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动脉瘤破裂脑出血患者入院时HbA1c、Lac及PD-1水平与预后不良的关系*

2021-11-13洪德瑞陆占英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1年21期
关键词:脑组织出血量脑出血

汤 伟,洪德瑞△,朱 蕾,陆占英

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1.急诊医学科;2.神经内科,安徽淮南 232007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aSAH)是临床急诊较为常见的脑出血类型之一。临床调查发现,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主要为脑损伤以及继发性神经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同时也给临床的诊治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1]。糖化血红蛋白A1(HbA1c)对患者最近6~8周的血糖水平具有显著的指示性作用,相比常规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其稳定性较强[2]。有研究指出,较高的HbA1c水平对于患者的脑组织损伤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动脉血乳酸(Lac)通过对机体的糖代谢、血液循环以及周边组织供血情况的影响,对于动脉瘤破裂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 主要表达于患者的抗原呈递细胞,对于患者免疫系统的调控具有负性作用,通过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而影响患者局部病灶部位的疾病进展[4]。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急诊动脉瘤破裂脑出血患者入院时HbA1c、Lac及PD-1水平与其预后不良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前瞻性研究的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动脉瘤破裂脑出血患者9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5例,女47例;平均年龄为(50.93±7.31)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23.18±1.39)kg/m2;根据多田氏公式,中量脑出血(出血量在10~30 mL)患者39例,少量脑出血(出血量不足10 mL)患者53例;入院神经系统功能(Hunt-Hess)评级[5],Ⅰ~Ⅱ级患者49例,Ⅲ~Ⅳ级患者43例;责任动脉瘤为前循环患者70例,责任动脉瘤为后循环患者22例;开颅手术(夹闭手术)33例,血管内治疗40例,联合治疗患者19例;根据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6]分析,预后良好组(MRS评分在3分以下)患者55例,预后不良组(3分及3分以上)患者37例。另选取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1.12±7.44)岁;平均BMI(23.25±1.56)kg/m2。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论证通过。

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动脉瘤破裂脑出血诊断标准[7];(2)年龄18岁以上;(3)发病时间小于6 h;(4)格拉斯哥昏迷指数在6分以上;(5)所有患者均为中量或少量脑出血。患者排除标准:(1)有急性心功能不全、先天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等非冠状动脉狭窄所致的心脏病,或已发生心力衰竭者;(2)有脑血管病、肝肾功能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2型糖尿病、活动性肺结核或恶性肿瘤、急性感染、慢性感染急性发作、严重精神疾病者;(3)年龄不足18岁。

1.2仪器 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为奥迪康AC6601型,床旁血气分析仪为丹麦RADIOMETER ABL700型,流式细胞仪为Moflo XDP型。

1.3方法

1.3.1血液HbA1c水平检测 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后,即刻采集肘静脉血2 mL,EDTA抗凝处理后,采用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患者的HbA1c水平。

1.3.2动脉血Lac水平检测 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后,采集桡动脉血,采用床旁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

1.3.3PD-1水平检测 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后,即刻采集肘静脉血4 mL,在静脉血标本100 μL中分别加入20 μL荧光标记的鼠抗人单克隆抗体CD4以及藻蓝蛋白标记的鼠抗人单克隆抗体CD8进行孵育20 min,使用纯水稀释10倍后,离心15 min,取上清液,加入500 μL PBS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D-1水平。

1.4观察指标 (1)分别对观察组及对照组的HbA1c、Lac及PD-1水平进行比较。(2)分别对预后良好组以及预后不良组患者的HbA1c、Lac及PD-1水平进行比较。(3)分别对预后良好组以及预后不良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责任动脉瘤位置、Hunt-Hess分级、治疗措施等的差异进行比较。(4)采用Logistic分析对患者造成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2 结 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bA1c、Lac及PD-1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HbA1c、Lac及PD-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HbA1c、Lac及PD-1水平比较

2.2不同预后组患者的HbA1c、Lac及PD-1水平比较 预后不良组患者的HbA1c、Lac及PD-1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不同预后组患者HbA1c、Lac及PD-1水平比较

2.3不同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预后良好组以及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Hunt-Hess分级、治疗措施以及出血量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表3 不同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2.4不良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通过对不同预后的多因素进行分析,患者的年龄大、Hunt-Hess分级较高、治疗措施为开颅、出血量较大及HbA1c、Lac、PD-1水平较高均是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详见表4。

表4 不良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有研究报道显示,在动脉瘤破裂脑出血患者的疾病进展中,炎性反应水平可促使免疫细胞进入患者的脑组织中,进一步造成脑组织的损伤适应性反应,造成神经元细胞的进一步损伤[8]。就目前的研究而言,从动脉瘤破坏脑出血患者免疫功能的角度,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的研究较少[9]。本研究中主要通过分析动脉瘤破裂脑出血患者HbA1c、Lac及PD-1水平以及这些指标在不同预后患者中的差异,为临床预后分析提供新的依据。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HbA1c、Lac及PD-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不良预后组患者的HbA1c、Lac及PD-1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01)。有分析认为,脑出血患者入院后的血糖水平在早期脑损伤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脑出血患者的疾病进展中,由于脑组织的损伤可能会对某些代谢过程产生影响,进一步增加血肿对于周边神经元细胞的损伤,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负面影响[10]。陈琰姝等[11]对脑出血不同预后患者的HbA1c水平分析发现,随着患者不良预后风险的升高,患者的HbA1c水平呈现显著升高趋势,与本研究一致。在脑出血的病情进展中,由于脑组织的氧气供应以及能量供应的显著降低,患者Lac水平显著升高,这在以往的研究中已被证实[12]。血清Lac对于脓毒症以及心肌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在疾病的进展中,Lac水平的升高与血管的痉挛以及弥漫性出血显著相关。而本研究在对患者血液Lac水平的分析中,采用的是动脉血,动脉血中Lac水平更有助于评估脑组织的损伤[13]。在本研究中,随着患者预后的不良进展,患者的Lac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局部病灶部位的脑组织的无氧呼吸作用显著升高。曲鑫等[14]在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Lac水平的分析中发现,患者的生存情况与Lac水平呈现负相关,与本研究相互印证。在生物学中,PD-1阳性的T细胞通常被认为是较为疲惫的效应细胞,通过对患者的功能效应以及扩增指数的降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脑组织细胞的扩增[15]。而在本研究中,随着患者PD-1水平的显著升高,提示患者脑组织的免疫功能显著呈现疲劳状态,而对于局部病灶部位的炎性反应及其代谢产物的清除能力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患者的不良预后风险。

在不良预后的多因素分析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免疫细胞对于局部组织的清除血肿能力下降,患者不良预后的风险明显升高。而随着病情的加重,同时在开颅手术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下,患者的不良预后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有研究报道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抗打击能力显著降低,同时患者的血管脆性显著增强,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水平显著升高,而随着疾病的进展,其不良预后造成的局部病灶部位的缺氧状态显著加剧,对于患者具有负面意义[15]。随着出血量的显著升高,局部病灶部位的炎性反应加剧,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负面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急诊动脉瘤破裂脑出血患者入院时HbA1c、Lac及PD-1水平与其预后不良明显相关,年龄较大、开颅手术、出血量较大以及Hunt-Hess分级的升高会造成患者的不良预后风险明显增加。

猜你喜欢

脑组织出血量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电针对慢性社交挫败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组织p11、5-HTR4表达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颅内减压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尿激酶对脑组织影响的研究进展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