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正面管教班会课”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案例研究

2021-11-13许素莹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自主管理能力案例素质教育

许素莹

摘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笔者的教学工作经验,并提炼“正面管教班会课”的案例进行阐述,分析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现实意义,并给出了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相关对策,总结了学生与教师在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自主管理能力;素质教育;案例

一、案例描述

(一)案例背景

在我们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常常会遇到学生各式各样的问题,比如没有完成作业,带零食和玩具回学校,排队时总是拖拉爱讲话,等等。我们总是避免不了批评学生,给学生立下规矩,不准这样,不准那样。在各种“不准”之下,也许短期内学生看起来真的“乖了”,但事实上,不久后他们又会出现各种问题。

其实,不是我们的学生不够听话,而是身处经济飞速发展、网络信息日益更新的时代,现今的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知识面更加广泛,接触信息的方式也更为多样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的成长发展自然会更凸显个性,具有更多的可能性,他们也渴望有更多自我做主的机会。因此,教师的教育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在此背景下,结合当代学生的特点,笔者尝试对五年级学生开展正面管教班会课,借此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班容班貌。接下来,笔者谈谈其中一次正面管教班会课的情况。

(二)案例过程

第一环节:围成半圆。一上课,笔者说:“同学们,又到了我们一周一次的班会课了,准备移桌子,围半圆”。学生马上来了兴趣,兴致勃勃地行动起来。围桌子的过程也从第一次的手忙脚乱、耗费大量宝贵的时间,到现在的互帮互助、井然有序、全程耗时仅需1分23秒。

紧接着,笔者又说:“我需要一位小助理,帮我传递发言棒,发言棒在谁手上,谁就可以发言。”选好小助理后,笔者围绕着刚刚在围半圆过程发生的情况向学生提问,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两个问题进行思考总结:①“在围半圆的过程中,我们做到四个标准了吗?”②“下次我们该如何改进呢?”

第二环节:致谢。致谢的目的在于营造积极的气氛,并教给学生给予和接受致谢的重要生活技能。一开始,学生大多数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露羞涩,不好意思开口。也有的学生两眼放光,看看教师,又低下头,仿佛在和内心那个羞涩的自己做斗争。在笔者鼓励的目光下,一位小男孩勇敢地举起了手,向帮助过他的同学致谢。有了第一位学生的致谢,其他学生也受到鼓舞,纷纷举手,参与到致谢环节中,气氛渐渐进入佳境。

第三环节:根据班会议程,头脑风暴提出解决办法。笔者根据近期班级里出现打架、带零食玩具回校的现象,制定了本次班会课的议程:1. 如何制止打架行为?2. 如何制止带玩具、零食回学校行为?在课堂上,笔者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①“同学们,面对这些行为,你的感受是什么?”②“你们喜欢怎样的班级氛围呢?”③“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做到呢?”通过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开展头脑风暴。学生踊跃发言,纷纷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建议,由班干部对这些建议一一记录,并進行整理。最后,全班一起投票选出可行的建议,作为日后约束不良行为的规定。

(三)案例诠释

在过去几年的学习生活里,学生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所以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首先要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因此,这次班会的目标是:鼓励学生表达,转变思维模式,从“听老师说教”变为“我要主动解决问题”。接下来谈谈每个环节设计的意图。

第一环节:围成半圆。学生面对面,营造相互尊重的民主气氛,人人都有平等说话的权利,友善倾听。这既是《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德育内容之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也可以避免传统班会课学生开小差的情况。

第二环节:致谢。笔者也曾思考这个环节的意义。但当笔者真正参与到这个环节中时,便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正如琳·洛特在《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提到“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是的,假如一个学生没有归属感,认为事事与自己无关,那么他将很难融入班集体,班级荣誉感更是无从谈起。而致谢环节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感谢者学着用感恩和爱的目光看待日常,被感谢的学生受到了鼓舞,产生了归属感和价值感,使得整个班级的凝聚力达到了前所未有高度。在这样的班级里,学生产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班容班貌自然得以提升。

第三环节:根据问题,头脑风暴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对学生的三个提问的核心分别是:①谈感受(发现问题);②你想要什么样的班级?(制定目标);③怎样做(定规矩)。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把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二、案例结果

这样的班会课,打破了传统形式,从“老师要学生解决问题”变成“学生要解决问题”,对教师来说,从制定者变成了引导者;对学生来说,从执行者变成了制定、执行一体者,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同时,这些由学生提出来的建议不仅角度和举措更加丰富,学生的接受度也更高,实际操作起来更加容易。

经过多次训练,学生可以熟练地从多角度进行思考,继而提出有效的建议,如自身应该怎么做、班干部应该怎么做。这样的班会课带来的效果也是日渐显现的。班会课后,若再一次发生不良行为时,学生还是习惯性地第一时间求助教师,这时笔者会引导学生运用班会课的约定,引导班干部去处理问题。渐渐地,班干部能够直接告诉笔者事件处理的过程和结果。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学会了管理。当班中出现了不良行为,同学之间互相劝告,班干部们会及时出面制止,并按照班会课制定的规则进行处理,最后向教师汇报处理的过程及结果。而“犯错”的学生经过被劝告、被监督,也能意识到问题,管理好自己,不再“犯错”。学生在自我管理和班级管理的双重监督下,再犯的次数明显少了许多。开展班会课一个学期后,学生的变化让笔者惊喜不已,他们变得更加自律,班干部们变得更加有担当和责任心,处理起班务来游刃有余,班级的班容班貌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教师减轻了日常管理的负担,可以说,达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

三、教学赏析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遇到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如:在提出让学生开展头脑风暴,一起提出管理班级的建议过程中,总有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羞于开口。针对这部分学生,笔者了解后得知他们一方面是因为害羞,不敢开口;另一方面是因为当下想不到可行的建议,不知言何。因此,在后期举行的班会课上,笔者会提前两天把中心议程告知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思考时间,也允许课前组内互助,相互交流,在组员的帮助和鼓励下,这部分学生也开始积极参与到班会课中来。

正面管教班会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学会自我管理的平台。当我们把小学生管理日常中频繁出现的问题放在班会课,让学生进行讨论,把这些问题处理权交回给学生自己,加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则越来越强,随之收获的,是学生在独立思考能力、集体互助意识、自我约束管理等多方面的成长。

总而言之,班级管理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与努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作为“授人渔者”,更应该多学多思,用更加科学、契合时代的方法教育学生,继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让他们能更客观地直面成长过程中的波澜起伏,更自信从容地书写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

猜你喜欢

自主管理能力案例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提升初中生自主管理能力研究
提升中职生计算机教学中的自主能力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研究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