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高校对专业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思考

2021-11-13郭瑞华

新闻前哨 2021年3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时代专业

◎郭瑞华

“全媒体”概念的提出是对传媒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考量,更是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技术转变的重要标志。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 而依托于信息技术的便捷优势,媒体信息传播的渠道也更加多元化,更使得信息资讯的传递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至此,在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相关专业教育工作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力求构建与全媒体时代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全媒体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

所谓“全媒体”,是针对全息媒体、全员媒体等一系列新媒体词汇的总称。 其融汇了报纸、广播、电影、出版、网络等一系列新旧媒体形式,力求对新旧媒体资源的融合运用,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全媒体时代下的媒体传播方式具有全天候、全方位的特性,采取动静结合的媒体资源,依靠网络实现与受众的实时互动。 与此同时,全媒体将变革延伸到采编、传播、运营等每个环节,在不断拓宽传播渠道的同时,谋求信息价值最大化,为自身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专业人才培养的大类平台课程的构建

大类平台课程建设是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所谓大类平台课程是以大类招生为标准的课程设置理念,即将同院系内的相同专业进行合并, 学生需先经过1-2 年的基础课程培训,选修共同的科目,而后在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及兴趣需求进行专业分流。大类平台课程坚持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基本原则,力求对教育资源进行按需分配,扩大狭选课制度的开放度, 为多元化育人机制的构建开辟了有利途径。

(二)创新课堂教学,构建边学边练的开放式模式

全媒体既是传媒业发展的总体趋势, 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依托于多元化网络资源,教师可灵活运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实现网上备课、网上调研、网上讲评等工作,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实现了教师自我水平的提升。 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 人才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进程。 至此,教师应紧抓对全媒体时代舆论动向,充分掌握各项媒体技术,实现对课程的灵活布局,构建更为开放的教学模式。

(三)加强第二课堂的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实践活动

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教学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汲取更丰富的学习经验, 并尽快适应岗位需求,使自身的技能得到充分发挥。 依托于大类平台课程的优势,高校可将分散的教师资源进行汇聚,在校内设立传媒工作室,为大类招生提供专项教育服务,肩负起实践教学调研与实施等任务,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物质与人力支持。

在“第二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将实践活动从固化的课程体系中剥离出来,对实践活动的内容进行细化分类,采取分层教学方法,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得到进步。 诸如,第一学期每周开展1-2 次实践活动,教师提供实践课题,由学生自行进行研究;第二学期每月设立一周实践周,由学生自主搜集实践课题,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课题,内容可围绕着全媒体的方方面面展开, 在此基础上通过三方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课题完成情况展开评价, 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不足,并在合作中需求共同进步。

二、关于全媒体人才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的思考

(一) 建立一支由“实务型”和“学术型”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

全媒体时代注重人才的多栖发展, 学生能够学习的知识也不再局限于本专业, 且媒体平台对于学生技术水平与实践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 这使得全媒体人才培养对于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此,高校应以“实务型”与“学术型”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两大标准,明确媒体相关专业教育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原则,构建层次合理、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

一方面,高校应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密切关注全媒体时代发展动向,依靠互联网信息快速传递的功能,大局招揽各行各业人才。 另一方面,也应完善考评机制,以教学水平、知识拓展水平、科研能力等为考评指标,重视教师价值与贡献,进而达到“引得进,留得住”的良好效果。此外,应进一步强化校园软实力建设,创设良好文化氛围,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针对不同教师类型,搭配科研型、教学型培训课程,引导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师资队伍得水平得到全面发挥。

(二) 拓展现场实地教学,建设校园一体化媒体实践平台

在高校相对灵活得课程安排下, 学生可以更好的利用碎片化的实践展开学习, 这也为媒体实践平台的创设提供了有利契机。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使学生的实践水平得到充分的锻炼, 更能实现教学内容向社会化的转变,帮助学生更快的融入到社会环境中,从而避免校园与社会间存在的断层。

例如,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教育云平台播放微课视频,及时了解学生反馈情况,并将其作为下一阶段教学的重点,更有利于线上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学校可依靠新媒体平台开设账号,不定期推送校园新闻及社会热点,为学生实践提供良好的素材。也可借助校园电视台、广播台开展实践学习,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让学生自行收集新闻素材,撰写新闻稿,并完成录制与播报等工作,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引进媒介专业人才授课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传媒专业的热度不断上涨,学生扩招也导致师资力量日益紧张,对此,高校可采取更加多元化的人才聘用机制,在扩充师资队伍的同时,也能解决教学工作的燃眉之急。 例如,积极践行校企合作,从知名企业聘请专业传媒工作者到本校开设讲座,帮助师生答疑解惑。与此同时,传媒教育应做到与时俱进,善于运用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媒体人才随机应变的能力, 树立起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例如,影视传媒专业可邀请青年导演来校讲学,与学生分享拍摄心得,讲述拍摄现场的状况与事故。 再比如,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可邀请新媒体平台的“大咖”前来开设讲座,为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经

结语

全媒体时代下,新旧媒体的融合迸发出新得火花,媒体技术的交互运用不断开辟出新的发展道路, 塑造了新时代媒体蓬勃的生命力。而新时阈下,社会对媒体专业人才的要求不再只围绕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展开,媒体人才想要谋求更长远的发展,还要拥有优秀的实践及创新能力。 至此,高校应从师资队伍优化、课程结构创新等多个角度出发,树立起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全媒体时代的发展积蓄力量。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时代专业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