至有些灰心丧气。在老师不断鼓励中,在对微电影拍摄热爱的驱使下,在坚强的毅力支撑下,直到繁星满天,他们才顺利地完成了各地镜头拍摄。有时候一部影片所有镜头拍摄完毕,在后期制作时,却发现少了一些锦上添花之笔,于是又开始补拍镜头。时过境迁,很多事情再次做起也并非那么容易,演员的服装和造型要和之前同步,工作量与前期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样是“万里挑一”的拍摄,非常磨炼孩子们的意志力和耐受力。拍摄影片常常“屡战屡败”,只有拥有“屡败屡战”的坚定意志,才能收获“有志者,事竟成”的成功果实。

三、在剧本表演中磨学习力

剧本的表演能充分挖掘师生的创造潜质,磨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演员的表演艺术是微电影的灵魂,校园剧本表演没有专业的演艺教师指导,只能在自身的摸索中前行。演员们首先得研读剧本,深入了解剧本内涵,领会角色性格特征,揣摩角色动心理活动,极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将角色的特征从文字转变成行动,让剧本从纸上活灵活现地游到舞台上。辅导教师的指导虽然重要,但学生只有在亲力亲为中去体验、感受,才能正确把握表演的技巧和方法。

如课本剧《classmates》,剧本中的每个人物都有各自的性格特征,Mike的顽皮捣蛋、Mary的善良可爱,Teacher的严厉,Jack和Tim的乐于助人。在表演过程中要用表情和动作来表现每个人物的特性,每一句台词要从表情、动作、心理活动这几个方面去琢磨。如,Mike用Tim的橡皮砸Jack,Jack误认为是Tim干的,Jack被砸的恼火,Tim被冤枉之后的愤怒,这些语气和表情都要演员去推敲想象,再演绎出来。最后Mike主动承认自己所为,那种得意挑衅的神情要表现到位才能体现出Mike的刁蛮任性。在Jack与之追逐之下,Mike摔伤了腿,那种疼痛难忍的表情也需要演员去领悟并准确地通过神态和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孩子们感觉自己演绎得不生动时或者某个表情、动作表现不到位时,会主动学习电视剧中演员的演绎技巧,相互交流提出意见,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演绎水平。表演中无论动作、表情都要去想象,并不断地学习演练,最终将这些淋漓尽致地表演出来,孩子们从中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

四、在影片制作中磨动手力

后期制作是微电影诞生的收官环节,拍摄好的微电影镜头需要经过视频编辑软件加以编辑、美化才能成为一部完整的影片。视频的后期编辑绝非是视频片段的简单拼接,它会涉及视频明暗度调整、画面大小调整、视频长短的剪切、视频的配音及视频特效制作等技術。因此,随之而来的,孩子们要掌握一系列的相关软件,如视频制作软件、视频格式转换软件、录音软件、音乐剪辑软件等。同时,视频的编辑还需要结合剧本的表达方式和结构特点,选择不同的叙述方式呈现视频镜头,甚至需特效处理才能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

比如在微电影《金鱼怎么了?》中,主人翁要回忆几天前发生的一幕:将不知名的小药片丢入鱼池。这个视频片段需要做一些特效处理,如视频黑白色等,让观者一看便知是回忆场景。通过反反复复的制作、修改、编辑等,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都会得到相应的培养和提高。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微电影成长核心素养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微电影”的作用研究及传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