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时评写作新作为

2021-11-13李松

中国记者 2021年9期
关键词:时评选题观点

□ 李松

(作者单位: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评论部)

时评,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新闻中的事实或新闻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发表作者自己的见解,或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或观点。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是针对几件事情、几个问题进行评说。

时评写作是一个不断吸收新思想、不断形成新观念、不断获得新经验的开放过程。选题既可取材于新闻,也可就作者身边或心头的事发表看法。

一、时评选题的确定

一个时评作者的社会责任,其中多半体现在时评选题上。选题来源须恪守三个原则:价值、真实、时效。

(一)新闻的“二次选择”价值

如同新闻报道要具有新闻价值一样,时评选题同样要求具备评论价值。

时评是一种“二次选择”,即通过记者的选题标准考验之后,时评作者所进行的第二次价值判断。对于数量众多的具有一个或多个新闻价值要素的新闻报道,时评作者还要再进行一次判断,大体有以下四个选择标准:

一是重要性,即选择比较重大的事件。比如党的代表大会、人大政协会议、重要政府决策、重要民生新闻等,因直接影响到许多人的切身利益,会受到广泛关注。

二是显著性,即选择关注度高的公共事件。比如曾经引发社会高关注度的周久耕事件、佛山小悦悦事件、郭美美事件等。这些事件未必重大,但已经成为社会热点。无论是从受众本位出发还是从引导舆论出发,这种选题应当成为时评不可缺席的内容。

三是争议性,即选择引起广泛争议的事件。比如2020年11月广西灵山成立了“武则天她妈在钦州”历史文化研究工作组。这种争议,意味着不确定性的存在,社会需要新闻媒体提供观点性信息来消除人们思想中的不确定性。因此,这类事件可成为时评的重要选题。

四是普遍性,即选择带有一定普遍性的事件。比如医患纠纷的新闻、城管与小贩冲突的事件等。这类事情在社会中大量存在,与人们工作生活联系紧密,可成为时评的选题。

这些选择标准,只要具备其中一个,就可作为评论选题。若某个新闻事件同时具备多个标准,则评论价值更大。

(二)选题的真实

在新媒体传播格局下,各种新闻信息真真假假,时评作者不小心就会被假新闻牵着鼻子走。作者所评论的新闻必须要确保真实,如果“根基”不稳,时评写得再好,整篇评论的观点也站不住脚。

那么,策划时评选题时如何辨别假新闻?

首先,学会给信息源分级。

在当今“人人都是记者”的舆论场上,看一个新闻事件,一定要看它的信息来源。一般来说,权威媒体的可信度要远远高于自媒体,因为权威媒体背后是一家机构在为它的信用背书,而且他们都有一套明确的新闻操作规范,从记者采访到编辑修订,然后是校对审阅、主编签发,这套流程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假新闻。

其次,学会交叉验证信息。

虽然对信息源进行了分级,但即使权威媒体,有时也可能成为假新闻的推手。比如著名作家金庸2018年10月30日病逝。但此前,金庸“被去世”20多次,一些大媒体也深陷其中。

因此,一条新闻出来,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不要着急表态,先看看各路媒体怎么说?有没有不同的声音?过段时间会不会发生反转?

第三,要警惕标题党。

在舆论场上,标题党比较容易识别,不少人对网上“震惊”“不转不是中国人”这类标题可能都有免疫力。其实,只要一个标题拼命想引起人关注,就愈加要小心,比如“重磅消息!”“刚刚爆出!”“独家新闻!”等等。因为,重要的消息,标题应传递事实本身,而不是用哗众取宠的语言。

第四,要学会辨别观点和事实。

有些人会被假新闻骗到,是因为自己有一个先入为主的立场,看到一个新闻能验证自己的立场,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相信、转发。但现实往往是,事实比观点更重要。

(三)选题的时效

时评不能没有时效,它兼有新闻和评论的双重特点。但也不能一窝蜂地对当天发生的新闻仓促作评,需要兼顾时评的“针对性、准确性”等。所以,时评不妨把评论对象按三天内发生的新闻作为上限为妥。

时评最本质的含义是“评得恰是时机”“评得对社会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也就是说,时评还需要把握发表时间上的度,一篇时评放在某个时间段发是否最符合时宜,这是一个“该不该发,该何时发”的问题。同时,时评是舆论导向的“旗帜”和“灵魂”,在为观众提供意见性信息的同时,更要高度重视时评的导向效应,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二、时评标题的制作

选题确定后,第一步就是时评标题的制作。

时评标题与新闻标题,两者有区别。新闻标题侧重于对内容的提要,而时评标题侧重于对主题的概括。新闻报道事实,标题要简要地突出内容,而时评是发表意见,阐明道理,标题要体现中心论点,或规定论题的范围,或表明作者的倾向。意见和态度,或旨在引人阅读,发人深思。

(一)时评标题的基本要求:具体、鲜明、精当、引人

时评标题应当具体,题目小一些、窄一些,这有助于论题明确、角度集中,写得深刻,更有助于防止题目大而无当,或题文不符的情况发生。

时评标题要使作者所表达的主张、观点突出和集中,使读者看了标题,即可大致了解这篇时评说什么,清楚作者鲜明的态度,然后决定取舍。

在拟定时评标题时,宜规避《由……想到……》《……之我见》之类标题,空洞而乏味,吸引不了读者。

时评标题宜精炼恰当,避免俗套,也要注意避免使用一些容易引起歧义和使人费解的词句。比如某报有篇文章标题是《美国拉着盟国防中国得不偿失》。这个标题有歧义——可理解为“美国为中国着想,怕中国得不偿失”或“美国防中国,这样做让美国得不偿失”,意思大相径庭。

标题精当,就是要求标题有“合适的长度”。太短,无法把文章兴奋点包括起来,读者不知道要说什么,像《论财富》《论学术》之类。太长,会让人不知所云,也稀释了评论的核心和版面美感。

时评标题要做到准确生动吸引人,可以讲一点形象性,巧的修辞方法,或用提问句、设问句,也可以引用成语、俗语、谚语。

时评标题一览无余的太实、太直露,吸引不了读者。如《充分发挥银行的职能作用》,这样的标题显得寡淡,难以提起兴趣。

时评标题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也许不会一成不变。随着作者对问题的深入认知,标题也在不断完善之中。

(二)评论标题要不断创新,提高吸引力

时评标题要把读者吸引住,让其能把文章读下去,就要有创新。

1.生动性

生动的标题能使时评鲜活起来,收到好的阅读效果。2020年12月3日,《北京青年报》有一篇题为《莫让“啃小”过度消费“小网红”》的时评;2020年10月18日,红网发表一篇题为《杜蕾斯广告被罚:谈性无罪,低俗不行》的时评,这些标题鲜活、醒目、形象,吸引了不少读者。

2.幽默性

幽默是智慧的象征,才华的体现。比如2005年8月22日,《经济参考报》刊发一篇题为《“猪八戒”不该成为荧屏“香饽饽”》的时评,这标题诙谐有趣,它特有的幽默力量,比一本正经的说教有效。

3.哲理性

哲理性并不是一味追求深奥或玄妙,而是激发人深深地思考。比如2020年11月11日《北京青年报》发表一篇题为《诚信是双十一消费最大红利》的时评,标题以哲理的高度和深度取题立意,就易使人醒悟,令人折服。

4.批判性

任何一个社会,总是正义和邪恶并存,揭恶扬善是时评肩负的使命,抨击式时评标题若直击其丑恶,便能出奇制胜。

5.文采性

文采是时评标题成功的秘诀之一。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修辞方法,都可运用于时评标题的制作中。

6.情感性

时评主要是以说理为主要手段,从思想、概念的角度阐明对事物、事件的看法。说理一般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这决定了时评带有一定程度的概念性和抽象性,未免显得枯燥些,这就需要在情感上下功夫。

三、时评写作中的五个原则

(一)新闻由头要规范

新闻由头是展开时评写作的前提,就是由此说开去的一个“引子”。在时评写作时,有必要避免以下几种不规范的问题:

1.新闻由头来源不具备新闻采访权。有些时评作者在引用新闻后标注来源时,直接写“12月8日搜狐新闻”“百度新闻”“网易”等。不具备新闻采访权的商业网站,不宜直接作为时评由头的新闻来源。

2.新闻由头的具体格式不规范。新闻由头的格式基本是固定的,比如“据12月8日《人民日报》报道”“据12月8日新华网报道”,纸质媒体需要加书名号,网络媒体则不必加。

3.新闻由头的引用过于机械。有些时评作者在引用新闻由头时,往往是简单复制新闻报道的第一段,虽然内容属实,但却可能没有出现想评论的点。新闻由头并不是机械地复制粘贴,而是对原新闻进行提炼,将想要评论的对象在由头中体现出来,才能有的放矢。

(二)要有批判精神

时评写作要体现旗帜鲜明的批判精神。就是说,时评作者要关注民生的改善,通过针砭时弊、弘扬正气推动社会进步。

(三)观点第一;逻辑第二;文采第三

观点第一:要注意下面四个问题。

一是标题即观点。

观点要独特,标题是关键。一篇时评,要在标题中传递作者的观点,做到出奇制胜,让读者心头为之一振。

二是观点要新颖。

观点是一篇时评的灵魂。那些人人都知道的道理,还是不说为好。比如杀人放火,作者还建议必须严惩,也就没有任何价值。时评写作,要给读者更多“附加值”,即使是一点点。

三是时评观点的表达宜留有余地。

一篇优秀的时评,不是自说自话。作者不能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就全然否决他人说法,将其批得一无是处;也不能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就一刀切地为我所用,罔顾事实,将个案说成普遍、将特例当成全部、将部分当作整体。

在反驳他人观点时,时评作者有必要承认对方的可取之处,在此基础上批判其不合理之处,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一个时评应有的理性。

高明的时评作者,往往善于在字里行间给自己埋伏下退路,使行文做到既严谨贴切、更加符合实际,也规避了潜在的风险。比如有位知名时评写手在批评党内腐败时,谈及“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以往的‘有钱乱办事’的劲头”,这里宜改为“对于某些党员干部来说……”。这里“某些”一词显然不是可有可无的。没有了“某些”,批评就会“扩大化”,就会犯以偏概全、“一竿子扫翻一船人”的低级错误。

在适当的地方加上“不少”“某些”“或许”等语素,会让评论做到收放自如、充满张力,给作者留有回旋余地,不至于让人拿一个极端的特例,就把作者的评论逻辑驳倒。这是时评作品逐渐成熟的标志。

四是观点表达要有平等意识。

传统媒体的不少时评,通篇充满“要”“指出”“强调”,动辄“应该”如何,开口“必须”怎样,仿佛在发号施令、部署工作。这种高人一等、自以为是的口吻,在越来越具有平等意识的读者那里,很容易引起反感。

时评写作时宜放下架子,把读者作为朋友,相互沟通,倾心交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多些娓娓道来,少些咄咄逼人。

逻辑第二:在时评写作中,逻辑上须形成一个闭环。就是要好好讲道理,把道理讲得有说服力,这也是时评作者的看家本领。

通常,时评作者容易犯以下几个逻辑谬误:

一是以偏概全。

这种谬误最常见。比如仅看到一两个富二代酒后开车撞人了,就谈“富二代群体不道德”的社会问题;看到几个老师不好好上课、到处开培训班,就说老师群体已经陷入拜金主义泥潭中。动辄上升到对一个群体的批评,犯的就是以偏概全的错误。

二是论证不合理。

就是从给出的论据推不出想要的结论。比如曾经有媒体报道某地地铁员工家属乘坐地铁都免费,批评这是垄断企业不正当的福利,而老总的解释说,让家属免费坐地铁是为了反恐。有些时评作者也跟风认可这种说法。

这话犯的就是典型的“推不出”谬误。员工家属在反恐上没有特别超人的能力,反恐也跟免费没什么关系。地铁为了反恐,可以有许多措施,比如进行安检,限制流量、限制带刀具,但推不出“让家属免费乘坐地铁”。

三是假性因果。

时评写作中也常犯这个逻辑谬误。比如,福建南平校园惨案发生后,有些人对杀人者的动机进行归纳,认为是房价过高和工作压力导致他杀人,然后将杀人原因归纳为体制问题,这就是假性因果——后来医学鉴定表明,此人有精神疾病。

时评作者在归纳原因时,如果带着先入为主的偏见,就很容易陷入这种假性因果的谬误中。在杀人案中,无异于是在为杀人者寻找正当借口。

四是概念偷换。

在时评写作中,评论者常常会不自觉地转移话题,寻找有利于自己的角度,从而使得交锋不是针锋相对,而是各说各话。

五是小众统计。

就是仅仅根据个案作出推论,缺乏普遍意义的数据支撑。比如,说吸烟会致癌,但现实中,某某老人今年96岁,他并没有得癌症,甚至身体还很好,就想推翻吸烟会致癌的说法。再比如,网上说某种车型问题多,可我的这种车从来没有发生过问题。说明网上的说法是错误的。

如果时评写作以个人体验、个人身边事、个人观察为依据时,特别容易陷入这种谬误。以个人经验为依据,可以增加评论的附加值,但一定要意识到“个人经验”的局限性,不能将一种小众统计和特殊个案作为普遍性的论据。

文采第三:时评的好文采有四个标准,即语言应该是确定的,不能含糊其辞和有歧义;使用的字词不能生僻难懂,尽可能使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句子应该短促有力,多使用短句,避免使用学术文章中那种复杂的长句;段落也应尽可能短,以便读者掌握全篇的层次与结构,让读者轻松阅读。

(四)标点符号使用要精准

时评写作以主观论述为主,概括性、结论性、引用性较强,需要经常使用引号,从而更好地表述观点。有时一些特定的词汇,比如“你懂的”“水老虎”等特指的词汇,需要加上引号,来表达特定的意思。可以说,引号给了时评作者更多的创作空间,生造出不少新词。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时评作者不分场合乱加引号,让人觉得引号中的内容很有内涵,可细读会发现,压根就多此一举,啥料都没有。既影响文章美观,也影响阅读体验,让人觉得结结巴巴。少用慎用引号,可用可不用的,不用。

(五)要避免四种思维

1.刻板思维

时评作者要警惕自己的思维刻板化。所谓刻板化,就是固化和僵化,习惯了一种固定、刻板的思维去观察事物,而放弃了其他的思维。形成刻板思维后,就容易用这种刻板思维去选择性地接受事实,符合自己思维的就接受,不符合的就当不存在。这样容易形成偏见。

2.对立思维

这种思维喜欢将事情简单化,偏爱道德上的定性,于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非对即错、非善即恶的判断。一个人,不是好人,就是坏人。

现实是非常复杂的。比如一个在外人看来十恶不赦的人,也许在女儿面前,他是个好父亲,在妻子面前,他是个好丈夫。

3.愤青思维

有愤青思维的人,空有一腔廉价的道德热情,却缺乏思考问题的理性。他们容易被激怒,不喜思辨,不善于推理论证;他们不管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谁,也不管批评是否出于善意,更不管批评得有没有道理,一遇批评,马上反驳,甚至谩骂;他们一味主张强硬,不管有理无理,都要强词夺理。

有愤青思维的人,怎么能写出客观理性的时评呢?

4.极端思维

有些时评作者在做判断时喜欢走极端。要否定就全部否定,要肯定就全部肯定。殊不知,任何事情走向极端,必然远离真理。

猜你喜欢

时评选题观点
时评的一般思路
就事说理,激浊扬清——如何写好时评作文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观点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党建时评