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话语建构的语用原则

2021-11-13龙胤奭

新闻前哨 2021年5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民生主持人

◎薛 锋 龙胤奭

相比较于传统时政新闻节目,民生新闻节目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类新概念新闻节目。民生新闻节目需要反映民众生活事件的真实性,但是由于个别节目主持人对话语建构语用原则的运用出现偏误,例如词汇运用不准确,表述过于简略或加入过多的语气词等问题,从而造成受众对媒介信息理解困难或者失误,甚至给新闻媒体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对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话语建构语用原则的使用进行研究和规范,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

一、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话语信息的适当原则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对已有的媒介信息进行语言组织时,为了达到将媒介信息传递给受众的话语目标,需要将信息用话语组织的更加完整合适,我们称之为“适当”。只有在每一次的话语组织建构过程中,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都遵守这个原则,才能将媒介信息传递的更加完整准确。为此,我们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话语建构中这种语言构建方式和其相关要求,称之为“适当原则”。

(一)保证话语的信息量

民生新闻节目中,主持人话语的信息量,指代的是新闻信息的数量,要求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话语表达的信息量不能高出民众的需求。通常而言,要求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话语组建的时候,不能过于简略,造成信息不全的现象,应该知道多少信息,就传递多少信息。也不能加入过多的赘语,同时不能建构过于冗长的信息,要凝练,帮助受众轻松接受新闻信息。

保证话语信息量的同时,也要求主持人在话语建构的时候,传递的新闻信息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针对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量。“有的时候,发话人却误认为在话语交际中向受话人灌输的信息越多越好,从而在进行交际时对受话人进行漫无目的的‘信息轰炸’”。

(二)话语信息词语建构的恰切性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话语建构由许多词语共同组成,而词语本身就具有多样性和多义性,主持人在话语组织时,需要斟酌表达的用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话语建构时,有时仅仅是用错一个词,传递的新闻信息将会是截然不同。而在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话语构建过程中,容易受到几个方面的干扰。一类是地域方言词汇和网络词汇,另一类是词汇本身的含义不符合语境。

2016年夏季,集中反映湖北抗洪救灾系列报道,在湖北电视台《湖北卫视》播出时,在报道中,主持人是这样构造一句新闻话语的:省委省政府选派了101个省直工作组,奔赴各个灾区帮助生产自救、恢复重建工作。在这句话语信息中,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运用恰切性的表达,传递当今和谐社会的要求。在这句话中,主持人的话语建构使用的是“帮助”而不是“指导”。这更能体现出党和政府与人民生活幸福稳定是帮扶关系,而不是居高临下阶级关系,反映出和谐社会的新闻信息。

二、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话语信息的有效原则

话语信息的有效原则,媒介信息能够达到传递的目的。有效是话语建构的最基本的要求,通常从四个层次来衡量有效:第一,信息层次,指的是要及时有效的传递信息。第二,情绪层次,指的是双方情感产生交流的期望。第三,态度(立场)层次,指的是建构的信息能够引起对方态度(立场)的转变。第四,行为层次,也是最高层次,指信息接受者按照话语的意愿去实施行为。

(一)话语信息的真实性

民生新闻区别于民生消息最明确的要素条件就是真实。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话语建构要以真实为先,如果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话语建构缺乏真实性,就很容易造成典型的“塔西陀效应”,这种效应便是一个话语信息失去真实性的主持人,无论传递的是真实的信息,还是虚假的信息,受众都会认为这个主持人传递的信息是虚假的。媒介信息要具有真实性,要求主持人建构的话语要与新闻事实相符合。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话语建构中,若不能传递具有真实性的话语信息,轻则干扰新闻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收理解,重则降低媒体的公信力,危害社会稳定,带来灾难性后果。

例如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2007年7月8日报道的新闻“纸做的包子”。此则新闻信息传递出北京朝阳区东四环附近的早点铺中,发现有用肥肉掺杂废纸箱做馅儿的小笼包售卖,从而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事后经北京市工商局、食品安全部门以及北京市公安部门的合力核查后发现,是原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临时人员訾北佳为了“新闻业绩”,通过剪辑画面、虚假配音等手段,编辑制作的虚假新闻,随后通过《透明度》栏目向受众传递虚假信息。“纸馅儿包子”虚假新闻信息的传播,会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这要求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话语建构的时候,必须遵循话语信息的真实性,传递真实、客观、全面的新闻信息。

(二)话语信息的时效性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建构话语信息的时效性,即组建的话语信息需要是新近发生的、受众关注的民生事件,用“最近”、“前不久”这类词来掩饰时间的现象,在民生新闻节目中也是屡见不鲜的。

例如湖北电视台一期节目中,主持人在传递武汉交通建设信息时是这样建构话语的:“最近武汉轨道2号线正式通车了,与3号、6号线接轨,并且直通武汉天河机场。”然而事实上,直达武汉天河机场的二号线地铁,早在2016年10月28日就正式通车了。这里主持人用“最近”一词掩盖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在受众早已知道“武汉轨道2号线通车天河机场”这条信息时,主持人再传递出的新闻信息就失去了时效价值。

除此以外,在突发新闻事件中,若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建构的话语信息具有时效性,还可以避免不要的社会恐慌,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例如2014年3月1日晚发生“3·1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袭击事件”,3月2日一早,云南卫视中断电视剧《少年包青天2》的播放,插播民生新闻节目《都市条形码》,卫视频道、都市频道、公共频道并机直播“3·1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主持人建构了一段这样的新闻信息:习近平就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侦破案件,依法从严惩处爆恐分子,精心做好受伤和遇难群众的救治和善后工作。李克强对处置工作作出批示,孟建柱率工作组连夜赶赴昆明,指导处置工作。在此次突发事件中,主持人迅速构建并传递新闻信息,及时让群众了解事件真相,并且及时传递出“习近平指示精心做好救治和善后工作”、“李克强作出批示”的有效新闻信息,让民众及时了解发生的事件以及处理方式,起到稳定民心、保障社会安定的作用。

三、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话语内容的相关准则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话语内容的相关准则,是指主持人建构的话语信息要与传递信息的主旨密切相关,所建构的话语要和当前信息有关联,为民众能够更好的理解与接收信息主旨服务,它要求主持人的话语建构要紧扣主题。建构话语内容的相关性越大,受众需要推测就越少,信息传递的效率也就越高;反之,建构话语内容的相关性越小,受众需要推测就越多,信息传递的效率也就越低。

话语建构中,我们要求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话语建构必须围绕新闻的主旨展开,不能建构的话语是偏离主旨,没有中心的。刻意违背建构内容的主旨,会在更深层面上产生“信息隐义”。

例如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民生新闻栏目2017年1月13日的节目中,这样建构了一段关于共享单车的新闻信息:在共享单车出现的这几个月里,人们越来越习惯共享单车带来便捷的出行方式,但遗憾的是,仅仅在北京城区的一个共享单车维修点里,每天都有近乎3500辆OFO小黄车和800辆摩拜单车送至这里维修。在这一则批判民众的自私性和倡导爱惜共享物品的新闻信息中,主持人对OFO小黄车和摩拜单车的“3500”和“800”的数量做出特别说明,但这两家公司车辆的维修数量看似没有必然联系,违背了话语内容的相关性。但主持人巧妙的利用对建构内容相关性的违背,倡导民众文明公约的同时,强调两家共享单车公司的单车维修数量比值,指出OFO小黄车相比起摩拜单车轴传动结构,其OFO小黄车自身的质量也有待提高。主持人刻意违背建构话语内容主旨的相关性,促使民众推断建构话语中,超越字面意义或者不方便表露的隐含信息。

四、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建构传递的方式准则

主持人话语传递的方式要简洁明了,避免歧义,方便受众接收媒介信息。在话语建构的过程中,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建构的新闻话语传递方式要通俗化、明了化、言简意赅、条理清晰,要规避建构重复、冗长的信息传递方式。主持人构建新闻信息的传递方式越简洁明了,受众接收和理解的媒介信息便越多。

例如湖北卫视新闻频道2017年3月28日的节目中:3月27日下午,湖北麻城市五脑山水上乐园项目发生坍塌事故,造成15人被掩埋。截止28日凌晨3时20分,被困15人中已救出8人,其中2人因伤势过重,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其余6名伤者在该市人民医院救治。主持人在构建湖北省麻城市脚手架坍塌事故信息的传递方式时,简单明了地构造了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伤亡情况,条理清晰,避免了冗长的介绍事故,方便受众接收媒介信息。

综上所述,对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话语建构语用原则的使用进行规范,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遵守对语用原则的使用,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

注释:

[1]崔梅、周芸:《话语交际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2]陶新艳:《将假新闻“纸做的包子”钉在耻辱柱上》,《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3]王丽娟:《中国新闻娱乐化探析》,南开大学2008年学位论文

[4]崔梅、赵兴元:《试论新闻话语的意指构成及其解读》,《当代文坛》2010年第5期

[5]车南林、高正瀚:《“两个舆论场”与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处置——以昆明“3·01”暴力恐怖事件媒介传播为例》,《青年记者》2014年第15期

[6]王月:《媒体危机管理能力研究》,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学位论文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民生主持人
主持人语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