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在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德育教学中的应用

2021-11-13陈波

清风 2021年20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心理学教师应

文_陈波

(作者单位系启东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立德树人在中职教育教学中是教育之本,同样,积极心理学也是教学的重要法宝之一。在中职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个别中职学生缺少足够的德育、心理教育,引起方方面面不利于学习生活的琐事,最终可能出现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等现象。因此,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应双管齐下,教师应将心理学融入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中,使得积极心理学与德育教学有效融合、实践落地,这才能使中职学生以技能学习为主、以德育为本,在积极的心理环境下健康学习与生活。

积极心理学应用在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德育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塑造中职学生对人生的积极向往。积极心理学的表象应用意义是指借助心理学促进个体健康心理的发展,对人际交往、生活、学习、工作产生积极动力,最终塑造良好的人生态度,积极、乐观、向上、活泼。教师在中职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课程,将心理教育和德育有效融合,引导中职学生逐渐养成积极的健康心理,能为学生生活和学习奠定健康心理基础。

乐观生活,追求美好人生的幸福。乐观的生活态度是学生积极生活学习的基础,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与生活过程中有着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进取、乐观豁达,努力追求自己的美好人生。在进取、奋斗与努力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与喜悦的体验,这就是积极心理学带来的正面效应。在中职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注意学生消极与负面情绪的产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助其成长。

具有主观生活意识,主动承担生活、学习责任。德育对中职学生来讲同样重要,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下,中职教育应以德育为先、技能学习为重,那么,在两者不冲突的情况下,积极心理教育便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助力中职学生学习,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增强,不怕吃苦,坚韧不拔,抗挫折能力提高,不气馁、不骄躁,从而养成主动承担生活、学习责任的意识,努力追求梦想和成功。

积极心理学应用在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德育教学的策略

教师引领,卓越领航。教师是引导者、领路人,在积极心理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自己的引领作用,学校和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充分发挥教师“德育领航人”的作用,对教师进行心理培训和德育教学培训,促使教师有效把握学生的心理学习基础,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实施健康心理教学。当然,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示范和榜样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将自身的教学热情、技能展示和健康工作情怀、热情的健康生活心理传授给学生、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成长。

教师应有效、及时地把控学生的心理状况。中职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个别学生存在心理发展不稳定、忍耐力不足、易激动、易产生不良情绪、对学习和生活目标不明确、自尊心强、好强心强等情况,他们极力想表现自我,想得到身边同学、朋友和教师的认可和表扬。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应及时把控学生的心理特征,建立档案袋和学年、学期、季度心理成长袋制度,定期开展心理疏导会;班主任每周开展班主任会议(心理座谈会),根据反馈结果采取相应的举措,比如将班级学生分组,对有心理健康隐患的学生进行疏导,对心理健康的学生继续观察和教育。

在实践中融合德育和心理教育。德育的实施是教育教学的根本所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的每个角落,德育作为教育的“起点”(也是重点、终点),心理教育作为学校育人的重要部分,在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那么,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便达到了“1+1 >2”的效果。教师在立德树人的同时,应结合积极心理学的强大优势,在德育的实践基础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学生“德心共育”,让学生的生活学习之舟成功起航。例如,个别中职学生出现沉迷网络游戏、厌学等现象时,教师应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德育教育;当然,在平时的课上、班会课上、年级会议和座谈会上等,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为学生的德育和心理教育创造有效的成长环境。

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德育教学和技能教学是相互并存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应渗透积极心理学,借助积极心理学的教学功效助力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为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提供动力。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心理学教师应
《福“运”》系列服装设计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