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专业本土特色课程
——《湖湘传统音乐文化鉴赏》的教学改革探究

2021-11-13

戏剧之家 2021年31期
关键词:湖湘湖南音乐

余 雯

(湖南城市学院 湖南 益阳 413000)

“立足于地方,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之本。本科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科建设,应以地方文化、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本科院校要办成有区域特色的院校,就要立足于本土,加强增设结合地方人才需求的实用性强、应用面广的课程。

湖南城市学院音乐专业开设的《湖湘传统音乐文化鉴赏》就是典型的本土特色课程之一,该课程结合湖湘音乐教育现状,选取湖南境内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音乐文化遗产——湖湘民歌、湖湘戏曲,以及湖湘曲艺等相关内容进行教学,实现了音乐文化的民间传承和本科院校的系统教研之间的良好对接。笔者长期担任《湖湘传统音乐文化鉴赏》课程的教学工作,并结合自己多年的课程教学实践,总结几点关于该课程教学改革的举措,旨在更好地开展教学。

一、教材的选择应注重湖湘本土特点

湖湘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中国文化演变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与中国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紧密相连,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湖湘传统音乐文化作为湖湘文化结构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要素,它植根于湖南民间,是具有草根性文化特质的音乐。

教育需要适合的教材,寻找富有地域色彩的本土音乐资源,考察并研究本土资源的教育价值,从而为音乐教育的本土化提供后备资源,这是音乐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2016 年,湖南城市学院的音乐专业多名一线教学人员汇聚一起,结合本土音乐教育现状,选取湖南境内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音乐文化遗产,共同编著了《湖湘传统音乐文化鉴赏》一书。该书较全面地反映了湖湘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是典型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实用教材,现已运用于教学。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艺术鉴赏是以艺术作品为对象的审美接受活动,它的重要意义在于,鉴赏者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只会装盛艺术信息的容器,而是积极的、主动的、能够根据作品提供的艺术信息在头脑中重新营构出艺术形象体系的创造者。

《湖湘传统音乐文化鉴赏》课程不是单纯的欣赏课,实现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就可以了。其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能了解湖湘本土的音乐文化常识,对湖湘本土音乐类别、特点和文化内涵有大致的掌握,积累素材,为今后服务地方教育、地方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打基础;并掌握研究和分析地方音乐文化的方法和理念,加深对发现和利用当地音乐文化资源、加工文化产品的能力和对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能力。

所以,从以上来看,并结合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湖湘传统音乐文化鉴赏》课程教学内容应包括湖湘地理、湖湘历史、传统音乐理论、作品分析等,并加强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内在联系,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一)注重作品的分析能力

一首乐曲的产生,严格来说,它是人民群众长期集体创作的成果。因为作者在创作中所需要的音响素材,大都来自民间,都是从各个生活角落中提取的。因此,我们只有了解乐曲的写作过程和创作手段,才能了解音乐的表现方法,才可能去欣赏音乐,理解音乐。

音乐专业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的音乐理论课程,具备了一定的分析作品的能力。但涉及到很多音乐理论方面的知识,学生就会感觉乏味、枯燥,学习兴趣也会大大降低,这就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及教学形式的丰富多样。随着对知识点的熟悉掌握,以后一边欣赏音乐,一边学习这些音乐知识就会感到它们渐渐变得不那么陌生,易于理解和有趣了。

在讲授“湖湘小调”这部分内容时,就特别强调作品的调式分析。这是由于小调不受劳动的直接限制,加上有民间职业或半职业艺人的加工和演唱,使小调的表现手法比号子、山歌更多样,旋律更细致、曲折、优美,作品专业性更强。

在湘中的益阳、邵阳和湘东的长沙、株洲等部分地区小调主要体现以“la-dol-mi-sol”为主要音调结构的“湘羽”调式。这种“湘羽”色彩,微升的徵音别有风味,具有一种纯朴的民歌风格。除了一部分民间歌曲外,在湖南花鼓戏唱腔中使用得更为普遍,成为湖南民间音乐风格的一种标志。而湘西的桑植等地却不再流行这种“湘羽”调式,而是一般的五声羽调,这是湖南民歌中另一种占有重要地位的旋律现象,它与三度结构的“湘羽”,形成了本地区调式共性相同但个性相异的两类民歌音调风格,再加上为数众多的五声徵调旋律,便形成了湖南民歌音调的三种基本类型。从更大的地域范围看,其中的两类,即五声羽调和五声徵调又在整个西南地区民歌中使用得十分普遍。

如果不是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反复比较研究,就不会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和特点,这从某种程度上也指导了学生对其他地方音乐作品的分析,并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

(二)注重音乐与地理、历史、文化的关联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展衍,无论人类社会历史如何发展,都与地理环境紧密相连。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带有不同风格的音乐文化,地理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制约着音乐文化。山区、丘陵等地高腔山歌繁多,湖区的渔歌则应运而生,江面、湖面水路复杂,当地船渔号子表现丰富,这都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湘中地区益阳地理位置处于湘鄂边沿,因此有湘汉语系交汇地带。如南县西部、北部,沅江西部,安化、桃江东北部,在这些交汇区域多少体现了湘汉语系交汇地带的语言、音乐的色彩、风格上的双重性。

湖南位于长江中游南岸,自古以来就与湖北有紧密的联系。春秋战国时期,此地属楚国辖境,故民尚楚风,地袭楚俗。湖湘文化应运而生,从源头看,它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文化。它最古老的源头肇始于先秦时期流放到湖南沅湘地区并在汨罗投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此后至唐代,这种精神或者思想文化的薪火在湖南几乎找不到明确的著名传承者。直到北宋的周敦颐才以“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将其发扬光大,随后便绵延不绝。

兼收并蓄、沉稳平和与旷达浪漫是湖湘文化的主题。南洞庭是益阳的“鱼米之乡”,益阳南县百余年历史就是人傍湖而居,因湖而繁,其文化的包容性、互补性较强。丰裕的生活带来平和沉稳又旷达浪漫的气质,较一般定义的农耕文化更有其包容与创新。湖湘文化田园牧歌式的浪漫,又是这种丰衣足食的农耕文化的另一面。益阳是花鼓戏窝子,无论老少几乎每人都可以唱几段《西湖调》,忙时务农,闲时唱戏,逢年过节邀几户人家就可以唱一台大戏。因此,当地的民间职业剧团十分活跃,花鼓戏曾经流行一时。

在教学过程中,把音乐与当地历史、文化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分析,对于他们研究其他地方音乐是十分有意义的。

(三)注重与其他课程的交叉

音乐的艺术感染力来自它独特的艺术个性,地方音乐文化是当地历史文明的见证和精神文化的象征,它为生活在本土上的音乐创作者提供其独享和坚实的个性依据。分析它的音乐特点,提炼它的特色音调,对当地民歌进行不同形态的改编,对一些典型的音调,进行模仿写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多唱、多听、多分析、多写的训练,学生一方面提高了写作歌曲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较好地传承和发展了当地的音乐文化。

可将《湖湘传统音乐文化鉴赏》课程与《歌曲写作》课程结合学习,在《歌曲写作》课程中,学生音乐语汇相对贫乏,如果很快就进入实质性的音乐创作,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写作歌曲之前,教师最好配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一些训练。例如,熟悉并背诵湖湘不同地区的民歌、戏曲经典曲调,以丰富他们的音乐语汇。通过对地方民间音乐进行研究、学唱,熟悉并掌握当地的音乐素材,为歌曲创作积累了丰富的音乐语汇。

三、考核方式的创新

《湖湘传统音乐文化鉴赏》课程评分包括平时成绩和课程论文成绩两个环节。平时成绩除考勤外,还包括学生对自己生源地传统音乐文化的调研,并做成相关演示文稿进行讲解,回答现场老师的提问,为最后提交的课程论文做准备。

课程论文要求以学生自己生源地的民间音乐作为研究对象,可以是当地民歌、戏曲、曲艺其中的一种,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其音乐特点、探究其文化底蕴以及与当地民俗联系。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对于自己生源地的历史、语言、风俗等更为熟悉,有助于音乐研究的展开。

四、结语

《湖湘传统音乐文化鉴赏》课程不同于其他音乐理论课,它是本土特色课程。将本土音乐文化纳入高校音乐教育,把当地音乐教育与地方音乐文化相结合,优化了本科院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传承了本土音乐文化。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专业《湖湘传统音乐文化鉴赏》课程的教学改革,如何更有效、更适应学校的办学特色,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是值得从事相关课程教学与科研的广大教师深入探讨的课题。

猜你喜欢

湖湘湖南音乐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湖湘扫描
湖湘扫描
湖湘扫描
湖湘扫描
岁月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