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
2021-11-13伏正圆
文_伏正圆
(作者单位系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
高中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一门课程,已经成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在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让学生既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又培养自己的思想品德,从而使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有效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那么,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教师应如何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呢?
以生活切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高中生普遍已具有很强的学习力,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进行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高中生生活的环境主要是学校和家庭,教师在教学中应从生活切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好习惯能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表现出非常好的状态。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生经常触摸到的日常生活行为,以此切入。事实上,高中生不论在家里还是在校园,都可能会有一些使用电脑或手机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升自己辨识与筛选有益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尽可能地远离不良信息,这是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把周围生活与信息技术课程紧密融合,例如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要培养自己分类整理的好习惯,教师可把这一点与信息技术课教学相联系,因为信息技术课中也需要学生学会搜集、归纳、整理信息。这样把学生的生活与信息技术课程融合的教学方式,促进了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把教学与他们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的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围绕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科书是师生可触摸的、最主要的教学资源,所以,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好教科书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修养。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德育渗透的教学理念,把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与德育的常规知识有效融合,并且把德育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设计课程方案时尽量多涉及一些与德育相关的主题。
比如,教师在讲授关于“Windows的产生与发展”的知识要点时,除了要传授相关的信息技术的知识,还要围绕课程渗透一些德育的理念,如教师可介绍比尔·盖茨和他的合伙人们当时的创业故事,同学们通过对他们不断奋斗、艰苦创新,最终建立微软公司经历的了解,能真切地体会到其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对高中生来说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教育,同学们经过这样的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不仅学到了计算机的知识,还逐步培养了自己昂扬的斗志和勤奋钻研的刻苦精神,这也恰恰是高中生应当具有的良好道德修养。
运用网络,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适应时代需要的科目。在这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可避免地要带领学生一起接触网络信息技术。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高中生辨识与运用那些正确、有益、有效的信息,教会学生怎样与网络良好地相处。虽然高中生已具有较强的认识、辨别能力,但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信息网络环境,这里面有很多因素是不太安全的,因此教师就要认真、仔细地指导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对目前网络大环境的正确认识。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多推荐一些适合高中生浏览的网址或能够使用的互联网平台,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还增加了学生的知识。
针对目前的网络大环境,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防止其在网络上受到不良影响,这也属于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教师在信息技术课中可展示一些典型的网络不良案例,引导学生对其有更加直观的感知,这样学生就会更警觉。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运用网络资源,在网络时代要学会适应网络,利用好网络为社会服务,提升自己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素养,这同样也是现在德育教育的目标要求。
总而言之,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有关计算机信息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要有意识地实施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获取更有价值的东西。对高中生来说,在信息技术课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要重视把信息技术课与学生的实践生活相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要紧紧围绕信息技术课本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适应与运用网络,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