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课程资源,提升学生担当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1-11-13曹婷

清风 2021年20期
关键词:洋垃圾法治道德

文_曹婷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中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立足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在教学中必须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责任担当。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挖掘本学科的课程资源,只有有了课程资源的支撑,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责任担当。

课程资源是责任担当培养的基础

责任担当是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责任担当,教师就必须开发课程、挖掘课程资源,这实际上是一个教学基础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责任担当是课程资源中“资源”的应有之义。所谓课程资源,宏观上是能够达成课程教学目标的资源,含有责任担当的教学素材就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于提升学生责任担当的教学过程中挖掘与之相关的教学素材,也就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思路。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责任担当,教师应当认识到这属于学生的内在品质范畴。良好品质的养成总是在具体的学习或者生活环境中得以实现的,从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角度看,通过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责任担当,显然离不开对学科教学资源的加工,因此这样的课程资源越丰富,学生责任担当提升的效果也就越理想。

通过以上两点可以认识到个人资源在提升责任担当中的基础性地位,具体到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也就应当是挖掘与提升责任担当相关的课程资源,进而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情境。只有学生能够顺利走入这一情境,提升责任担当的教学目标才能够顺利实现。

课程资源与责任担当的教学实践

有同行在研究过程当中,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相关的内容,通过让学生在课前评讲时事,并发挥相关案例分析中的导向作用,或者在作业设计的时候明确提升责任担当的价值导向性,并开拓学生自我反思促践行等方式和途径,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品质。笔者在教学中也有类似的认识,同时将课程资源与责任担当的教学实践策略进行了提炼,具体可以概括如下:教师本着提升责任担当的教学目的去挖掘课程资源,然后设计出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在学习情境当中分析课程资源,并在此过程中增强自己的责任担当意识。

例如,在“应对全球性问题”(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的教学中,笔者注意到这一部分的内容重点讲的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的知识。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这个概念时往往会感觉到比较陌生,但是在当前背景下,让学生形成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意识、一定程度上养成应对全球性问题的能力,却又是提升责任担当的重要着力点。因此要消除学生的陌生感,让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得到培养与提升,教师就必须去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笔者在教学中,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切入—这是一个初中学生都比较熟悉的话题,同时他们也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当中,笔者主要向学生提供这样三类资源:一类是学生身边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素材,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处理、垃圾分类等。这一类课程资源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也在学生的认知范围之内,因此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二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处理垃圾的进展,重点是我国处理“洋垃圾”的进展—这是一个需要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意识的教学环节,可以从全社会环保与经济效益两个角度去引导学生进行课程资源的分析与理解。三是根据我国全面禁止“洋垃圾”之后西方发达国家的洋垃圾转向东南亚等事实,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课程资源。

事实表明,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的认知平衡不断被打破又不断建立,而这样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学生的责任担当得到提升的过程。比如说学生在认识“洋垃圾”处理方式的时候,会发现不能看到“垃圾”就完全持反面态度,实际上通过垃圾分类,然后再进行科学处理,就能够很好地变废为宝;与此同时,垃圾的处理又涉及成本与效益两个问题,只有当成本低于效益的时候,垃圾处理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于是有学生就想着“长大以后要发明设计一套低成本高效益的垃圾处理系统”,这实际上就是责任担当意识的一种体现。

责任担当视角下的“道法”教学前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责任担当,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去开发课程资源,教师只要能挖掘到课程资源中的相关元素,就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锻炼学生的责任担当能力。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前瞻,着力点也正在这一点。

猜你喜欢

洋垃圾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狙杀”洋垃圾
道德
中国“洋垃圾禁令”让欧美紧张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洋垃圾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