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3D动画在网络法治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以《新京报》为例

2021-11-13◎苏

新闻前哨 2021年4期
关键词:新京报京报新闻报道

◎苏 珂

一、引言

新兴媒体迅猛发展,依靠报纸销量和直接搬运纸媒文章到线上的传统运作方式已逐渐被淘汰,受众希望在不同平台看到优质的差异化内容。传统媒体寻求转型的核心在于创新,内容呈现以及技术更迭都需要有一个质的飞跃。想要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要善于跟进网络信息技术的迭代,运用到自己的内容创作中来。

相较于枯乏无味的文字和静态图片,短视频更为清晰直观,观众通过多种感官的调动来获取他们想了解的信息。3D动画作为短视频的一种,可以很清晰的呈现出新闻事件的脉络,也可以弥补摄影机没有捕捉到的遗憾瞬间,真实还原新闻现场。

“中国3D新闻第一媒体,不看一字而知天下事”是其创办口号,内容上追求尽量提供完整信息、风格上追求幽默轻松、时效性上注重及时迅速追踪热点。本文通过收集整理《新京报》官网“动新闻”栏目运用3D动画技术报道的法治新闻,归纳出其报道特点和对当前媒介寻求创新发展的深刻意义。

二、《新京报》官网运用3D动画报道法治新闻的缘起

(一)运用3D动画报道新闻的国内缘起

国内最早使用这种新型新闻报道形式的是我国台湾地区的《苹果日报》,它运用3D动画技术报道了一组性侵害、自杀、家庭暴力的新闻事件,视频中大量模拟事件场面,并配有虚拟音效和旁白解说。这组“动新闻”因为暴力渲染在台湾当地引起受众的强烈反对,台湾民众纷纷表示抵制“动新闻”和《苹果日报》。最终壹传媒遭到了台北市政当局对其100万元台币的罚款,《苹果日报》向公众道歉,“动新闻”内容也做了分级处理。

有不少研究学者认为“动新闻”这种新兴的新闻报道形式,是记者和动画制作者在已经发生了的新闻事件的基础上做出的合理想象,是否会触及新闻专业主义,则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

(二)《新京报》新媒体矩阵发展概况

近些年来,新媒体迅速发展,传统报业集团积极寻求转型,各个报业集团相互竞争,纷纷建立自己的新媒体报道矩阵,改革传统报业集团的新闻制作模式,更新设备,招揽新媒体技术人才,才得以不被时代的浪潮所抛弃。《新京报》报业集团立足于原本传统报业所积淀的优势,运用新的技术给报业集团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现如今,《新京报》已拥有了包括报纸、杂志、网站,以及新媒体客户端在内的媒体平台,组成了庞大的新媒体阵营,既为旧的忠实读者带来新的体验,也为吸引新的读者积淀了力量。

三、3D动画在《新京报》法治新闻中的应用策略

(一)高度模拟还原新闻现场,让受众身临其境

新闻的现场报道活动中,收音和拍摄条件常常会受到环境的限制,报道者难以采集到完整的新闻素材。“作为一种虚拟艺术,3D动画是传播者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和模拟场景的重要手段”。报道者利用3D动画技术进行编码创作,受众观看动画后根据自身想象进行译码,实现新闻传播的目的。

(二)有“度”的报道,屏蔽敏感画面

一些露骨的不适合直接播出的性、犯罪、凶杀等法治新闻报道,《新京报》通过技术处理,弱化了真实画面因尺度较大给受众带来一些身体不适或有可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而被禁止播出的问题。利用3D模拟技术,构建真实场景,使故事场景化,现实化,可视化,满足大家的窥视欲。

《新京报》动新闻在处理不适宜公开的,但又引发社会强烈关注的新闻时,很好的保护了当事人的隐私,例如《3D:江苏一女教师与13岁男生发生关系获刑3年》这则新闻中涉及未成年人,用动画处理更好地起到了保护效果。

(三)维护法治社会,注重正确的舆论引导

《新京报》“动新闻”栏目在报道法治新闻时十分注重对公众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引导,其对“腥性色”的新闻画面进行技术处理,屏蔽一些可能对公众心灵造成影响的画面,或运用另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掩盖这些细节。

在报道此类法治新闻事件的同时,对于负面的新闻细节进行修饰,对正能量的内容着重加以表达,或对某些不法行径进行批注说明,对公众进行教育。作为“社会公器”守住社会良知,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四、启示

(一)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缩短制作周期

组建一支专业的视频制作团队,积极招揽制作动画的技术人员和相关人才的培养,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最初新京报将许多动画业务外包给专业的公司进行制作,如今他们自己便可以完成,栏目秉着培养人才逐渐进步的理念也巧妙地节省了创作成本。

新京报“动新闻”团队不断提升动画视频制作技术和速度,目前已经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制作出动画视频还原新闻事件,让手中第一时间了解到事发现场的真实场景。

(二)坚守伦理道德,不侵犯隐私不触及道德底线

3D动画新闻在传统的新闻制作方式上是对新闻客观性和真实性的挑战,并且其将一些事件的细节通过动画的方式还原重新呈现在大众面前,会涉及侵犯隐私和对大众的教化问题。由于3D动画还原的新闻事件大多是没有摄像机拍摄到的或者是通过事件知情人的叙述进行合理想象之后制作出来的,而这就会导致新闻有失其真实情况,或者是因为知情人士的描述出现了偏差而导致新闻的整体失实。一些新闻细节也不可能事无巨细的完全精准还原,只能是接近于其原本状况。事实上,任何新闻呈现包括以往文字白描式的呈现都是编码者主观建构后的文本。

(三)加强新闻产品版权保护,防止被随意转载和引用

“两微一端”是如今人们最常阅读新闻和收看视频的平台,通常一则3D新闻视频被制作出来,各个新媒体客户端并会跟进转发,有的非官方新媒体在转载时更是不注明出处甚至盗用。许多莫名火爆和流传广泛的视频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视频的传播源头,更不知道是由哪个机构所制作的,大家只是觉得有趣而进行转发扩散,而并不会去关注这个视频的最初出处。

《新京报》“动新闻”3D动画视频制作团队应该在制作视频做好防盗用的技术性操作以及别的网站和新媒体转载使用都要注明出处,这是保护新闻产品版权的方式,而一个新闻产品被生产出来是集合了许多人的心血,是整个团队的精心制作而生产出的产品,它是有价值的,应该被保护。

结论

《新京报》“动新闻”栏目运用3D动画这种新型的新闻报道形式,是在传统新闻报道形式基础上的创新,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尤其是在法治新闻的报道中可圈可点。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新京报》的动新闻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对于传统媒体的转型和新媒体的发展都有启示意义。

注释:

[1]刘明:《对台湾“动新闻”事件的观察与思考》,《新闻世界》2010年第2期

[2]吴娜、冯丹红:《媒体融合背景下动漫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与价值》,《传媒》2017年第23期

猜你喜欢

新京报京报新闻报道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全国结婚率“五连降”
《每日电讯报》和《新京报》关于十九大新闻评论的比较
《新京报》早期营销策略检讨
《光明日报》与《新京报》南水北调报道的新闻图式分析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从2013年《新京报》书香总榜看我国国民畅销图书购阅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