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闻报道中的情感表达

2021-11-13潘建军

新闻前哨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新闻标题通讯新闻报道

陈 凯 潘建军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其著名的《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句话虽是针对诗歌的创作而言的,但作为写作的一个基本规律和原则,时至今日,对于各类新闻体裁的写作也同样具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文章不是无情物,记者也是有情人。无论是新闻的采访和写作,无不浸润着作者的认知和情感,体现出作者的立场和倾向。反映在文字表述上,可以说情感表达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新闻报道离不开情感表达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的基本规律和要求是用事实说话。新闻报道注重客观性,但同时承认倾向性,新闻的客观性和倾向性是辩证统一的。新闻用用事实说话,“事实”是基础,“说话”是关键,“说话”往往表达一种无形的意见,表现出是非、褒贬、爱憎等不同的倾向,“纯客观”的报道是没有的。

我们所从事的,是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是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是我们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我们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齐爱憎,表达他们的喜,传递他们的忧,而无需隐瞒自己的阶级观点和阶级立场。我们要运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鲜明泼辣的群众性的新闻表现形式,践行“走转改”,倡导新鲜活泼、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新闻写作的文风。展现群众风采,学习群众语言,说到底都是对群众的情感问题,都离不开情感的表达。

我们党历来重视这种群众路线的文风、包括新闻文风问题。毛泽东同志在他那篇其名的《反对党八股》中,振聋发聩地指出:“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文风不是小事”,讲话写文章要“力戒空话套话”,“要有感而发,情真意切”。他进而指出:毛泽东同志笔下的愚公、白求恩、张思德,我们今天记忆犹新,就是因为这些人在他的心灵深处产生过激烈震荡,所以讲出的话饱含深情、富于哲理,能深深植入人民心里,引起共鸣。

毛泽东同志不仅倡导新鲜活泼的文风,也为我们作出了光辉的典范。如《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篇百余字的消息中,就有多处“画龙点睛”的写景抒情。“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毛泽东同志纵观全局,欣然挥毫为新华社长江前线写下的这篇气势磅礴的新闻,向全世界宣布了震惊中外的历史性大进军,也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穆青是新华社著名记者,他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 等名篇均饱含深情、催人泪下。他说:“在采写人物通讯时,我们常感到仅仅用客观事实的描述,还不足以充分表达出感情,也不能满足读者感情上的需要。因此,为了使读者和记者一样地动感情,在必要时就需要用蕴含哲理的抒情描写和议论。”他的人物通讯是新闻报道情感表达的优秀代表。且看《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的一个“镜头”——

“严冬,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召集在家的县委委员开会。人们到齐后,他并没有宣布议事日程。只说了一句:‘走,跟我出去一趟。’就领着大家到火车站去了。

当时,兰考车站上,北风怒号,大雪纷飞。车站的屋檐下,挂着尺把长的冰柱。许多逃荒的灾民扶老携幼拥挤在候车室里。他们正等待着国家运送灾民前往丰收地区的专车,从这里开过……”

作者记录的是事实,是用事实说话,但不是“纯客观”地说话,更不是冷冰冰地说话,而是饱含感情地说话。文中对严寒冰冻景物的描写,渗透着对灾民冷暖的深深情感。

实践证明,新闻不是无情物,好的新闻是人与情、事与情的共生体,新闻报道离不开情感表达。应该指出的是,这种新闻报道情感表达的手法并不只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所独有,它其实是古今中外新闻事业的一个普遍现象。

二、情感表达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特点

情感表达在各种新闻体裁和文字表述中均有广泛运用,如消息、通讯、评论乃至新闻标题、图片说明等,也各有其运用特点和要求,下面以消息、通讯和新闻标题为例,分类说明。

(一)消息

消息是以简明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最新事实的新闻体裁,它最强调新闻的客观性,也最注重用事实说话。但它的写作要求除了短小精炼、迅速及时,也要写得生动引人,写得活,“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一般说来,消息的写作以客观表述为宜,不应有过多的或过于明显的主观色彩和情感表达,但这并不意味消息就是冷冰冰的文字的堆积,相反它是可以有、甚至是需要点情感的“温度”的。如上文提到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我们再看5 月19 日湖北日报发表的一篇消息 《漂亮开局见证——湖北重回赛道》——

湖北日报讯(记者李剑军)刚刚过去的“五一”,火爆的“湖北游”令人印象深刻——武汉,入列全国前十热门旅游目的地,黄鹤楼客流量逼近最高限流量;恩施州,旅游直接收入接近历史峰值。数据显示,湖北游客接待量、实现旅游收入分别较2019 年同期增长13.53%、11.52%,再一次昭示:活力四射的湖北回来了!

“活力四射的湖北回来了!”,这既是客观事实的陈述,又表达了作者难以按捺的喜悦之情。

(二)通讯

通讯相对于消息,是一种详细、深入的报道,具有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表现方法。以情动人是通讯写作的一大特点,它在客观报道事实的同时,常常由作者直接抒发对客观事实的主观感受,以真挚、健康的情感去感动人、激励人。通讯是新闻报道情感表达手法运用的主战场、主阵地。可以说,任何一篇成功的通讯都是应该带着感情的,都应该有情感的表达。如上文提及的穆青的人物通讯。我们再看今年“五四”期间新华社发表的通讯《习近平与青年的故事》的开篇——

“一个国家的进步,镌刻着青年的足迹;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

跨越半个世纪,从沟壑纵横的陕北高原一路走来,习近平总书记深知青年的渴望,格外关心青年的成长。与青年通信,同青年谈心,参加青年活动,常把青年记挂心间。深情嘱托、诚挚盼望,为青年在奋斗前行的道路上点亮航标、指引航程。”

作者以深情的笔墨、宏观的视野展现了大国领袖的青年情结、青春情怀,读来为之一振,令人豪情满怀、信心倍增。

去年由于新冠疫情暴发,湖北地区的人们过了一个终生难忘的不安之“年”。如果说庚子年的春节是惊恐而压抑的,那么辛丑年的春节则是天公作美、万民舒畅,好一个欢乐祥和的盛世之年!请看潜江日报记者为摄影专版配发的文字综述《潜江的年味又回来了》——

“去年春节,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多潜江人的年夜饭没能端上餐桌。

一年时间恍然而过,凛冬散尽,星河长明。这个春节,这座城市里熟悉的年味又回来了:

无论回家过年,还是就地过年,有人把攒了一年的新衣穿在身上;有人把喜庆的福字添到门前;有人忙着购置年货,准备丰盛的年夜大餐;有人赶着春色,让身心得到舒展;有人天涯一线牵,在云端彼此道一声‘新年好’。

火红的灯笼装点城市大街小巷,弥漫的烟火气为市民生活增添团圆滋味,喜庆的节日氛围写下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2020 曾有过的遗憾,就让2021来实现吧。

辛丑牛年,让大家一起牛起来!”

真可谓“灿烂的春光,激情的文字”!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去年,我们记录下了一个个“逆行者”的大爱,今年,我们的记者用手中的镜头、笔下的文字,记录了这美好的春光、世间的转换。

(三)新闻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标题作得好,犹如画龙点睛,可以使新闻大为生色。标题不仅揭示新闻,也评价新闻,要求标题制作者对新闻事实表明态度、倾注情感。

庚子伊始,新冠来袭,2020 年的春节很不一般。在潜江,与荆楚大地其他地方一样,为了战胜大面积、高强度爆发的疫情,做好宣传报道,一线“战士”奋不顾身,一线记者辛劳奔波,潜江日报编辑部的同志也书写着“泡面里的坚守”。一个个抗疫的故事、一篇篇感人的报道,激励着我们的工作,也让我们将激昂的感情注入新闻标题的制作和修改,为社会传递奋进的力量。

新闻是用事实说话,但事实不是“冷血”的,文字更不能是“冷血”的,字里行间要有态度、有情感,特别是在当前需要我们呐喊和讴歌的特殊时期。本着这一原则和要求,我们对新闻标题、文字报道和版面设计进行了更为用心的“打磨”,使标题制作不仅做到把事情说清楚,还要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情感表达应注意的事项

情感表达手法固然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技巧和重要方面,但“天地万物之间,其理不可一概”,什么事情都不能绝对。新闻写作毕竟不同于文学创作,它有其自身的规律。新闻的倾向性受制于它的客观性,新闻的群众性也并不只是喜闻乐见、重视情感表达,新闻的文风、新闻的语言所要求的“准确、鲜明、生动”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能为了情感表达而违背新闻的真实准确、客观公正。

在报道中所表达的情感,不能仅仅只是“个人”情感。记者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我们发出的声音、表达的情感,是时代的声音,党的声音,人民的情感。我们在报道中有自己的立场和见解,有自己的认知和情感,但所有这些都必须和党的主张相一致,和人民群众的情感相贯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情感,不致于发生偏差失控,才能做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猜你喜欢

新闻标题通讯新闻报道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通讯报道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通讯简史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