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网络直播在新闻报道中的实践与创新

2021-11-13杨志伟

新闻前哨 2021年5期
关键词:网络新闻新闻媒体民众

◎杨志伟

网络直播具有时效性、真实性等特征,是将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情通过网络快速传播出去的一种方式。直播其实已经在我国有一段发展时间,且被应用在很多领域中,如销售、教学等。网络直播是迎合时代发展需求衍生而来的,充分借助互联网优势和特征,实现事件的快速播报,将其应用于新闻媒体中,让人们了解事件全过程,降低了杜撰或拍摄角度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保证了事件的真实性。

一、网络新闻直播兴起的背景

直播最开始是以广播电视新闻直播的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的,之后随着社会的前行,央视新闻频道对新闻播报展开创新优化,以新闻直播的方式进行新闻信息的传达,并受到人们的喜爱,加快人们了解时下最新资讯的速度,满足了人们的日常需求。这一决策对网络新闻直播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且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完善,网络直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促进了新媒体的进步。

网络直播的出现,不仅加强了新闻事件播报的实效性,也增设了互动平台,解决了传统新闻播报中单向传输的劣势,调动了民众参与的积极性,并根据事件情况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增大了新闻事件的讨论度,便于更好地引导舆论导向。网络新闻直播的发展为新闻媒体带来更多机遇与空间,已经逐步成为人们喜爱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

二、新闻报道与网络直播融合的优势

(一)增强互动性和参与积极性

网络直播的互动性较强,在直播过程中人们可借助弹幕、评论、留言等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提出和解决疑问,增强网络直播的趣味性、实时性和真实性。目前,随着互联网的进步完善,网络直播也逐渐向产业化方向迈进,很多领域都是利用网络直播达到宣传、销售、运营等目的的,为人们生活增添了更多的乐趣。将其融入到新闻报道中,可构建一个交互平台,结合新闻事件内容展开分析、探讨,当然也有部分潜水人员专注于新闻的实时播报,但这并不影响新闻播报效率,相反还能加大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力度,探究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内涵。同时,交互平台的建立可调动民众参与积极性,使其从自身角度分析事件背后内容,更多的反映真实情况,实现情感及文化上的交流。

(二)多元化新闻报道形式

传统的新闻直播多是以单向性直播为主的,也就是由新闻频道将收集到的新闻信息按照顺序展现在民众眼前,起到新闻传播的效用。这一过程受众只需被动接收,了解发生的新闻事实就可以。而网络新闻直播,在传播新闻信息的同时,也给受众交流提供条件,受众可进行点赞、评论、刷弹幕等操作,在平台上展开互动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构建良性的互动环境。这样多样化的报道形式,可增强受众参与积极性,使其发挥自身权利和义务,为社会建设贡献力量,并且也有助于引导受众正确的思考和分析,丰富精神世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发展。

(三)融媒体传播中网络直播的特征

融媒体作为新型媒体形式,其将先进技术与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融合起来,加大了新闻宣传力度,提高了新闻的传播效率,为媒体行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融媒体在信息数据整合上的效率也得以提升,对于加快人们了解时事起到促进作用。之前传统的媒体以一种分开并行的方式展开宣传,而“融媒体”的传播理念更多强调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宣传方式,功能价值得到全面升华,将单一的媒体竞争变为多媒体共同竞争。融媒体传播中网络直播的特征包括:

1.多样化

融媒体时代下,网络直播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可通过图片、文字、动画、音频等多媒体展现出来,将传统单一的文字或口述传播进行丰富和创新,加强新闻播报的灵活性,真实性,同时融媒体下的网络新闻提供评论板块,扩展网友交流空间,交流方式多种多样,增强了新闻的吸引力。

2.精细化

精细化多体现在网络直播传播渠道上,融媒体下的网络新闻传播渠道,从原有的报纸、广播、电视,扩展到微信、微博、客户端等界面上,且由于属性特征及功能的不同,传播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与此同时,网络直播评论也不再局限于WEB网页,而是可以根据受众群体的不同,实行精准划分,为不同群体提供所需新闻资讯,了解不同群体的观念与看法。

3.碎片化

网络直播本身具有全天候滚动播报的特征,在融媒体时代下,这一特征得以凸显,人们对网络直播的评论不再局限于播报的时间段内,逐渐转变成全天候模式,随时观看、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随时随地进行网络日志的编写和更新等,这些都是网络碎片化特征的完美展现。

4.开放化

融媒体下的网络直播在内容组织上更具开放化特征,具体可将其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一是评论形式开放化。传统网络新闻的评论多是以文本形式为主的,而在融媒体背景下的评论方式更具多样化的特征,一句话、一个表情、一张图片都可以完成一次表达;

二是评论内容开放性。在同一事件上,不同人因自身阅历经验及分析角度的不同,对事件的看法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融媒体下的网络直播,给予网友们自由开放的评论空间,可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直观表述出来,不受任何限制。

三是评论主体开放性。融媒体下网络新闻评论充分保障民众话语权,评论主体趋近于民众自身。可以这样说,“融媒体”的到来,让网络新闻评论在传播渠道和表现形式上都呈现出新的特征,更提供了新机遇。

三、媒介融合时代新闻报道的策略

(一)观念转变

传统新闻媒体在新闻事件报道中扮演的是信息传播者,主要是借助媒体媒介,将新闻信息传播给民众,使其了解到城市当下发生的各类事件。但也仅限于对新闻事件的了解,并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达不到警示和反思的目的。即使一些地区会进行反馈信息收集,但由于信息传递速度较慢,接收到的反馈信息不及时,与决策间存在时间差,导致媒体与民众间的沟通交流受限,与民众间的矛盾增加。

随着信息化发展速度的加快,新闻媒体的角色也发生了较大转变,从原本的传播者逐渐变成管理者,在新闻信息播报过程中,除对时下信息予以播报外,还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信息资料的整合汇总,并按照时间线展开信息划分,为新闻播报提供更多可靠支持。同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新闻内容的逻辑性得以增强,播报效果得到了提升。

比如,两会期间人民网推出“数据时代·据说两会”,此处的“据”即大数据。从众多的网络信息中筛选出“民生”“改革”等重大的热点信息,开展议题式的讨论,在此过程中附上以往的调查信息,以及信息整理出来的结果,供网友参考。这种模式会使新闻媒体的及时性得到加强,新闻媒体能够及时了解民众的呼声,为新闻媒体日后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报道方式的调整

传统网络新闻在报道前,需要经过一系列较为繁琐的流程制作才能播报,虽然是为增强新闻内容的严谨性,但或多或少的会降低新闻内容的真实性,让民众不得不怀疑其中是否存在删减内容。另外,网络新闻播报前需要经过严格审核,审核不通过或内容不过审的均不能播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的知情权。而融媒体时代下,网络新闻直播形式改变了传统网络新闻播报存在的问题,遵循即拍即现的原则,将新闻内容直观展现出来,省略了中间复杂的环节,保证了新闻的实时性和真实性。

再者,网络新闻直播中即拍即现的模式,一方面增强了新闻的时效性,让网络信息来源和声画质量显示出较大的包容度;另一方面,促使短视频平台与主流新闻媒体的高度融合,注重话题的挖掘,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两会期间的网络新闻直播,就能够将两会的具体内容及进展情况直观展现出来,并在多个视频媒体上展开同步直播,加快事件内容的传播共享速度,加大民众的关注力度。与此同时,微博等客户端还针对两会内容开设话题社区,如秒拍两会、微博两会等,开设话题讨论环节,提高互动交流度,激发人们的关注热情,这也为新闻媒体传播方式的优化改革奠定基础,促进了新闻媒体的进一步发展。

(三)网络直播平台建立

主流新闻媒体要想在融媒体时代下获得更加长远的进步,除要遵循法律法规要求、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外,还应做好预防、技防、人防、群防这四方面举措,构建完善的网络直播平台,加强平台的管理作业,以维持新闻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实时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对于主流新闻媒体来说,应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做好部门间的协调运作,以此推动网络直播的顺利进行,确保民众获得更多的新闻实讯,满足生活娱乐需求。在网络直播平台建立中,不能盲目追求流量,搏眼球,而是需要将社会效应及媒体责任摆在首要位置,传播“正能量”的价值观。同时,面对各种版权问题,平台应该拿出应有的态度,保障各个社会主体的合法权益。

新闻网络直播平台的建立已经成为新闻媒体现今发展的主流趋势,相比于传统的图文报道,新闻网络直播的优势更加明显,新闻内容的真实性、还原性得以凸显,进一步展现出其优于其他媒体形式的特征,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所需。另外,网络直播中的新闻报道内容也完成了质的改变,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播报,让网民们在了解新闻事件的同时,能够对新闻事件背后想要阐述的内涵加以思考和分析,在新闻媒体人的带领下转变自身思维体系,深化自身价值理念和思想意识,进而加大新闻媒体的受众流量。

除此之外,新闻媒体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创新过程中谋取商业化利润的同时,也要着重关注社会发展以及担负的社会责任,让传统单调的新闻内容转化成立体的多方面的信息,为广大受众提供一个全新的接受信息的途径。

四、我国融媒体网络新闻传播面临的挑战

融媒体时代下网络新闻直播得到更多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融媒体时代下,网络新闻传播逐渐向广泛性、时效性和多样性的方向发展,此时传统单一的评论形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需求,在评论中占比范围逐渐缩小,更多的是新型评论方式,如图片、表情包等,但依然采用传统新闻评论格式,一些自媒体上发布的评论存在理论性不强、质量不高、引导力不强等现象。总之,融媒体下的网络新闻评论传播还要经受诸多的考验。

(一)网络语言与教条式训话间的比拼

网络语言具有独特性、时代性特征,在目前很多评论中被广泛使用,具有较强的传播性。新闻网络直播平台的评论也不例外,已经在评论中占据较大范围。而传统教条式训话的评论由于内容刻板、呆滞、官方性较强,已经逐渐被网络剔除,整体传播能力较差,且对于年轻一代人来说,这样刻板的评论方式不仅无法吸引眼球,还会被质疑是官方评论,引起反感。

(二)主观策划与客观需求间的对话

主观策划是有固定的的评论选题,而客观需求则具有多样性特征。两者之间在编辑内容上存在明显差异。另外,前者在选题上经常会围绕社会、政治方面,且需要经过系统编辑与审核,内容也更加官方,难以满足民众需求。而后者由于多元化特征的影响,在内容编制上更多的接近于民众生活,从民众需求角度展开分析研究,成功吸引民众眼球。因而,网络新闻媒体面临的重大难题在于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挑出民众普遍关注的话题内容进行评论引导,牢牢抓住大众的眼球,使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得到提升。

(三)个人化与客观性的冲突

融媒体下网络新闻直播存在的最为明显的变化差异在于话语权的归属。传统网络新闻传播中,话语权在政府及国家机关手中,具有引导社会舆论,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而融媒体时代下,网络新闻直播将话语权交还到网民手中,网民自主随意讨论和评价成为主流趋势。这两种形式下,虽然都能展开事件的评论和分析,但后者的评论内容无法进行及时核实,也就无法保证其观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经常会出现一些网民盲目跟风以及肆意吐槽的现象,不符合网络新闻评论公正、客观、权威的要求。

五、网络新闻评论融媒体传播的创新策略

融媒体时代下,网络新闻评论及传播的形式方法均发生了较大变革,评论内容管理也更加艰难。鉴于此,若想更好地发挥网络新闻评论的作用功效,需制定科学有效的策略措施,凸显评论影响力和传播力,达到引导舆论,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

(一)语言形式的科学转变

在网络新闻评论中,若想扩大评论的受众面,应采用更多新颖、轻松、明快的语言风格加以评论,让人们在轻松愉悦环境下,了解更多信息和观点。同时这样的评论方式也能够吸引更多网民的关注,增加点赞量,实现新闻内容的快速传播。传统网络新闻评论多是以严肃、刻板的语言形式展开的,既官方又缺少新意,网民的关注度不高,而网络化的语言评论方式却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吸引人们眼球。如常见的梦中有世界、这锅谁来背等网络化语言,既体现轻松之感,又能够吸引网民眼球,增加喜爱度。

(二)采用可视化表达方式

以往网络新闻评论较为严肃刻板,缺少技术性,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完善,现阶段,网络新闻评论中可发挥可视化功能,创新评论形式,这为网民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感官体验,提高了新闻传播效率。如微信公众号推出的睡前聊一会板块,内部播报的新闻信息除以文字加图片形式外,还有有声形式,人们可以采取视、听两种模式阅读新闻信息,既满足了不同环境下人们了解时事的心情,也增加了随时评论的可能,为网络新闻评论发展奠定基础,推动了网络新闻评论向着生动化方向迈进。

结语

综上所述,融媒体时代下,网络直播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从理念、传播方式、评论等多方面对传统新闻加以创新和优化,且通过网络平台的构建,增强新闻报道的互动性、时效性、真实性,不仅满足了现今人们的生活娱乐需求,还为新闻媒体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为新闻媒体行业的转型进步贡献了力量。

猜你喜欢

网络新闻新闻媒体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网络新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
采写网络新闻要成为“多面手”
网络新闻的交互性应用
如何写好网络新闻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