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烟火气”场景营造的小城镇更新路径
2021-11-13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廖文秀李瑞
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廖文秀,李瑞
一、引言
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要重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作出了重要部署。2021年3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镇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列入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发展纲要中。
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半数城镇化”时期,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2021年,根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了63.89%,意味着十年间我国城镇化率的增长超过了13%,城镇化为城镇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从发展阶段看,我国城镇化水平已接近70%,处于城镇化中后期阶段,根据“诺瑟姆”曲线,城市城镇化的速度将逐渐放缓,大规模的增量建设时代已经过去。随着我国主要社会矛盾的改变,高质量的城市发展建设成为必然要求,城市规划的价值观也从“效率优先”向“以人为本”转变,在更加关注社会公平的趋势下,从人的需求出发对城镇存量空间进行提质改造,是未来一段时间城镇规划建设的重要工作。
二、场所、场景与场景营造
马修·卡莫纳提出,“场所”是要素的组合,由形式、活动和意象构成。 “场所”理论引入城市设计,对塑造具有吸引力的城市空间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却无法解释为什么相似的城市场所设计模式无法形成相同的城市活力。
“场景”一词源于电影拍摄术语,原指戏剧或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的场面,包括对白、场地、道具、音乐、服装和演员等在内的多重元素,以及传递给观众的信息和各种感觉。“场景理论”中,城市不同场景是由不同的舒适物①(Amenities)构成的,舒适物之间相互关联,形成涵盖各类功能并代表一定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舒适物系统。
特里·尼克尔斯·克拉克②认为,场景由邻里、物质结构、多样性人群、前三个元素以及活动的组合、场景中所孕育的价值等五个要素构成。丹尼尔·亚伦·西尔在《场景—空间品质如何塑造社会生活》一书中提出,场景所孕育的三个关键价值是真实性、戏剧性和合法性。对于真实性的理解,在于场景会引发参与者思考“自身”的本源和“我”真实的认知与想法,比如“我是外地人”或者“我喜欢这样的氛围”;戏剧性在于“我”所展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比如“我对他人很友善”或者“我爱炫耀并吸引人的注意”等;而合法性并非字面所理解的“合法”,而是指个人出于道德和信仰的层面所获得的满足感,比如“成为领袖”或者“追求公平正义”等。从这三个价值来看,场景所营造出的空间氛围会引发参与者的思考,并进一步影响参与者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参与者的行为秩序会进一步的丰富和固化空间与设施的特征,中间维系的纽带就是场景的文化价值。因此,对于特定场景的塑造,需要从场景的功能性、交往性和文化性入手。
三、“烟火气”场景营造实践:云梦县伍洛镇
(一)破题:传承千年的滨水商贸重镇
云梦县伍洛镇位于云梦县东南部,镇域范围内古楚王城河、洛阳河、女儿港等河流纵横交错,镇区依水而建。自南宋建镇至今,伍洛镇历来是商贸活动丰富的重镇,明代设有巡检司,清代设有驿铺,女儿港、伍子胥的故事千古流传。时至今日,伍洛镇仍是云梦县内生活氛围最浓郁的乡镇之一。2020年,伍洛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在云梦县各乡镇中位列第一(除城关镇外),银丰街、沿河街、孝武广场等镇区主要街巷及公共空间人流周期性集聚。镇区内“三横三纵”的路网结构明显,沿河路沿线分布了镇区内的主要公共服务设施,而以孝武广场为中心聚集了镇区内的主要商业设施,形成了镇区内生活气息最为浓郁的片区(如图1)。
图1 伍洛镇区主要服务设施分布情况
(二)立意:“烟火气”场景营造
城镇场景是城镇生活的发生地与城镇活力空间的聚集地,最能展现城镇魅力与吸引力,而“烟火气”是一个城镇最本源、最真实的生活气息。针对伍洛镇区的建设现状,提出以孝武广场为中心打造具有“烟火气”的城镇场景,来展现伍洛镇作为传承千年滨水商贸重镇的城镇风貌缩影。
(三)构思:功能性、交往性和文化性的整体营造
1.完善功能性,形成多样化的生活与消费空间
目前伍洛镇内以沿河路为轴聚集了城镇的主要公益性服务功能,如行政办公、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这些功能空间仍以承载单一的“一过式”生产行为为主,并不能引起人们长时间的逗留。一般来说,居民日常生活与消费行为更多地集聚在以商业服务、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等功能为主的空间内,功能越多元化,人们在场景中逗留的时间就会越长,场景内进行的活动行为就会越多样化,空间活力就更强。
因此,规划提出增强场景的功能性,运用功能植入的更新方式,在以商业功能为主的孝武广场商业片区利用空闲地植入文化活动、体育休闲等功能,新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长廊、室外休闲卡座、健身设施等舒适物;运用综合整治的方式对现状沿街商铺、孝武超市和集贸市场进行提档升级改造,植入旅馆、特产商店、餐厅、街旁流动摊位等设施,并在设施的连接地带配置生态停车位、活动广场、街头公园等,以多样化的舒适物设施组织多样化的生活和消费空间。
2.提升交往性,强化公共空间的开放性
在具有“烟火气”的场景里,空间与参与者、参与者与参与者之间都有着强烈的交流互动,这有赖于空间的开放性和可达性。通过分析孝武广场商业片区的通达性来看,桥头街和银丰路承担了主要的机动车通行功能,沿街界面的通达性最好,公共性最强;街区内部人行交通混乱,尤其背街界面受现状沿街商铺的阻隔,通达性较弱,对人流的吸引力也较弱。为激活背街面的公共空间,规划选取桥头街和银丰路的交叉口处作为公共空间序列的节点,拆除桥头街和银丰路沿街部分建筑形成开敞空间,并设计文化长廊引导人流向文体中心和活动广场移动,将原有的沿街单面商铺改为双面商铺,以文体中心为核心形成人群交往的主要空间(如图2)。
图2 孝武广场片区现状空间可达性(左)及梳理后交通流线(右)
3.丰富文化性,提升场所的品质与归属感
丹尼尔·亚伦·西尔认为,场景能给人带来“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来自三个层面:提供各种社会活动;足够的包容性让人尝试新的东西;以及当地的美学特质让人为此感到骄傲③。可以看到,除了丰富多元的功能和利于交往的空间外,场景所提供的文化性和美学特质也是激发参与者归属感的重要因素。
伍洛镇在营造城镇场景时,紧扣“滨水商贸重镇”的特色,将水运文化、商贾文化、市井文化及伍子胥的传说故事有机融合,通过营造叙事性场景,强化文化符号,增加可停留空间的方式,将文化价值物化到公共空间设计中。通过空间叙事,伍洛镇区以县河滨水休闲景观带为轴,沿滨水界面组织女儿港文化公园、伍洛水景步道、水岸口袋公园、镇标文化广场等公共空间,以景观场景插叙和并叙的方式激活公共空间的场景序列。在强化文化符号方面,将“菊花投身女儿港”的传说故事元素植入石凳、地面浮雕、景观小品设计中,不断强化在地文化。在增加可停留空间方面,规划拆除各类违规搭建,规范目前无序的流动摊贩、宅前屋后家禽散养等,整理出一定的公共空间设计为可交往的活动场所。重点依托孝武广场商业片区形成镇区的公共活力中心,保留早市、夜市等人气较高的活动,并通过增加休闲座椅、规范临时摊贩、打造口袋公园、组织文化活动等方式,提升居民参与场景的舒适度,从而延长居民的停留时间,形成具有“烟火气”的场景空间。
四、结语
将场景营造理论运用于小城镇更新,通过改善空间品质来塑造社会方式,可以激发城镇发展的内生动力。大量实践证明,由充满艺术气息的社区、具有人文活力的商业街、活动丰富的文化广场等舒适物设施构成的具有“烟火气”的城镇场景,可以形成更具有吸引力的生活氛围,丰富多元的城镇功能与市民活动,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场景,而其所承载的价值取向,更吸引着认同其价值取向的人力和资本集聚,从而推动城镇的持续繁荣。伍洛镇的更新改造,将镇区的物质空间与其中的参与者作为有机联系的整体考虑,从场景的功能性、交往性和文化性入手探寻了“烟火气”场景营造的路径,也为同类型的小城镇更新项目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借鉴。
注释
①舒适物一词源自经济学,通常指使用或享受相关商品和服务时能带来愉悦,但很难量化的东西,如歌剧、公园、舞蹈俱乐部、清洁的空气、温暖的天气等。
②特里·尼克尔斯·克拉克(Terry Nichols Clark),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终身教授。
③内容引自《每日经济新闻专访城市场景理论提出者丹尼尔·亚伦·西尔:场景营城,是一种城市发展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